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金瓶梅》这部奇书,问世近四百年来,它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这就为研究作者打开了一条道路。张惠英先生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就是研究《金瓶梅》方言俚语的专著。本文就是依据《金瓶梅俚俗难词解》中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做某些拾遗补缺的。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这部奇书,问世近四百年来,它的作者是谁一直是个谜。但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这就为研究作者打开了一条道路。张惠英先生的《金瓶梅俚俗难词解》就是研究《金瓶梅》方言俚语的专著。本文就是根据《金瓶梅俚俗难词角》中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做某些拾遗补缺的。  相似文献   

3.
在对《金瓶梅》作者研究中,有人主集体创作说.1954年8月29日《光明日报》刊出潘开沛《(金瓶梅)的产生和作者》,首倡集体创作说,其根据是:  相似文献   

4.
有关《金瓶梅》作者的诸多推论,可归纳为3类:“大名士”说起源早,沿袭至今,但难释《金瓶梅》书中的许多疑难;“门客、老儒”说比较含糊;“民间艺人”说至今难以落实。将王世贞家的门人胡忠定为《金瓶梅》的作者,可解开围绕《金瓶梅》作者争论中的众多症结。胡忠善说评话,具有创作《金瓶梅》的能力、精力和各种有利条件,更主要的是胡忠可以解开长期困扰人们的《金瓶梅》与王世贞关系之谜。《花当阁丛谈》记载的胡忠,善“解客颐”,常能引起“座客皆大笑”,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笑笑生”。《胡氏家谱》中的胡忠,与王世贞家的胡忠若为一人,笑笑生冠以“兰陵”亦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相似文献   

6.
王世贞与《金瓶梅》的著作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作者不必求新,《金瓶梅》作者的答案就在明人笔记中。《金瓶梅》12种手抄本源于王世贞家;被陆炳“诬奏”、“籍其家”、“沉冤”,“托之《金瓶梅》且最早拥有《金瓶梅》手抄全本的“王大司寇凤洲先生”只能是王世贞;《玉娇李》与《金瓶梅》同出一人之手,《玉》作者是王世贞,《金》作者也应是王世贞;《金瓶梅》“指斥”的“时事”与王世贞家世相关,所写明代官吏多为王世贞的熟人;《金瓶梅》大量借用他书素材正是王世贞提倡模拟方法在小说创作中的实践;大哭:李瓶儿与善写丧葬场面体现了王世贞的家庭遭际、哭癖个性与心理特点。吴晗文章及“非王”说未能剥夺王世贞的《金瓶梅》著作权。  相似文献   

7.
<正>《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与成书过程及作者问题紧相关联,也是《金瓶梅》研究中的难题之一。30年代,郑振铎、吴晗先生著文提出《金瓶梅》成书于明代万历中期。此说一出,盛行了几百年的“嘉靖”说为之动摇,《金瓶梅》成书年代问题似成定说,海内外信从者颇  相似文献   

8.
关于《金瓶梅》作者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旧说犹存,新说并起的热闹局面。各种说法归结起来,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力主《金瓶梅》是文人作家独创之作;另一类则推断《金瓶梅》是“世代累积型”的集体创作。就第一类来看,近年来颇有影响的主要有:朱星的“王世贞说”。《金瓶梅》作者是王世贞,这本是旧说,但朱星在《金瓶梅考证》(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中,又重提此说。他首先从明末沈得符关于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和词话本上写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出发,划定三个界线:作者必须生活在嘉靖时期,必须有“大名士”的身份,必须和山东有渊源。然后用排中律去掉了有可能成为作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其真实身份为谁,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王世贞为《金瓶梅》作者一说,流传甚广,影响较大。著名明史专家吴晗先生通过对历代笔记、野史中有关王世贞作《金瓶梅》的种种传说和附会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后彻底否定了《金瓶梅》为王世贞所作。但随着"金学"研究的深入和新材料的不断发现,我们重新审视吴晗的研究,认为他的结论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又有明显的失误,其否定王世贞作《金瓶梅》,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文献文本上看都是根本不能成立的,这是受当时条件所限,未能把握《金瓶梅》独特艺术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的作者是谁?国内外论者颇多,有王世贞说、李开先说、屠隆说、汤显祖说、贾三近说、薛方山说、赵侪鹤说、冯惟敏说、徐渭说、卢楠说、李笠翁说。笔者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应为冯梦龙,现考述如下。冯梦龙是“嘉靖间大名士”说的制造者《金瓶梅》自刊行问世以来,由于署名为兰陵笑笑生作,所以使作者的真实名姓一直成为近三百七十年来的一个谜底。论者多在“嘉靖间大名士”六个字上作文章,即此人一定要是嘉靖年间人,而且此人又须是大名士。那么“嘉靖间大名士”说缘起何人?  相似文献   

11.
周钧韬先生专事《金瓶梅》研究二十多年,提出了“《金瓶梅》作者王世贞及其门人联合创作”“《金瓶梅》时代背景嘉靖”“《金瓶梅》成书年代隆庆”“《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金瓶梅》为性小说”等6个新说;完成了《金瓶梅》创作素材来源考证的基础性工程。他的“治学之道”包括“知己知彼,选准研究目标”;“高层次加入”;“目不斜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敢于创新,在与权威的论争中创新”;“思辨与考证,双向汇流”等。其自言“治学之道”的核心是学好哲学。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作为一部言情“奇书”,自问世之日起,即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而其作者问题,在近几年的讨论中则更为热闹,以致新说迭出,令人目不暇给。仅就笔者的寡闻,则知有王穉登、冯梦龙等20余说,这些“侯选人”是否具备《金瓶梅》作者的资格与条件,若借用冯其庸先生为卜键所写之《金瓶梅作者李开先考序》中的话来说,是“尚待学术界的审议”的。本文旨在就其中的“冯梦龙说”略作考察,以证是说之不可相信。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的作者非王世贞莫属。根据有四:①“兰陵笑笑生”中的“兰陵”并非地名,而是运用藏词艺术手法隐含作者姓王,是一个孝子;②弄珠客《序》采用析字格手法,表明《金瓶梅》的创作主旨是嘲弄姓朱的皇帝;③王世贞的父亲王Yu被杀与嘉帝有直接关系,替父报仇是王世贞作《金瓶梅》的主要动机和根本目的;④作品中的明代三个真实人物是王世贞的暗示性符号。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证了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兰陵笑笑生不是《金瓶梅》的作者。文章认为将《金瓶梅》的作者说成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二十世纪后二十年的兰陵笑笑生考证不过是一场大闹剧,这场大闹剧的演出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大悲剧。  相似文献   

15.
在主题方面,《金瓶梅》与《水浒传》关系十分密切,离开《水浒传》,就很难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冲突形式:“官逼”与“民反”。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的恶行是作为梁山英雄人物的生活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没能深入细致地刻画统治阶级各种人物荒诞腐朽的生活内幕和卑鄙恶浊的内心世界,这便由后来的《金瓶梅》来完成了。《金瓶梅》的故事,是由《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衍演而成。以西门庆一家发迹、兴盛到衰败为主线,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腐败与荒淫无耻。作为《水浒传》副线的“官逼”成了《金瓶梅》作者调动各方面艺术手法来着力描写的主线。当然,《水浒传》中体现“民反”意向的事件、人物、情节在《金瓶梅》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因此,不可简单地把《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说成“昏暗一团”,把《金瓶梅》作者的思想说成“绝望”。而“民反”一条暗线的被忽视,可能与其“崇祯本”对“词话本”的删改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是明代第一奇书,然而,对其作者至今众说纷纭。而“金学”界热疑的作者大都寓居过麻城,且与《金瓶梅》最早收藏者刘承禧有着密切的关系。《金瓶梅》里大量麻城方言的采用,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进一步说明作者是以麻城市井生活为模本进行艺术创作的。  相似文献   

17.
在笔者系列论文的第一篇《(金瓶梅词话)作者为武进作家白悦》之后,从皇甫济为白悦诗文集《白洛原遗稿》所作的序、徐阶为白悦撰墓志铭及《金瓶梅词话》内证等入手,可以进一步证实《金瓶梅词话》的作者为江苏武进作家白悦,并由此对这部小说的最早传播作出合理的推测。  相似文献   

18.
对《金瓶梅》的五种主旨说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主旨新说:《金瓶梅》表现的是“理”和“欲”的对峙与两难。《金瓶梅》虽然在叙述层面表现出以“理”制“欲”的倾向,而在内的思想层面却是扬“欲”抗“理”,并形成“理”和“欲”的坚韧对峙,这体现了作者思想深处无法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的作者问题,至今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之谜,依然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1986年,周钧韬发表了《关于〈金瓶梅〉作者的二十三说)(见《江汉论坛》1986年第12期),之后,张进德的《金瓶梅》作者诸说》(见《殷都学刊》1990年第2期),载十三说。近几年来,研究者在仔细验证前人诸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不少新看法。笔者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又得十四家说法。周、张二文指出具体姓名的,共十九说:王世贞、李笠翁、卢楠、薛方山、赵侪鹤、李卓吾、徐渭、李开先、冯帷敏、沈自邠等人、贾三近、屠隆、刘九、冯梦龙、陶望岭兄弟、丁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一、《爱月美人图》即《金瓶梅》别名,77回的《爱月美人图》题诗即《金瓶梅》代序言,《爱月美人图》题诗后的作者署名“三泉主人”(王采)即《金瓶梅》作者署名。二、“三泉主人醉笔”的署名、王招宣府的故事情节和77回的回前诗表达了作者王采写作《金瓶梅》的动机。三、在《金瓶梅》所暗示的时间、地点找到了王采的历史资料,他是万历初年的徐州判官,判官的两个官厅所在地“新河口”和“河下”都被写入《金瓶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