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慎言本质     
为什么要慎言本质呢? 因为我们曾由于轻率地说本质而吃了亏.比方说, "你就是那个(剥削)阶级本质",于是,他永远不得翻身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办一个企业或开一个商店,稍大一点,他就想雇工,就想"剥削"了;一个人手上有了点钱,他就想利滚利,也想"剥削"了.好像很难有几个例外.这岂不是说,很难有人是没有"剥削"本质的吗?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记者了解到,某中学3个男生在放学路上被另1男生打劫,3人身上的钱都被劫走了。当记者问:“你们3人对付他一人,想过与他周旋,不让他得逞吗?”“他拿着刀,我们不敢。”“有没有想过拨打110?”“什么是110?打110干吗?”孩子们的回答令记者十分...  相似文献   

3.
嫉妒学校     
有一个叫嫉妒的人,他没别的特别,只是爱嫉妒别人,人们都讨厌他。可他想:嫉妒不也是一项技能吗?我为什么不办个“嫉妒专修学院”,让大家来学呢?苦心研究十年,嫉妒集合了一批“人才”当教师,办起了学校。有许多人都慕名而来,他们大多对人不满,想学会嫉妒。开学第一天,嫉妒校长登台讲话。他说:“现在比我们强的人太多,我们该齐心协力整垮他们,我们全校的偶像是三国时的周瑜将军,他是多么伟大的人呀……”突然,一个学生厉声对他说:“你凭什么站在台上讲话,我却不行?。”说完昏了过去,校长高兴了,他喊快救了这个高材生,他…  相似文献   

4.
桂文亚 《小火炬》2013,(11):20-20
写作难吗?从小学一年级作文开始,谁没有“写作的经验”?写出成绩,写成作家,又写成一个“名作家”至今能有几人?这么一想,写作开始不难,但想写得好、写出名堂来好像又很难了。  相似文献   

5.
石头汤     
正当三个士兵非常饿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一个小村子。“请给我们一些吃的,好吗?”他们问。但是这里的村民不喜欢陌生人。“走开,我们没有吃的!”村民们这样回答。他们非常饿,突然其中一个士兵想出来一个办法。他说:“既然这些人没有吃的,那我们就来做一锅石头汤吧!”“石头汤?你们怎么做石头汤?”人们都很吃惊。  相似文献   

6.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个埃及古老的传说———有个开罗人,一天到晚想发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夜,他梦见从水里冒出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一张嘴,吐出一个金币,并且对开罗人说:“你想发财吗?有成千上万的金币正等着你呢。”开罗人急着问:“在哪里?在哪里?我当然想发财,我都想得快发疯了。”“好,”那吐金币的人说,“想发财,你就得去伊斯法罕,只有到那里才能找到金币。”说完就不见了。开罗人醒过来,辗转反侧,再也睡不着。“天哪!伊斯法罕远在波斯啊,我到底去不去呢?去,我必须穿越阿拉伯半岛,经波斯湾,再攀上扎格…  相似文献   

7.
吴非 《中学语文教学》2007,(5):20-20,32
4年前,有个语文教学跨省交流会,邀我参加。那次交流主题是考察“网络作文教学”,我听了几节课,感到不太适应。据主办学校介绍: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的所有作文,你想看哪一篇就能看到哪一篇,想写段评语也可以。我对此很惊讶。该校一位教师现场演示给我看,很快就调出了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全部作文。我问:“这位同学知道吗?”“不一定知道。”我问:“他会同意我们看他的作文吗?”教师奇怪地反问:“他为什么会不同意呢?”“那么同学之问也可以互相看吗?”“每个人都可以看全校任何一个同学的任何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当一回老师,就当一回,当一个特别特别厉害的老师!”上帝问:“为什么?”“这样,我也就能给老师的孩子留好多好多作业了!”第三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颜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  相似文献   

9.
《诗经》里有这样一句诗“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描述的是天还没亮时,一个人就被他的上司急急召去工作,他慌忙起身,衣服都穿颠倒了,本该穿在上身的衣服穿到了下身,本该穿在下身的又穿到了上身。咦?我们仔细一想,衣服裤子怎么会穿得上下颠倒呢?原来古人的“衣裳”和我们现在说的“衣裳”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10.
谁偷了钱?     
从前,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他靠卖油条为生.辛苦卖了一天的油条,才挣了十个铜板.一不小心.这些铜板不见了.谁偷了铜板呢?小孩想了想,端来一盆水请刚才坐在他旁边的人都洗一洗手.有个人手一伸进水里水面就飘起了油花孩子立即指着他.大声说:“就是你偷了我的钱.”到底他是不是小偷呢?  相似文献   

11.
放下石头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那为何不放下呢?背着石头咋能登山呢?”大师笑了。年轻人一愣,忽觉…  相似文献   

12.
我家孩子是男孩,而今读初二了。我把孩子“穷”着养,是我的养儿经。 在他上小学时,有一天,我就拉住他的手,语气郑重地问:“儿子,你出生在我们这个家庭后悔吗?”儿子眨眨眼,表情惊讶:“爸爸,你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呀,问题是,我能有后悔的机会吗?”儿子聪明,他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只有一次,我听见他说,他想出生在丹麦,那是他看了丹麦的童话故事,知道丹麦是一个童话王国。  相似文献   

13.
刘春生 《高中生》2011,(8):63-63
一个人在森林里迷路了。他想看一下时间.发现自己没带表。此时,他恰好看到前面有两个小女孩在玩耍,于是他决定过去打听一下。但是,这两个小女孩有一个毛病:姐姐上午说真话.下午就说假话,妹妹与姐姐恰好相反。他走近她俩问:“你们谁是姐姐?”胖的说:“我是。”瘦的也说:“我是。”他又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胖的说:“上午。”  相似文献   

14.
<正>“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议论文要想从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必须有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全新观点。全新观点从何而来?它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来。那么,思维方式又该怎么转变呢?综观2022年各地高考优秀作文中的新锐言论,如下六个“想一想”非常有助于你的观点“焕发”出新意。一、向深处想一想,揭示本质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就只能看到表象;  相似文献   

15.
一、口头写作方案提出的背景 “如果让你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比如写你的班主任,你会从哪些方面去表现?”“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他哪些方面很特殊?”“有,很严。”“好,那就说些具体事例来表现他的严格。”“不知道,反正严就是严。有什么好说的呀?”“那好,假如你看到墙上有个斑点。你会想到什么?”“就是一个斑点,仅此而已。”“你就不会试着想想,这个点是怎么来的?它像什么?它的形状、大小等等?”“点就是点。我干吗要想那么多!”  相似文献   

16.
碧水 《学习之友》2009,(9):53-53
那天的统计课讲的是“可能性”。教授说,当我们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有A或B的可能性时,几率比同时有A和B的可能性要大。然后他举了一个例子:“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试验,题目是,什么样的男子是最完美的?换句话说,你们最想嫁给什么样的男子?来看看在多少男子里可以发现一个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个同学,他叫李明。有一次写作文,作文是这样的:“从前,有人开个医馆,生意一直不好。有一天,一个人为他想了一个主意……不到半个月,这家医馆生意就好了起来。”请你展开想象,把中间部分补上。同学们把作文都交了,等老师讲评时,她幽默地说:“李明,如果你这个主意能行,那么,我们不用实行计划生育,就能减少人口了。”我们急忙围上去看李明写的作文。作文虽短,却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他这样写道:“从前,有个人开医馆,生意一直不好。有一天,一个人为他想了一个主意。只见,他在大门上贴了一张大告示,上面写道:本医馆为了…  相似文献   

18.
彩票爸爸     
我的爸爸有个绰号叫“彩票爸爸”,因为他特喜欢买彩票。足球彩票、双色球彩票他都买过。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中都大厦玩。忽然感觉不对劲,好像少了一个人似的,我们回头一看,爸爸不在了。我想:怎么回事,也不说一声,一溜烟工夫就不见了。会去哪儿了呢?我和妈妈马上去楼上找他,那里人山人海.购物的人挤得水泄不通.  相似文献   

19.
所谓的“间歇性耳聋”和“间歇性哑巴”是男人的两大常见病。具体表现为:你说什么,他充耳不闻;你想让他主动说点儿什么,那更是比杀了他还难!让男人开口说话是需要技巧的。你不能直接一上来就问他“你感觉怎么样啊”或者“我们聊两句吧”,这些虚头巴脑的话都没用。换成礼节性地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他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反应。症结在哪里?很简单,男人不喜欢人逼问他,也不喜欢人评判他,更不喜欢人审判他。可是,对于女人来说,自家的男人整天不言不语装哑巴,这怎么可以?一边坚决要撬开你的嘴,一边坚决不吐口,怎么办?如果你真的不能忍受男人的“沉默是金”,不如试试换种方式,把命令变成诱导,让他自觉自愿地开口说话--就像烹炒贝壳类食品,你没必要费劲巴拉地一个个去撬开它们的壳,只需耐心翻炒,火候到了,贝壳自然就开口了。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3,(9):122-122
陈思良和邱晓玲两位同学在下课后,留住了语文老师曹老师。邱晓玲问道:“老师,我们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究竟什么是‘诡辩’呢?”曹老师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定义的讲解,而是给他们两个出了一道题:“我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个很干净,他叫A;一个很脏,他叫B。那么在这两人当中,谁会去洗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