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语言与神话》中指出:语言与神话同属一母所生,原初的语言和神话一样,都是一种隐喻思维,都具有先于逻辑的以情感为基质的原初表现功能。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在激情中深信不疑地看见了“夜和/失明的野蘑/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教师却用冷静而平庸的口吻说这是“拟人”手法,把现实世界的生活规律和科学研究中的纯粹逻辑等抽象思维规律等同于文本自身的规律,而忽视了文本语言的原初诗性本质。  相似文献   

2.
神话植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上,很多广泛流传的神话已经成为经典,渗透到各国文学、文化领域。“重述神话”这样一个主题,呼应了当下“神话复兴”和“重构经典”的潮流。现以“重述神话”已出版的几部作品为例,从文本指向和意义指向的角度分析“重述神话”现象的狂欢化表现。  相似文献   

3.
神话类文本既具有神话的超验性、形象性以及崇高性等特质,又具有文学所特有的召唤性结构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神话类文本的特质展开教学,让学生复述、想象、思辨等。通过对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学生能领略到远古时代神话文本所独有的浪漫情怀和诗性气质,感悟远古文明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4.
神话在各版本语文教材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学神话故事类文本,教师要从文本的特征出发,围绕神话教学要点,即神话情境、语用实践、文化价值三方面,引导理解、感悟神话文本的内容,了解神化文本的特点,并传承民族文化,提高神话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汉字解释的角度,依次对“示”、“柴”、“神”、“禅”、“社”的神话意义进行了描述,在与古希腊及日本神话的参照下,指出中华民族曾经有过漫长的神话时代,这些神话的故事文本虽然消失了,但它们的意蕴却通过汉字保存了下来。本文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存在及消失的可能性进行了简要的勾勒。  相似文献   

6.
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本体裁,神话源自传统传说,有着自身创作的规律和特点。它是学生透视文明的一扇窗户,更是接纳、审视古人精神的有效阶梯。在教学中,要还原神话本质,感悟神话的神奇魅力;浸润神话世界,感悟神话的言语精妙;链接生活经验,补白神话的精心留白,从而提升神话文本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的价值一方面在于其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的文化建构创造了自由的天地,另一方面它能对学生的精神审美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那么,神话题材的文本其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我认为神话教学应让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文化,留下梦想。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神话教学存在三个误区:其一,侧重引导学生感悟“神奇”;其二,引导学生主要感悟神话人物的“人性”而忽视“神性”;其三,学习课文语言运用时,停留于表面和肤浅的模仿,失却对课文表达形式的深入了解。神话教学的首要目标应是领悟人物“精神”;在感悟人物形象时,必须做到“人性”与“神性”兼顾;模仿课文语言,必须做到形神兼顾。  相似文献   

9.
神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奇葩。人教版大部分神话类文本集中在中段。中段神话类文本的教学要侧重于引领学生走进神话故事中,品析人物形象,感悟神奇,激活想象,获取神奇的体验。这样让学生学会读神话,领略我国的民族文化,积淀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神话类文本深受学生的喜爱,是历练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语用水平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语用的视角审视文本,努力开掘神话文本中的语用素材,让学生在语言品析、实践运用、提炼复述、拓展延伸中提升语用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基。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作品《事关江湖》展示了“网络时代”的另类们对武侠文本的解读。他们消解“神话”,推翻经典,颠覆原来的侠观念,并进行了庸俗化的阐释。无论是于外界还是于内心,他们都坦诚以待。  相似文献   

12.
<正>一、"讲":讲关键字词,梳理故事情节1.串联故事线索,熟读文本,抓关键字促进复述小学低段学生处于儿童期,对教材中的神话特别有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故事的"神奇"之处。笔者曾经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有80%的孩子是因为神话故事的神奇喜欢上神话的,说明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段的学生对神话这一文体更容易接受。因此,在神话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厘清神话发展的经脉,提炼文本的核心词语,  相似文献   

13.
透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本表层,可以发现在许多文本深处隐含着女娲神话原型。女娲神话原型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置换和变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对“当代女娲”的深情礼赞;二是女娲原型的“魔幻变调”。这是女性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与女性现实处境在特殊历史阶段一次“遇合”的产物,使女性文学焕发出了深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新课标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中,要求学生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学习其中蕴含的中华智慧”。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以“很久很久以前”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神话。根据班级实际,笔者选择了《中国神话传说选》《山海经》《搜神记》三本书,引导学生展开班级共读,并以“穿越时空,寻找神话中的英雄”为主题,组织学生分享阅读方法、交流神话故事,使学生在神话中感受民族文化的脉动,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一、将文本内容开拓成“丰厚沃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过去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语文文本内容的开拓与建设,使每一篇课文成为对学生具有足够吸引力的丰厚沃土。使教材文本由“薄”变“厚”、由“静”变“动”,融入学生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自主感悟,从而成为文本“创造者”、“享受者”。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普遍流传着关于“毒药猫”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对这些乡土叙述文本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岷江上游地区独特的地方性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拉尔夫·艾立森在其成名作《看不见的人》中通过辩证的创造和发挥,使圣经典故和神话隐喻模式成为小说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当前文本进行潜在的对话,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而又焕然一新的感觉,获取了超越原文本的更高价值和意义,印证了当前文学评论界颇为流行的“积极互文性”文本理论,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叛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为凸现小说主题写上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多重对话的过程。在这“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式,呈现出“套板反应”带来的种种弊端。所谓“套板”,就是前人所说的“套语”,也即今人所谓“滥调”。  相似文献   

19.
批改完手里的作业,也该为明天的课做准备了。“明天该上《月光启蒙》这一课了”,心里想着,就打开语文课本仔细阅读。文本的语言如月光般柔美,又是歌谣、童谣、神话,使我本来烦躁的心变得平静,渐渐地还轻松愉悦起来。我认为,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讲,理解文章的内容还不是小菜一碟。可当我再读文本与教参时,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不走进作者孙友田的生活,孩子们是无法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眷恋……  相似文献   

20.
李秀春 《文教资料》2011,(27):11-12
陈染作为一个女作家,创造了女性欲望书写的独特话语文本。她站在女人的角度,将对于男权神话的颠覆和拆解作为一种日常的文本策略,具体表现为“恋父”与“审父”情结;对姐妹情谊的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