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国忠 《文教资料》2007,(11):103-105
现代化学校建设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着眼于以法理为基础的规章制度和以逻辑为基础的有序程序的建立,以程序化促进科学化管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做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职责明确、工作程序有序、内部沟通畅通、决策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健全,走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2.
教育面向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职技高师教育“是必须走在教育现代化前列的教育”,因此必须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职技高师教育现代化,经费的投入,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设备的析当然重要,但绝不是第一要素,第一要素应该是职技高师教育现代化的质的发展,即人的现代化,这是职技高师教育现代化的真正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3.
人的现代化的基本要素是现代化知识和现代化的意识观念,最终则表现为"现代人"或适应未来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实现.人的现代化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教育现代化.班级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新一代的基本组织,班级管理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树立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根本目标的管理理念,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与未来社会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4.
职考工作是实施人才战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旺措施。做好人事职考工作,对于建立科学、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才能确保职考工作健康发展呢?实践证明狠抓考风考纪是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引。职普融通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是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政策工具。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视域下要求职普融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政策的科学设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教育普惠公平;坚持协调发展,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然而,当前职普融通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不高、配套政策亟须完善、运行机制不协调和就业渠道不畅通等现实困境。以职普融通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立职普融通管理体系的坚强核心;优化顶层设计,提升政策制度服务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教育普惠公平的内生动力;夯实协同基础,完善职普融通保障机制建设,为职普融通持续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育由数量扩充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目的,多维主体协同参与,通过协商、审议、合作等方式,推进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指导和职后进修一体化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它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开放性、协同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教师教育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目标体系、主体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机构体系。推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明晰培养目标、协同多维主体、整合立体内容、实施常规监测和统整各级机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和“现实的人”的发展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战略基础、战略目标和当然表征,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现代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向,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化”: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人的能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为重要特征和基本实现方式,它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又以人的高质量发展为重要前提。人的现代化需要人的高质量发展,要通过铸塑高品质生活、牢固确立新发展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人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服务职业教育现代化,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与文化自信,是目前职业院校一项重大紧迫的工作。通过深入解构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四重内涵,剖析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师素质、教师品质、教师管理和教师教学四个维度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全面建设师德师风、完善职前职后培训制度一体化、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应对策略,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现代化的目标,也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式现代化所要促进的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生活品质、人的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人的高品质生活涉及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居民消费升级,人居环境的绿色化和美化。进一步扩大公共消费反映政府对高品质生活的导向。人的精神文明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加先进文化的供给。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文化人的作用在于对各个市场主体经济行为进行引导。首先是解决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问题,其次是促进人的观念达到现代水准,再次是弘扬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文化。人的全面发展涉及身体素质的现代化,人的文化素质的现代化和劳动者知识和技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观念、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职技高师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及具体措施,对我国职技高师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若干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席卷全球的现代化实践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使人类直接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人们开始反思与批判,其中现代化在工业化之外的丰富内涵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随之人的现代化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力图对现代化、人和人的现代化这些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做文较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教育重要支柱的学校体育应建立与之适应的现代化学校体育体系。文章针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弊政,提出基于人的现代化的学校体育体系及其整体设计,以助现代化学校体育强学生体质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在遵守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引进、内化与改革各种教学方式,提升人的文化程度,增强人的现代性,实现人的现代化。普及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定位,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定位,公平化、人本化、开放性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定位。五大发展理念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创新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协调、绿色、开放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具体落实,共享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迅速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是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 ,职工教育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 ,紧跟当代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实现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职业化、专业化和人的现代化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三维质量标准。职业化强调用户的视角及其质量标准;专业化强调高职专业教育的规律性和内在的质量标准;人的现代化强调超越工具性,寻求人的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具体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的三维质量标准体现了外适性、内适性和个适性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深化和发展,是一个体系宏大的关于社会与人的全面变革和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今天研究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对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独到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转型时期,欠发达地区要通过文化建设,以繁荣发展的先进文化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并最终促进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 ,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一股不可阻逆的潮流。全球化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民族、国家、地区的界限 ,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不断渗透 ,深刻地影响着 2 1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 ,也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全球化一方面是现代化的深化 ,另一方面也为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应顺应这一历史趋势 ,作出积极的战略抉择 ,争取早日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它是一种外力刺激下的被动型的适应模式.部分晚清重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船坚炮利的进入,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近代化进程,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序幕.洋务运动既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政权,也包含被迫开放、发愤图强、抵御外侮的意图.他们的近代化意识以及开办的近代化企业,即使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意义.如果说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那么戊戌维新运动则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二者构成中国近代化运动从先进的器物到制度层面的引进以及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变革的总进程.戊戌维新的"变政"、"变法"在推动社会前进和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早期的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自身所进行的近代化变革道路也走向终结.从这一进程来看,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以封建衙门方式管理大机器生产,只能导致近代企业的破产,没有主权独立就没有实现近代化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后起国家的近代化,其前提必然是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在一个没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只能成为强权的附庸,也不可能实现近代化.  相似文献   

20.
对学校现代化问题进行文化哲学的探讨,是对人、文化与学校现代化三者关系的深层追问,也为目前的学校现代化实践开拓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在文化哲学看来,学校现代化的核心和最深刻的内涵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而人自身的现代化最终体现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生存方式上的根本变革,即学校文化的转型。这就必须立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对现存学校文化的非现代性因素进行反思、批判与重建,实现从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由经验、常识、情感为内在要素的学校文化模式向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