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通过简述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特色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研究指导型模式、法国的学校本位模式、日本的企业本位模式,借鉴国外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德国高等技术教育主要由应用科技大学和双元制职业大学组成.本文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双元制职业大学在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几个主要构成方面做了对比分析,以期在全面了解德国高等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与不同层次院校特色的基础上,对我们探索并构建有自己特色的高等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浙江大学作为一所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通过对CDIO、卓越工程师计划、合作教育(CO-OP)等主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理念,在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包括本科生通识教育、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学校在跨学科交叉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学生主动性提升等方面的关注和思考,旨在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案例,为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发展、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同的教育类别、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和特点,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本文结合林科类高职教育的一些特点,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作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高专教育的整体素质与办学水平,教委决定开展建设示范性工程高专工作.其目标是: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初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20所左右在高等工程专科人才模式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普通高专学校.主要特征为;  相似文献   

6.
工程教育改革:构建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要课题。作为大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同高校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进行定位选择,设计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7.
办学特色是以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的。因而,研究办学特色就要认真研究培养模式。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培养模式包括学校独特的课程与各种教育活动的体系、富有个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以及与众不同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没有办学模式这一载体,办学特色永远只能成为空洞的口号。一是独特的课程与各种教育活动的体系。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有独特的课程体系加以保障。为此,落实学校的办学特色就需要有富有个性的课程与各种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深化改革构建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与世界一流水平有一定差距,高等工程教育需要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产业需求,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案例,在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回顾建国以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发展模式的沿革,梳理了中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中国高等药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各类学校明确定位、办出特色.积极探索药学专业学位教育,实施高等药学教育专业认证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有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未来10年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在办学质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反映到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要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企业需求,牢固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特色鲜明、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今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四个更加重视":一要更加重视高等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二要更加重视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三要更加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四要更加重视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从2000年开始,以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茶学专业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将茶学专业精心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省级乃至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知名品牌专业,充分发挥龙头专业的品牌效应、带动效应及辐射效应,以此推动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工程教育是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强大支撑,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新时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国家的宏观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科专业体系、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专业认证制度、提升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英国高等工程教育概况,主要包括高等土木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及其特色,教学特点和实践要求,以及高等工程学校的资格认证制度,着重分析了英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和对实践的要求,并与中式高等工程教育相比较,可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实施与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职院校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到认可,其数量与规模剧增。多年来高职院校居高不下的就业率给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带来了巨大冲击,普通高等本科学校的人才培养陷入两难困境:是坚持原有的人才培养定位,还是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普通高等本科学校与高职院校分属不同教育类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其人才培养定位各有特色。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应冷静看待高职院校的异军突起,抛弃“威胁论”,坚持“和谐论”,调动一切资源围绕普通高等本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新建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在首批和第二批进入该计划的高校中有新建本科院校17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切入点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存在着不少薄弱点以及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面向工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前提、依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型师资队伍、面向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加强与国外同类院校合作与交流等,从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探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等学校的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其中人才培养是其根本任务。高校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的问题。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我校面对新的形势和情况,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育策略,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努力构建起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制度人性化、培养评价全程化。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创新人才质量标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是以专业教育模式为特点,按…  相似文献   

17.
技术、工程承包人才培养模式构想及其实践吴名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我国高等专科学校在产学合作教育领域,从整体上看是处于低谷状态。分析其原因,除了开展合作教育的岗位空间不足外,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合作教育的经济效益问题,也就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在合作教育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眼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未来高水平旅游大学的发展,探讨了学校的定位和规划问题,并从合作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历史沉淀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9.
办学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所在,反映了高校综合实力的优势及个性特征。办学特色涉及到发展思路与定位、学校与地方学科建设与人才、学校品牌与教育教学体系等关系。办学特色可体现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等方面。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坚持和创新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探讨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大学新生未来职业取向、学校和社会在知识重要性认识上的差异;阐述了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导论课程建设目的及其作用;探讨了高等工程教育的一些培养模式问题;指出建设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有助于大学生大工程观的建立和工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