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树良 《辽宁教育》2002,(7):115-115
活动内容 在三年级学生学习《厘米的认识》之前,先让学生进行物体长度的比较和度量,从而引出所需要的工具——尺,和所需的单位长度——厘米.借此要求学生制作比较稚嫩的度量工具——学生自制尺.  相似文献   

2.
活动内容   在三年级学生学习《厘米的认识》之前,先让学生进行物体长度的比较和度量,从而引出所需要的工具——尺,和所需的单位长度——厘米.借此要求学生制作比较稚嫩的度量工具——学生自制尺.……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米、公斤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市制长度单位——尺、寸和市制重量单位——斤、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公制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概念,学会用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用台秤、天平秤物体重量的方法,了解公制长度单位和公制重量单位的进率、换算率,并  相似文献   

4.
吴春菊 《考试周刊》2011,(60):94-95
一、教学目标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安排的后继学习内容,是学生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的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长度单位间进率、图形测量与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发展关于“长度”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5.
1.找一找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 ,要用长度单位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 ,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评析]课堂教学开门见山 ,一句导言概括出本节的学习内容 ,并让学生知道厘米的用途 ,渗透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师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生用尺 ,找出多长是1厘米?生 :自己在尺上找出一厘米长。还可以同座互相说 ,小组交流说。师 :谁能指出尺子上的1厘米 ,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生 :拿尺子 ,指出1厘米的长度。生 :一厘米有这样长 ,(用拇指、食指比画着 ,留一道缝。)生…  相似文献   

6.
1.找一找,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要知道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一厘米。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认识厘米(……经过回形针、蜡笔、小刀、橡皮等工具测量课本后得出:同一物体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结果不一样,从而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的概念。)师:同学们,你们刚才都测量了课本的长,为什么它的长度不一样呢?生:我们用了不同的东西测量课本,所以结果不一样。师:怎样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的用处以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例1是用尺量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例2还安排了让学生量一段线和量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  相似文献   

9.
度量和加法对于刚接触数学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常识感悟,建立度量概念 1.常识激趣 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起源,然后介绍中国古代度量文化,让学生了解“尺”“厘米”与“米”的来源,认识国际范围内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公制”单位的作用是为了避免不同地域之间度量长度换算的麻烦,进而教师继续介绍各式各样的度量工具,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一、长度单位1.内容与结构。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及线段的相关知识,主要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认识线段。具体编排结构如下图:2.具体教材分析。(1)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1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并呈现了用手臂(一庹)、用拃用脚量某一物体的长度的图片,渗透了测量的本质:用"单位"去"量"。然后让学生用"拃"作"单位",体会测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和老师同样用拃量同样长度的课桌,所得的测量结果却不一样的活动,使学生体会:虽然都用"拃"作单位来量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2、例3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认识米,1米=100厘米例6、例7认识线段,画线段例8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背景在上“线段的初步认识”这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会用尺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这节课的内容是要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以及学会找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的线段。  相似文献   

12.
“认识厘米”是学生学习度量的起始,对于浙教版教材。学生在认识厘米之前,学习了长、短的概念,并学习了把物体放在方格纸上用数格子的方法刻画物体的长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度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认识1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能估计物体的长度(5厘米以内)。  相似文献   

13.
"认识厘米"是学生学习度量的起始,对于浙教版教材,学生在认识厘米之前,学习了长、短的概念,并学习了把物体放在方格纸上用数格子的方法刻画物体的长度.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度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认识1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能估计物体的长度(5厘米以内).  相似文献   

14.
朱晖 《现代教学》2004,(1):26-27
在上“线段的初步认识”这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会用尺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这节课的内容是要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以及学会找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的线段。  相似文献   

15.
<正>"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10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探究等活动,学会看米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了解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探索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内容和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桌子有多长》教学目标:①初步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②初步认识长度单位(cm),建立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计;③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  相似文献   

17.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10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探究等活动,学会看米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了解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探索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建立l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内容和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张婷  冯慧珍 《山东教育》2005,(25):43-44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学生在学习了比长短,初步感知了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时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相似文献   

19.
正课前思考《认识分米与毫米》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学习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学生对"什么是一维的长度"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也知道为了描述准确、方便交流,要运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一课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长度单位"千米"打下基础。教材安排学生先认识分米,然后再认识毫米。其中,对于分米的认识是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知道: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由此来揭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对毫米的认识,教材也是让学生在测量书脊宽度的过程中认识到:书的厚度不到1  相似文献   

20.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长度的概念,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2.初步认识米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一厘米长的表象。3.会用直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会取整厘米的值。教学具准备:铅笔、投影片、尺、塑片。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一、引出出示2支长短不一的铅笔。(红色、绿色)问: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通过直接比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