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育需要权威。位于道德教育序列顶端的超越性道德教育同样需要教师权威的影响力、公信力以及感召力,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教师权威日益消解的今天,应以超越性道德教育和教师权威的内在关联性为基点,消除对教师权威的传统误判,在青少年生活构建与教师权威的对接、超越性道德教育与教师角色魅力权威的对接、超越性道德教育中教师人格魅力的发挥以及教师道德权威的重塑中,找到教师权威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受多种观念冲击,学生道德教育呈现教师权威与现实权威相混淆、权威主义教育观和现实权威混为一谈、价值趋向多元化、道德教育边缘化等问题。想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实现道德分层教育中的角色转换,而实现教师角色转换需充分了解教育客体的心理结构特征,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建立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3.
价值多元化时代的中国道德教育,面临一元与多元指导思想的冲突、教师权威角色消解和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无效等方面的挑战。提出价值多元化与价值导向的统一、教师角色由“道德执法官”向道德促进者转变、价值澄清方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道德教育面临诸多难题:网络信息过滤难,正面引导难度增大;网络信息丰富,教师权威地位受到挑战;网络交互性强,课堂教育效果降低.为此,道德教育者应当坚守主流价值观,适当调整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地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5.
谢镒逊 《中学教育》2011,8(1):122-125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权威时常和权威主义混淆在一起."民主"、"自由"以及"平等"等教育理念也将矛头指向教师权威.实质上,教师权威总是作为权威主义的"替罪羊"存在,权威主义才是教育过程中的真正敌人.相反,教师权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从权威主义到教师权威,是为教师权威正名的过程,也是对教师权威重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学校道德教育权威指的是,学校道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使受教育者接受这种教育的威望和力量.从道德的信仰化倾向、学校道德教育过程的矛盾以及道德学习的心理规律等方面分析,理性的学校道德教育权威是必要的.现代社会的权威认同方式以及人们对道德权威的认同程度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权威的现实因素.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权威要从道德教育主体权威、知识权威和环境权威等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7.
吉梅  李艳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4):88-9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代际差异使高职教师在当前师生关系中的角色面临挑战,高职教师作为"过渡人"角色在留恋传统社会赋予教师的传统权威与创建现代教师权威之间游离。高职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完善自身知识与能力结构,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当前我国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文章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力度、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体系建设、在社会实践中强化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方面探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文化的发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诉求以及教学模式的"程序化"使用等,教师传统的知识权威、角色权威和感召权威呈现出退隐形态。但在学校生活实践场域,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熟度呼唤教师的智慧权威;师生关系民主化要求重新解读教师的角色权威;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需要教师继续发挥感召权威。这些赋予了教师权威存在的合理性价值。鉴于此,拟尝试通过"外发型"法理性权威与"内生型"专业性权威这两种路径来实现教师合理性权威的重塑。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长期存在"现实"与"超越"的争论,只有从道德教育本质、教育目标以及价值分层中找到两者的内在关联及其对德育发展的价值所在,进而从德育目标的张力、德育内容从对现实的适应到超越、德育回归现实生活的技术路径、克服二元论思维、赋予青少年德育情感化、肯定青少年道德教育主体价值等方面,推动德育现实性与超越性辨证统一的理论研究与教育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1.
教师道德权威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道德权威的错误理解,事实上教师已丧失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权威性。真正的教师道德权威体现在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价值的权威性,从而对道德价值产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追求和选择之。角色尊重是教师道德权威产生的源泉,对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和活动的深入了解是实现教师道德权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化反哺"使教师权威受到冲击,主要表现在心理权威的弱化、知识权威的削弱、制度权威的退化和角色权威的转变.教育和教学都需要教师权威的外在维持,要重构教师权威,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努力:一是正视"文化反哺",保持开放心态.二是作好角色转换.三是向学生学习.四是塑造人格权威.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教师观消解了教师权威的角色,教师还应不应该有权威,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权威;后现代主义教师观动摇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需不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后现代主义教师观颠覆了"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的角色,教师和学生还有没有区分的意义,教师还要不要存在.文章在对教育"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形成的后现代主义教师观,为现代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少年轻视生命、漠视生命现象的高频率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开始不断地质疑学校的道德教育是否存在缺失。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逐渐地深入人心,给学校德育指出了新的方向,即道德教育应关注每一个人生命的发展与幸福。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青少年轻视生命原因的分析,从学校及教师角度出发,提出建议以期帮助青少年学会尊重、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5.
伴随教育现代化渐增的教育民主化、社会化、个性化趋势,教师的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逐渐消融。教师的权威与资本之间的争夺、转换与兑换却一直没有消停。文章从岁月沧桑的累积、权威里滋生的拜托、资本盘存中的算计以及资本转换的保底法码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权威与资本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权威意识只有建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突出职业角色独特的存在价值,教师才能在现代教育中具有真正的权威。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处于人生特殊阶段,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感危机,加之互联网和移动数据终端的普及,青少年接触的信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易受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普世价值等不良思想影响。因此,青少年教育应注重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仍属于粗线条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忽视青少年的自我教育问题,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我国优秀文化精髓中寻找力量。慎独教育注重内省、自律,强调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自控力,并以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能自发自觉践行道德标准为教育目标,注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慎独教育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出一个全新的视角。慎独教育的成功需要家庭、学校、国家、社会及青少年自身的多方努力,致力于培养具有"慎独观"的新时代青少年。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帕克是角色身份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角色与人们在社会结构中的身份有关,正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拥有不同的身份,因而其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决定个体身份的主要因素有权威、财富和声望。作为影响个体道德成长的家长和教师,其拥有权威的程度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权威是期待他人屈从的合法化的权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具有权威的教育者,能使受教育者对其产生尊重,进而认同其所传递的价值观。而在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具有不同的权威,其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一、家长的权威家庭是儿童道德社会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一、背景介绍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教师要善于激起和诱发青少年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青少年学生善感的心灵,让青少年学生真正地感动,使学生"多情善感"。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认真发挥教材中的情感道德教育的教育点,寻找知识教育与情感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中渗透情感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的道德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缺失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强调家校联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探究构建家校联动机制有效办法,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用最美好的词语如慈母、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来赞美她。作为一名教师,既为这些光荣称号而自豪,同时也深感担子的沉重和责任的重大。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成为所有教师的共识。当自私、冷漠、残忍、道德沦丧、没有责任感、垮掉的一代等标签纷纷被贴在当代的青少年学生身上时,面对这些现象,作为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