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壮汉双语学校是指同步开设壮文课程的汉语学校,学校秉承"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壮文实验学校,学生均来自壮族家庭。在从事壮汉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壮族学生在言语思维和人际交往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壮族学生的母语是壮语言,因此,他们的思维习惯以壮语为主,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2.
壮汉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广西壮族聚居区推行的特殊教学模式。在壮族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壮汉双语教学,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各民族教育平等权利,提高民族教育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广西壮汉和壮英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开展壮族文化特色为基点,打造特色校园,开展壮族文化课程和民族体育课。此外,在壮汉和壮英双语教学中采取对比教学、直接法和交际法,并且实施有效地教学改革,推动现代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特色文化衔接,以使壮族双语教学真正实现、本土化、地区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广西壮汉和壮英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开展壮族文化特色为基点,打造特色校园,开展壮族文化课程和民族体育课。此外,在壮汉和壮英双语教学中采取对比教学、直接法和交际法,并且实施有效地教学改革,推动现代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特色文化衔接,以使壮族双语教学真正实现、本土化、地区化。  相似文献   

5.
宁婵 《许昌学院学报》2014,33(5):149-151
双语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产物,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的发展、前进离不开双语教育.壮语是广西民族教育的重要核心内容,也是广西地区双语教育的特殊需要.广西从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工作至今,经历了探索科学发展的艰辛,但是随着壮汉双语教育的发展与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的具体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广西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目前形成了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总体上仍以"双语同步教学模式"为主,针对性与操作性不强,缺少标准壮语语言环境、师资等。为提高壮汉双语教学成效,需要从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学生母语等维度,构建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加以灵活运用,以发挥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林剑 《广西教育》2009,(22):11-11
韦珍兰,一位普通壮族山村女教师,一位三十二年如一日扎根于大石山区,积极地进行着壮汉双语实践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在三十二年的风雨兼程中,她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浇灌着壮汉双语教学之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壮汉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广西壮族聚居区推行的特殊教学模式,目前壮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壮文进校工作得不到重视;壮文校点布局不合理;经费投入不足,专项补助资金短缺;教材缺乏,教学方法单一.为此,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落实壮文进技工作;及时调整壮文校点,使布局趋于合理化;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编写壮文...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西壮汉和壮英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开展壮族文化特色为龙头,打造壮族文化特色校园。通过壮汉和壮英双语教学,推动现代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特色文化衔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壮语中存在大量的通过描绘人体器官外在形态来表达内心某种情绪或借此来表示某种性格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现了壮族人鲜明的直观感性思维。通过壮汉人体词汇的对比,我们发现:壮语的人体词汇词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1.
壮族大学生的母语是壮语,儿时掌握了母语后又习得了第二语言汉语。壮族大学生学习英语时受到壮汉两个语言系统的消极影响,语言负迁移极大地影响了英语学习效果,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分析语言负迁移对壮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造成的障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在学习英语时,要考虑到壮语、汉语、和英语三个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壮汉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广西壮族聚居区推行的特殊教学模式,目前壮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壮文进校工作得不到重视;壮文校点布局不合理;经费投入不足,专项补助资金短缺;教材缺乏,教学方法单一。为此,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落实壮文进校工作;及时调整壮文校点,使布局趋于合理化;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编写壮文教材,制定规范、具体的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正在风光旖旎、美丽富饶的广西百色地区,壮族是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本地区的中学生,以壮族学生居多。笔者在百色地区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已达三十年,在工作期间,发现壮族学生的母语是壮语,使用壮语思维。壮族虽有壮文,但使用范围有限,日常生活中的书面用语多用汉语汉字,而家居生活则用壮语,用壮语思维。形成了口头表达使用壮语、书面交流使用汉语的奇特现象,这无疑会给壮族学生学习汉语造成诸多不便,因而笔者认为壮语地区的中学语文教师研究一些壮语特点,用以促进汉语教学,会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莫娜 《广西教育》2022,(3):59-6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广西部分高校壮族大学生壮语使用与语言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在壮族地区长大的壮族大学生绝大多数可以用壮语交流,他们热爱自己的语言;而在非壮族地区长大、在外地上学的壮族大学生,由于从小缺乏壮语环境,基本无法顺利用壮语交流;生活区域和教育区域影响壮族语言使用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态度。基于此,提出壮语传承与保护的对策:重视壮族青少年语言态度培育,提高保护壮语的积极性;发挥儿童壮语自然习得的优势,重视壮语的家庭学习;深化壮语在民族地区的教学研究,提高壮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方块壮字是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仿效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创造出来的民族文字,是壮族古文字发展史上壮汉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云南作为壮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民间仍保留着丰富的方块壮字文献。文章基于云南方块壮字的研究历史,从方块壮字的构造、区域性、用途、缺点等方面重点梳理、述评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以期有更多学者对云南壮族方块壮字进行系统性、深入性和理论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西北藏族聚居区高等师范院校“双语”教学承担着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培养各类藏汉“双语”专门人才的重任。近些年来。西北藏族聚居区各高等师范院校的“双语”教学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充分肯定,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尝试探讨并提出优化西北藏族聚居区高等师范院校“双语”教学现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壮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壮英双语教育具有超越一般学科教育的意义。推行壮英双语教育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接受外来化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关系,保存民族化传统与处理好化认同的关系,在具体实施壮英双语教育课程体系时,涉及经费、师资、教学手段等困难和问题。通过壮汉、壮英双语教育的课程改革,使更多的壮族学生实现壮汉英三语兼通,将会加快壮族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推动壮族地区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8.
林琳 《教育教学论坛》2019,(27):223-224
本文对壮语、汉语到英语习得过程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三语间迁移现象探讨壮、汉双语水平与英语习得的相关性。本研究对推动壮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壮语熟语是流传于壮族地区的语言珍品,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语里的“Vahbeij”浩瀚无边,独具韵味。依托隐喻理论探讨壮语熟语的隐喻特征及其生成,可以更全面、直观地了解壮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0.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民族,由于其地域差异,壮族人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壮语,并具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族语在语言表达和形式上有很大的特点,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以壮语谚语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壮语谚语中的隐喻意向特色进行研究,更好的了解壮语谚语的特色之处,以及壮语谚语在壮语中的运用技巧,从而进一步探究壮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