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其二,《风筝》篇幅较短,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2.
教苑新语     
《内蒙古教育》2010,(6):11-11
在开放课堂的基础上建立有序课堂,引导学生做“应该做的事”。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副教授周彬言道,课堂管理的确要告诉学生什么不能做,但更需要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更需要告诉学生如何做应该要做的。我们现在理解的有序课堂还只是停留在如何禁止学生做“不应该做的事”,而真正的课堂有序却是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地做“应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3.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415500)黄利华[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发现”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引导学生自排小元素周期表,培养创造能力;3.渗透量变导致质变的辩证思想教育;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切客观事...  相似文献   

4.
一、以词明理心理学认为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易感性。因此 ,教师要引导儿童抓住重点词语加以理解 ,能使儿童明白课文所说的道理。如教《狐假虎威》时 ,引导学生抓住“骨碌一转”、“一前一后”、“神气活现”进行理解 ,认识到狐狸是狡猾的 ;抓住“蒙住”、“半信半疑”、“受骗”进行理解 ,认识到老虎虽骄横但心眼斗不过狐狸。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狐假虎威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一道理。二、以词识物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来认识事物 ,发展思维。如教学《初冬》抓住“白茫茫”来引导学生以蒸馒头冒出的…  相似文献   

5.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主要的和次要的”。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阅读,学习分辨课文内容主次,使阅读能抓住重点, 《给颜黎民的信》是一篇书信体的讲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不汉要帮助学生在“读”中理出信中说了哪四件事.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四件事中“应该怎样读书”这件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其次,向学生提出问题: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了哪几件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主要说了哪件事?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帮助学生分辨主次: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件事一步一步说清楚的。另外,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弄懂文中关键的句子,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学能力。 《再寄小读者》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作家冰心写给少年朋友的一封信,教学中,应在学生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消化“主要的和次要的”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思路,找出重点段落,比如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四件事,而第三件事”怎样练习作文”则是本文的重点,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中作者写得最细致、最具体的地方,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另外,在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文章文质兼美。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抓住文中的重要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还要善于在语言文字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思考、想象,这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透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爬天都峰》一课,叙述了一个小姑娘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在爬天都峰时,相互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在险要的天都峰山脚下,老爷爷问小姑娘:“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小姑娘问老爷爷:“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抓住“也”字让学生思考: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学生通…  相似文献   

7.
一、求全。学生阅读课文多满足于一知半解,看问题常带局限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中“求全”,具体引导方向在于“发现”,学生如对问题理解还不够全面,教师应用肯定而带有启发性的言辞引导,直至把问题理解全面为止.二、求深。学生阅读课文,理解问题多浮于表面,很少深入到文字的意境中去,即考虑问题多注意现象,抓不住本质,须坚持“求深”训练.具体引导方法:当学生对某一事物只理解到现象而没有认识到事物本质时,教师应引导大家积极思维,探索事物本质.  相似文献   

8.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述了两千多年前鲁国宰相公仪休拒收鲤鱼的事,赞扬了他奉公守法、深明大义的品质。引导学生理解公仪休说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和“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两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话。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9.
张志公先生曾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带学生从文章里走过来回”的主张:“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懂,从而进入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一分试验田》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彭德怀同志种一分试验田的事,表现了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文章着重描写了彭总的行动与语言,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一、组织阅读讨论,理解文章内容 《一分试验田》是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应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学课文,讨论问题,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在教学中先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全文,再围绕彭总种一分试验田这件事,组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看报的能力。教学中我采用“四读”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尝试读,感知内容尝试读,指学生进行预习性、尝试性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课前可引导学生按“预习”提示,从课题入手尝试阅读课文。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根据课前“预习”提示,让学生读课文,思考:1.“倔强”是什么意思?课文写的是倔强的小红军的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2.哪些句子描写小红军的外貌?哪…  相似文献   

11.
一、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进入角色 1.教师板书:《从“?”到“!”》。(1)学生面露难色之时,师引导释疑,发现这个题目其实就是写事的。(2)分析“?”和“!”所隐含的情绪。  相似文献   

12.
《景阳冈》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写武松来到阳谷县,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事。根据阅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在学生熟读课文,按事情经过理清了文章段落,了解故事梗概的基础上,应着重“突破难点,抓住重点,讲清特点”。 一、突难点 《景阳冈》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故事情节学生大都有所了解,但有很多词语是文言词,有些句子与现在讲的普通话不大一样,学生不易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教学时应紧扣课后习题1和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如:“道”、“筛”、“吃”、“大虫”、“但凡”、“遭”、“岂”、“官司”等。只要引导学生突破了这个理解上的难点,课文中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  相似文献   

13.
王华 《湖南教育》2005,(6):14-14
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来达到理解词语或句子的目的。如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中有两个比喻句不好理解,教师就引导学生一步步看图。首先看图上的花怎样,学生一看就知道花长得美丽、可爱。教师点拨道:小朋友和花都美丽、可爱,所以把小朋友比作花朵,这叫‘打比方’。”通过插图,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难懂的比喻句。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理解“一群”这个词时,教师根据意思画了五只白色大雁聚集在一起,学生很快得出“一群”是“好几只”…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围绕一件棉衣的事,叙述了毛主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以及人民爱戴领袖的感情。课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通过人物对话,刻划了毛主席可亲可敬的形象。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重点理解毛主席衣着破旧为什么不肯换、警卫员“巧计”换衣为什么不成,从而体会毛主席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感情。2、掌握本课11个生字,注意多音字“缝”的读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理解新词,能用“普通”、“无  相似文献   

15.
一、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就是先分析词中每个词素的意思,然后再把每个词素的意思联起来理解,最后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如教学第五册《翠鸟》中的“鲜艳”一词,先引导学生分别理解“鲜”和“艳”的意思,鲜———鲜明,艳———美丽;然后引导学生把“鲜”和“艳”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即“鲜艳”的意思:(颜色)鲜明美丽。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不仅有效地减缓了理解词语的坡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理解词语的准确度。再如《会摇尾巴的狼》中的“凶相”,《海上日出》中的“奇观”,《赤壁之战》中的“调兵遣将”,《记金华的双龙洞…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暗示没说出的: ①衬托闰土知识丰富; ②赞扬、怀念“我”少年时代的朋友。二、体会归纳,结合训练重点 1.齐读全自然段。 2.解答:闰土所知道的事很多,可为什么作者只选取这四件事? 3.引导归纳时教师做出如下小结:根据文章中人物的职业、年龄、性格特点等,选取人物最熟悉、最有典  相似文献   

17.
中考作文命题更加注重扎根生活的土壤,引导学生写真事,绘真人,抒真情。响应这样的号召,每一届学生进入初三以后,笔者都要设计“亲情作文”“友情作文”“公民作文”等几个大型作文训练专题,以引导学生关注体验习以为常的琐碎生活,写出“平凡事”的“不平凡”和“平凡人”的“不平凡”。在写作训练中,我发现再鲜活的人物形象,只要一进入学生的作文,常常会变得脸谱化了。  相似文献   

18.
唐诗《小儿垂钓》是一首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佳作。吟诵全诗,一个天真烂熳,专心垂钓的小孩跃然眼前。这首古诗,在结构和用词上都与现代口语有较大差异,致使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一、借助插图感知诗意1.破题。①图上画了几个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②小孩在做什么?(钓鱼)③教师讲解:“小孩”也称“小儿”,“钓鱼”也可说成“垂钓”。这首诗是写一个小孩钓鱼的事。板书课题:小儿垂钓。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这首诗讲些什么事,你最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9.
《避雨》按“遇雨——避雨——谈雨”的顺序,叙述作者在路上遇到一位年轻气象员的事,赞美她“有心计”。重点要让学生理解两处“避雨”的细节描写。我试用了下面三种教法教学这篇课文,效果很好。 一、找·议·想 (1)找。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课文写哪些人避雨?什么地方避雨?后来跑来  相似文献   

20.
对《列宁和卫兵》一课的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整体把握。在学生了解必要的故事背景、初读课文之后,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所概括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使其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更深层地理解打下基础。 二、逆向理解。在学生知道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之后,先指导学生讨论:对卫兵检查列宁的通行证这件事,“一位来开会的同志”是怎样认为的?“洛班诺夫”检查了列宁的通行证之后,是怎样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