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缅甸是东面亚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最为惨重的国家,而且,缅甸民族遭受的精神重创是举世罕见的。日本法西斯厚颜无耻的以“独立”为诱饵,诱骗这个渴望独立的民族,达到了侵占缅甸的罪恶目的。然而,“历史的嘲弄”最终还是落到日本侵略者头上。日本侵占缅甸及缅甸人民抗日斗争的发展结果,终究是历史“合力论”的产物,缅甸民族在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巨大凝聚力、战斗力是其建设国家、重振民族雄风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1.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部奉蒋介石“绝对不抵抗”命令,撤至山海关以南,日军随即占领辽、吉、黑三省,并开始问热河进攻.9月下旬,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揭露了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号召全党同下层小资产阶级群众结成抗日反蒋统一战线,发动和领导群众开展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但是,由于临时中央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夸大日本进攻苏联的可能性,忽视中间阶级的抗日民主要求,对当时的抗日民主运动未能给以正确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1922年埃及独立后,仍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当时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威信扫地,而无产阶级政党还不成熟,于是发动和领导埃及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历史地落到正在崛起的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的肩上。文章介绍了纳赛尔从事埃及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指出埃及的革命仍是不彻底的,纳赛尔所主张的“社会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紧接着便大举进攻东南亚。在日本的侵略计划中,缅甸是一个重大目标。早在1940年9月20日,日本国家政策研究所就抛出了一份秘密报告,题为《对东南亚民族的措施——缅甸方案》,其中心思想,就是“使其(缅甸)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一部分”。9月28日,日本外务省发布的“日本外交政策大纲”也提出要使缅甸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一员。在此前,日本帝国主义就已经开始通过派遣间谍、建立专门  相似文献   

5.
小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阶级。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党非常重视小资产阶级,对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提出和制定了许多关于小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政策。本文着重阐述了中共在大革命时期对小资产阶级所形成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的理论渊源、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1905年,印度民族运动高潮到来之后,国大党温和派于1906年接受极端派的“四点纲领”,但其改良主义立场并没有变。随着运动向纵深发展,温和派害怕运动失控,影响其改良主义的实现,于是在1907年制造了国大党的分裂。分裂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以及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有其客观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小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阶级.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党非常重视小资产阶级,对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提出和制定了许多关于小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政策.本文着重阐述了中共在大革命时期对小资产阶级所形成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的理论渊源、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雅各宾派的社会成份、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采取的重大政策及其内部存在派别所代表的阶级性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了雅各宾派专政是小资产阶级的临时专政,而不是各阶级的“联合专政”。并将所提观点与关教授及史学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前凌升及其家庭世代为高官,是达斡尔族民族上层;封建帝制思想促使他出任溥仪之下伪满的省长,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导致其暂时站到敌对阵营;但是长期形成的爱家乡、爱民族的深层原因,以及个人的气质,共同决定了他与日本殖民者、武装侵略者有着根本性的冲突,因而他支持了苏炳文的抗日活动,特别是多次面对面地同日寇高层人物尖锐斗争,事关民族权利的重大问题,成为日满敌伪当局的叛逆者,而为日本侵略者所忌恨;最后壮烈地牺牲在日本侵略者的枪口下;他大义凛然,不愧是抗日民族英烈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缅甸人民就习惯地称中国人民为“胞波”,缅语意为“同胞兄弟”。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缅甸拥有许多独特的生活文化习俗,了解一些关于缅甸民族的文化习俗,对于跨国文化经贸活动的展开将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原则性问题。“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第二版,第646页)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以下简称资产阶级),不但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是改造的对象和将被消灭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2.
德国小资产阶级之所以成为纳粹党的群众基础是由于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性,造成小资产阶级队伍异常庞大,而且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垄断资本、惧怕元产阶级革命和强烈的民族主义感等特点。一战后,特别是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对魏玛共和政体失去信心。希特勒纳粹党抓住小资产阶级的特点和心理,大肆进行蛊惑宣传,从而得到小资产阶级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发挥人民教师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在1925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就明确地把旧中国属于小资产阶级的“中小学教员”看作是无产阶级的“最接近的朋友”,是革命的依靠力量。1939年他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中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八个民主党派,他们大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经过发展、联合和演变而先后产生的,是爱国民主运动的产物。我国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它们主要是由这些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所组成,同时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各民主党派都有自己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但它们从来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具有或带有阶级联盟和统一战线性质的政党。它们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广泛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我国各民主党派成立时的政纲,主要是反帝、爱国和要求民主。其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孙中  相似文献   

15.
《民族政策常识》第二课,第17页中,关于‘什么是民族问题”这一框题的第二自然段说:“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是产生民族问题的社会根源.由于剥削阶级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引起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剥削制度下的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不平等和不团结问题,就是消灭民族压迫和实现民族平等的问题.”我认为这段文字中,最后一句话和前面相参照,在语法上,逻辑上都是错误的,因而也导致了语意上的错误.这段开头概述的观点是正确的.在这个前提下,为进一步说明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的实质,用了一个复句.这个复句的后一个分句中,又以两个“就是”领起组成了并列关系.并列分句的第二句“就是消灭民族压迫和实现民族平等的问题.”所陈述的对象是什么?从原文中看,它的主语显然是“民  相似文献   

16.
在这里我们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演变的总趋势表述为“三分归一统”。这个“三”和“一”不是从地理上说的 ,不是从国土的行政区划上说的 ,例如“三国”、“南北朝” ,而是从人们的社会阶级划分说的 ,从不同的政治势力集团的存在说的。不同的三个政治势力集团在斗争中的演变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主要内容。三者的斗争及其结局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 :“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 ,根本地改变了革命的面貌 ,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史实是这样的。中国共产党于 1 92 1年 7、8月间成立后 ,随即领导开展…  相似文献   

17.
1.列宁说:“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P.71(1)“现代的文明国家”是指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由政党掌握政权的国家,即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不包括古代的君主制国家和现代的极少数没有政党和禁止政党活动的国家、“政教合一”的国家、“军人统治的国家。”(2)“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政党与阶级的关系,另一层是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原来的人类共同体就演变为阶级社会。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就产生了政党。政党是由一定阶级或阶层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所组成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阶级是政党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经典作品《项链》,一直是高中语文的讲读篇目,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气候的影响,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认识也就被打上了政治的烙印,涂上了阶级的色彩,直到今天新版“教参”的三种看法,也有一些历史的痕迹。新版“教参”的一种看法是“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是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做为文艺的第一个问题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着人民大众的”。“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  相似文献   

20.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后,为了标榜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实现中山先生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在一些省份首先推行减租减息,接着制定了《土地法》和进行土地改革。但是,由于国民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了南京政府不可能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也由于南京政府从未真正地统一中国,国民党新军阀割据纷争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内乱外患,使南京政府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尚未认真开展即告失败。本文试图对南京政府在1927—1937年期间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及其失败的原因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