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和中国传统理想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上具有内在本质的契合与相融,并以价值目标、命运共同体和实现道路的对接彰显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与现实表达,以及与中国传统理想在当下中国的历史传承和真实映照,中国梦的理论价值在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充实,实践价值在于有助于两个百年目标的引领和实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科学理想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社会发展研究提出的优秀成果,中国传统理想观是指导中国在漫长发展过程中走向文明的价值观念,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共同理想。马克思科学理想观与中国传统理想观指导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体现马克思科学理想观和中国传统理想观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以马恩科学理想观与中国传统理想观分别作为根本立论基础和思想文化渊源,二者在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等方面同根同源,逻辑内融并深度沿承,都体现了人民对未来发展的美好追求与向往。中国梦既是马恩科学理想观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与现实表达,又与中国传统理想观一脉相承着共同的问题谱系和话语系统。中国梦是马恩科学理想观与中国传统理想观契合对接的历史自觉和真实映照,是全人类梦想的中国式演绎与延伸,正照进当今中国人民以求真务实之优良作风、基于现阶段基本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生动圆梦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一个从民族整体出发描述的社会理想,它是种宏观的民族梦想。中国梦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历史上各阶层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并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演变。从文化角度探析中国梦的演变、中国梦的实现及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对深入剖析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与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内在的逻辑同构性,中国梦在与共产主义理想价值追求相一致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巩固和发展。面对当代中国共产主义理想危机,中国梦从理想目标、实现路径、话语体系表达三方面引导共产主义理想走出困境,为共产主义理想注入新内容,展现共产主义理想新视野,昭示共产主义理想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国家、民族与人民梦想的统一体,彰显了个体价值与整体价值的一致性、理想信念价值与社会实践价值的协同性。中国梦的价值取向为当代大学生解决个人发展中的价值冲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精神资源。为了促进大学生发展价值的实现,须全面开发中国梦的精神资源,充分挖掘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以中国梦教育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大学生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育中,大学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高校的大学文化建设直接关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顺利展开.随着中国文化的推进,高校的文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着结构的不完善和不均衡性.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要进一步实现深化改革、促进开放,就不能离开文化传统这一根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促进大学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凝聚着对民族复兴的憧憬和期待,牵动着万千中华儿女的心。作为中国梦的承载和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这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以中国梦为新的发展平台,优秀传统文化又将被解读出新的内涵;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通过爱国主义核心,将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出现价值观片面与扭曲的现象,缺乏高尚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这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蓝图的实现极为不利。而作为审美教育发展的当代形态的生态美育在高校的实施,能让大学生树立起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将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贯彻到多重关系之中,树立起生态整生观念,形成多重价值整生的价值观,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异化,把生态中和的理想贯彻到生命的全程全域,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社会发展目标。对中国梦的唯物史观解读,旨在深刻领会中国梦所内蕴的丰富文化传统与时代内涵,全面解读中国梦厚重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根据,从物质力量和精神动力角度阐释中国梦。本文指出中国梦所具有的厚重文化渊源,从物质层面与文化层面及其有机统一的角度阐释中国梦丰富的时代内涵,揭示中国梦的现实基础,阐明中国梦的价值意义、实践主体,论述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力求在观念上阐明中国梦为中华儿女的价值理想和精神动力,在实践上揭示实现中国梦的正确价值取向和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历朝历代的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形态.在中国古代,“和谐”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思想丰富而深刻,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突出体现在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等关系上.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许多可供现代社会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一个极具包容性、建构性的概念,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结合,既反映了文化复兴、国家富强的全民族愿望,也反映了个体的理想与需求;对大学人来说,中国梦也同样包含着寄寓自己理想的人才梦和教育梦.中国梦的语境下如何实现大学的使命?大学应首先落脚在文化、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上,应成为新思想孕育的高地,通过传承知识,创新知识,以及引领高雅文化生活,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在价值取向上,大学要有自己的办学理想和独立精神,应与绩效主义、分割主义、官本位主义切割;在职能上,大学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尊重、相信、发挥、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有理想、有健全人格的“君子”;在办学定位上,大学要找准社会与学校、学生与学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不追求完美,但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化影响越来越广泛,由此带来的多元文化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体系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导致一些大学生理想淡化、信念动摇、价值观扭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梦"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座,不断强化"中国梦"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促使大学生群体对"中国梦"的理性认同,推动大学生群体树立科学而高远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借由诗、乐、书、画等艺术实践形式,以艺术化的方式从知识、审美、道德三维度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人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个人层面,可以重建个体心灵,提升个人素养;社会层面,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弘扬家国情怀;国家层面,可以增强文化自信,重塑大国底气.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梦与文化软实力相辅相成,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价值指引;二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三要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真实的集体"思想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理论方位,它以实现社会整体的进步与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统一为最高目标;它既是价值目标和理想,也是价值运动和过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迫切需要整合与超越传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构建新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引领社会每一类利益群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真正实现民族梦、国家梦与个人梦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可以成功中国化,在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界枝繁叶茂,除了它适应了改造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要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因兼容性,并因而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质.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质,主要表现为二者在革命精神、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通与相融.在调动一切积极文化因素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以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当下,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相融应该成为当前文化研究和文化发展的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78):53-54
"中国梦"的概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文化功能体现在价值激励、文化传承和人文审美等各方面。高中时期是一个人在审美定向、形成人文情怀以及发展独立人格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引入"中国梦"文化属性的语文课堂通过文化认同引导学生成为积极的"追梦者",进而从"文化认同""文化价值""文化理性""文化激励"四个层面形成高于文本内容的理解。本文以现有的教材为出发点,以日常的教学内容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手段探讨了"中国梦"的文化属性在语文课堂中的目标定位与实现过程。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解析"中国梦"的文化属性实现高效率课堂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实现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语文素养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理想。"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作为中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学生更应肩负起历史使命,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成才之梦、报效祖国之梦、开拓创新之梦,将"中国梦"的理念融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梦正是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传统理想进行有效对接的核心所在。本文就此展开相应研究,希望能够对广大学者起到积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