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双园融合"办学模式是在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筑巢引凤,校企一体"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它以专业建设为前提,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使校企互惠互利资源共享,深度合作,共同发展。近年来,学院的"双园融合"办学模式在探索与实践中已取得了一些成效:政、校、行、企形成了和谐互动的局面,办学模式基本形成,学院内涵发展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学院"双园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在今后建设中仍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营造宽松的实施环境,拓展校企合作空间与范围,推进"双园融合"办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双园融合"是将"产业园"引入"校园",通过"产业园"与"校园"的融合实现校企合作的一种办学模式。本文分析了"双园融合"与"柔性"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并就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探究了这种特殊模式下,柔性教学改革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双园融合"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种办学模式。它是以专业建设为前提,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资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通过调研,本文从学院角度对比分析"校中厂"与"厂中校"合作方式的成本效益,提出进一步深化合作、不断优化和完善"双园融合"办学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强学院办学活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实现校企深度、全程、紧密、长远合作,2009年学院开始探索"双园融合"(校园、产业园)的办学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院"双园融合"的办学模式已经走过了近十个年头,校企融合、合作办学效果到底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对"双园融合"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现状、成因与对策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双园融合”办学模式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面向地方经济、依托产业、服务产业,以建设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为契机,通过"政、校、行、企"和谐互动,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上开拓创新,探索出了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与学院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双园融合"的办学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北工业职院)"双园融合"办学模式为研究平台,探讨了高职教育实现校企文化互融的必要性以及实现途径和措施,提出构建校企文化互融应把握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中“小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实施教育部提出的"三段式"办学模式,文章提出了基于知识传承、技能培养、素质养成的"小三段式"课程教学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实施要点以及在高职教育中进行"小三段式"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高校教务工作的角度探讨将专业技能教育与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的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研究的具体内容以"双融合"的课程育人体系为重点,从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试图通过对课程结构、教务管理的细化分析,探讨出高校"双融合"课程育人体系实施的必要性及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工商融合”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析"工商融合"的办学特色出发,结合学院的办学实践,通过明确开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优化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的实践,提出了从推进融合力度、确立探究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形式的新理念、着力构建课程开发运行机制等方面来加强"工商融合"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三级课程"之一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和开展的课程,它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特色,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能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本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实践,明确提出和全面阐述了"X+1’校本课程,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院省级示范校建设成绩显著:确立了教学改革方向与发展目标;探索出了"双园融合"的办学模式;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取得的基本经验是:思想先行,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软硬兼施,内外并举,夯实基础;项目引领,团队作战,扩大成果;强化宣传,媒体聚焦,树立形象。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对顺利完成国家骨干校建设任务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的应用实施是推进新时代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动力之源,也是我国高职"三教"改革任务实施的行动指南,但随着"课程思政"的落实与推广,现阶段"课程思政"与教育主体、教材、教法、教学环境、考核机制等因素的融合面临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现实问题与实践研究,构建"五三"课程思政模式,提出在"三教"改革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为提升高职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楠 《文教资料》2021,(4):178-179
"智慧教学"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智慧教学的相关研究情况,接着以"组织理论与组织分析"课程为例,论述了"智慧教学"情境下五层次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4.
邓复群 《教育与职业》2012,(15):108-110
2010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第五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基于落实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并且结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实践,对"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课程进行定位,分析研究课程内容与特点,实施"以学生为本,突出应用,注重工程意识、背景和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阐述在"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课程教学实施的方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12,(Z2):24-25
课程及问题的提出2009年4月,普陀区教育学院成立项目组,承担区域小学课程"走近科学家"的开发任务。项目组从"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资源整合;开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教育;培育区域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方面确立了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就课程的开发而言,经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区域课程的设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区域课程往往作为区域一定时期课程建设标志性项目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研究部门相当的重视。当课程推进时,配套的政策、资源也一并跟进。比较典型的要求往往是:每所学校在拓展课中设置规定课时必修;在对学校评估中设相应评价指标。但从区内外多个区域课程实施的现状看,当上层行政推进要求一旦趋于常态,区域内各校的实施水平极易出现不均  相似文献   

18.
"写兰"课程与学校"兰花美殖"、"兰文化"等课程相融合,共同形成了兰花养殖、欣赏以及兰花文化研究、写兰为一体的立体课程开发模式。该课程以学科融合与实践体验为主要方式,强调传统艺术技法与现代多媒体技术融合,引领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提升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两难"问题,提出了"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引,依托校企共建的"软件园"实现"院园融合",采用"4+1+1"教学组织模式,突出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旨在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专业课程建设滞后、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等问题,潍坊科技学院通过实施“双园协同、责权明晰”的“三方共建”,实施“双园统筹、多方共赢”的“四方共管”,打造“双园协力、相互支撑”的“五个课堂”,推动“双园开放、依存发展”的“多源共享”,打造了“双园互动”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其建设特色为:创新了“专业衔接产业,双园互动互促”育人机制,构建了“五位一体”学生专业素养培育方法,创新了“实战教学、六入六化”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创新了“促进创业、反哺地方”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双园互动”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主要为: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师生研发了多项企业产品,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