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中,理论家们都十分重视对人类需要的研究,认为需要是推动行为的最深层的根本动力,主张利用人们渴望需要得到满足的心理,去诱发人的行为,以完成组织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有关。每一个具体的、现实的人,都有其自身的需要,并且总是在为满足需要而坚持不懈的努力。作为社会成员中的教师也毫不例外,他们所从事的一切工作,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动力源泉。在管理中,要使组织成员产生积极的组织行为,可以根据组织成员的需要来设置某些目标,通过目标导向使成员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需要和动机,并产生相应的组织行为,这就是管理活动中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教师的五种需要徐东亮陈淑华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生活在大自然的人们之所以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与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而最终目的又总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他的行为的最根本的动因,人的所有行为就是...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认为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是他们的需要,本能,兴趣和情欲,利益是人们一切行为的动因,但是,唯利利是图的人是不能实现其目的的。因为,除非各个相关的人都能够在一件事上得到满足,否则,这件事是不能成功的,劳动是人们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手段的中介,是人们获得利益的基本途径,人们在利已心推动下从事的一切活动,现象上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特殊需要,实质上实现的是理性的目的,黑格尔的利益观表明:要使人们全力以赴地做某事,就必须把他们的生存,利益灌输到这件事里面去。  相似文献   

4.
经验论作为一种认识的理论,它强调一切知识和认识都靠人的感觉和心理而得来,否认理性认识的真实性和重要性。经验论反对可知论,并对纯粹理性进行批判,认为纯粹理性是不可能的。它指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指向自身感觉和心理的幸福与快乐,而当人的这种指向感觉和心理的行为达到了人类感官的满足时,这种行为便是合宜行为。每个人的行为既然都是为了追求自我心理和感觉的幸福和快乐,那我们就说它是人们的自愿行为。所谓自愿行为,即我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不受其他人或其他因素的干涉,甚至可以否定他人的意愿,从而做出符合自身意愿的选择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只能知晓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而无法知晓其他人的感觉和心理、快乐和幸福,同时他人也无法知晓我们自身的快乐和幸福。从这一意义上来看,人性是自私的。所以在利己之心的驱动下,人们就会选择尽可能让自己快乐和幸福的行为,即趋利避害,而且这种趋利避害是人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自私的人应该如何去进行人际交往?这就要求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与他人产生一种感觉和心理的相似性,即"同情"。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换就产生了。每个人在交换过程中,尽力维护自身利益,从而社会利益或社会正义便得以实现。这便是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但既然有利益交换,就避免不了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利益双方就需要放弃个人利益,寻求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即"共同尊长"来仲裁,这就形成了市场经济所允许的国家形式,即最高裁权机构。  相似文献   

5.
动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发源于人的各种需要,当人们有了某种需要之后,就会有满足这一需要而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体育锻炼动机是体育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也是体育锻炼行为的动力。教师的体育锻炼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其体育行为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体育动机对激发教师体育行为起着内在的动力作用。本文重点关注对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准确揭示教师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过程及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利益是人的需要及其满足。利益是人行动的基动动力。“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无处不在。在封建时代,即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是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物质利益。在最温情的家庭关系中,养儿是为了防老(目前农村依然)。给陌生人指路往往获得“感谢”或精神上的满足(即精神利益)。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争取的一切,  相似文献   

7.
一、产权改革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说,人们奋斗历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里所说的利益是广义的,它包括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经济利益。在以往的任何阶级社会中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人们对利益的极大关切和强烈追求。在人们所追求的利益中,经济利益是基础。经济利益最直接的体现是消费利益,即人们通过消费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但是,消费利益的获得及被满足的程度,是以财产利益的存在和增长为前提的,没有财产利益也就谈不上消费利益。与消费利益不同的是,财产利益可以通过自身所特有的再生功能而实现其增殖和扩张。因此,它就必…  相似文献   

8.
论利益追求     
利益是人的需要的满足;它是在人与人关系中实现的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的矛盾的解决。利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正当的利益追求构成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的永恒的动力。不同性质的利益,对不同主体的激励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文化利益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对象物的总称,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一切生活资料、产品、社会文化关系、文化活动形式和行为的总和。它主要表现为文化权利、文化产品、文化资本三种形式。语文教科书作为承栽文化利益的有力工具,在这三方面所呈现的比例失衡状况反映了文化利益的不协调,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办学条件大体相当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在组织系统内,组织成员在有关组织的一些基本的、重大的问题方面没有达成共识。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促使教职工的一切行为以学校组织目标的达成为鸽的,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关键。从本质上讲,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学校组织各成员目标行为的形成过程。学校组织成员目标行为的形成有两条基本的途径:一是外控途径,即通过学校的组织制度从外在方面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控制;二是内…  相似文献   

11.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7):I0005-I0005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群体中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群体动力场。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活动方式及其对社会的作用都要受到社会群体的影响,各种社会力都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行为表现出来的。在社会中,人一旦组成群体,就会在社会互动、社会交往基础上形成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群体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必然影响个体行为并最终影响群体行为。卢因认为,这种类似于“力场”的现象是群体行为的动力,他把这种理论称之为“群体动力场论”,也有人把它称为“场”理论或“场学习论”。按照卢因的看法,人的行为反应不仅为单独某一刺激所引起的,也由当时整个环境即“场”所决定,  相似文献   

12.
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因受激励而产生的,但要使人的行为符合集体和社会的利益,还需要加以必要的控制。可见激励和控制是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激励是指管理工作中利用客观因素,激发人的内部需要,从而使其产生心理推动力。心理推动有正面推动和反面推动。正面推动也可称为正面激励,通常使用竞赛、评比、表扬、奖励等手段。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利益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均具有根源性和支配性。人与人的关系,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是指主体在需要得以满足上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主体的需要是利益的产生原因;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客观属性,是利益的存在基础。主客体间的主被动关系是利益的表现形式,主体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利益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对成功完成某件事情的渴望和需求。它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体现为成功需要。满足成功的需要,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个体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努力。因为每一次成功需要的满足,其实都是对其成功行为的正强化。在学校教学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体验所产生的快乐情绪,更有助于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激励?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从管理者角度来说,激励也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管理的动力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力原则是学校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学校管理动力机制,有效地激发、引导、制约和控制被管理者以满足需求为动力的种种行为活动。它能使被管理者的行为聚集到达成学校整体目标的方向上来,从而保证学校管理活动有序、高效、持续地进行,保证学校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的行为规范。学校管理动力是推动学校管理活动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学校管理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学校管理动力本质上来自于学校组织成员的驱动力,而组织成员的驱动力又源自其内心深处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于组织成员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何时…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标志。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居首要地位,起主导作用。社会生产力能否形成、发展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劳动者是否进行生产,怎样进行生产。是什么因素促使劳动者积极从事生产活动呢?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激励产生的。要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就必须对其进行激励。激励,就是根据人的需求,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段内在的动力,朝着可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就好像为沙漠中的口渴者设置一个可望而又可…  相似文献   

18.
胡冰 《文教资料》2006,(23):65-66
政治伦理是一门研究社会政治生活中道德原则与规范、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研究政治伦理的目的在于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道德思考和道德评价,其根本任务是揭示政治伦理的本质特征、规范体系和演变规律,以有助于人们进行合乎道德标准的政治行为选择。政治权力是指政治组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它社会成员的能力,是政治行为的合理来源。在整个政治社会中,权力却与其本质相分离,被阶级所占有,甚至被私人所窃取,被用来为阶级利益服务和用来谋取私利。这就要求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而且,权力的道德制约在一切存在权力的地方都有着普遍意义。本文将着重阐述政治伦理与政治权力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人的行为和人们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行为科学早已风靡西方世界。70年代末,行为科学传入我国后,不少科学家和企业家不畏艰难,排除干扰,勇于实践,使行为科学在我国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应用成果。行为科学的基石,则是需要理论。所谓需要,指的是个体在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行为科学认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激发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目标达到以后,需要便得到满足。此时又产生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当然作为社会人,其需要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性需要,也有社会性需要;既有先天性需要,也有后天习得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并按其重要性和产生顺序排列出了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利益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均具有根源性和支配性.人与人的关系,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是指主体在需要得以满足上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主体的需要是利益的产生原因;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客观属性,是利益的存在基础.主客体间的主被动关系是利益的表现形式,主体闻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利益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