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有华 《文教资料》2011,(7):189-190
两课在高校教育中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传统的"两课"教学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兴趣。改变两课教学现状势必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在"两课"教学中,如果能把案例教学法、辩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与传统的讲授法有机结合起来,势必将取得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构建高校"两课"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活力。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现行的高校“两课”教学方案进行了重新整合,并将“两课”改称“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两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的浪潮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找准新的视角,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理念的必要性、教学新理念的内容及如何落实的问题。因此,提出高职院校"两课"教学要贯彻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即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着大学生意识形态淡化的现象。主要原因有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尚不彻底、历史上的消极影响、来自国内外各种思潮的不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不高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必须努力造就一支强而有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线,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坚持"主导性"与"兼容性"并存。  相似文献   

6.
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使命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现实挑战的形势使然,是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与思想观念变化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守职业角色底线,要具备把控方向的前瞻意识,要将先进思想引领与"底线教育"有机结合,将"底线思维"践行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张琪 《辽宁高职学报》2008,10(10):30-31
主要阐述了把握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即认知认同性原则、生活性原则、职业性原则。同时,又提出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特殊性的思考,整合理论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延伸理论教学空间,这对"两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但在现实中,实践教学的组织还存在很多困难,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解放思想,将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变学生"被动式"实践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教学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昭平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3):78-81,107
2006年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学方法改革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慕课出现于信息时代,最近几年被广泛地推广、应用于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慕课的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课程建设提供了契机,在致力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吸取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也要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模式"慕课"的优势,有效地把传统课堂和"慕课"结合起来,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培育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和育人功能的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以公民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育人目标;教学内容上要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公民教育"的课程内容;在教学任务上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落实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具体任务;教学方式上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使命、特征、组织和途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公益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微时代"正悄然走来。其在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新难题的同时,也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契机。"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重视"微熏染"、优化"微环境",要善用微平台、传播微理论,并且要结合新情况努力树立教学新思维,注重学生"微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微时代"的挑战,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关键在于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信仰体系。要改进和完善课程内容,解决"真可信"的问题;改进和完善课程形式和手段,解决"真愿意信"的问题;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解决"首先真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整体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教学既要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传授,又要担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任务.在高校两课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更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引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也决定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然性。以研究性教学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转型,就是要由功能性教学向价值性教学转型,由单纯灌输结论向互动探讨问题转型,由"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转型,由"教""学"脱节向"知行合一"转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同时教学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在新一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过程中,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仍然任重道远。本文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引之下,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育科研、实践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力图找到能较好解决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途径和办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也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我们相信,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两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从灌输到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两课教学的任务,一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知识,二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其中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宣示客观真理的姿态解说教材,把理论当作现成的结论进行简单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要真正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任务,必须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从灌输到对话。  相似文献   

1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主导地位、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教学的灵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教学的主题,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教学的精髓,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教学的重要基础.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方法,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消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问题观",形成应对"社会问题"的合力,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疲劳",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通过长期课堂相处,学生对教师的脾气性格、人品人格、教学方法等个性和特质深入了解后,对其失去新鲜感和产生离心力的现象。消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疲劳",教师要做到:教学理念新锐、教学方式新颖、教学语言新潮、教学形象新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