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价值决定与价值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确立了价值标准即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的稳定状态基础上,批判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价值的观点,从生产商品劳动耗费发展的必然性方面,社会生产的历史和现实方面以及经典论述三方面论证了价值由生产满足一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合理需求的商品所要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从解构理论的发端之一,即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入手,参照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中商品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属性外还有第三个属性即交换价值,试图说明与商品的交换价值同理,没有交流的、孤立的语言是没有实质意义的,语言的意义只在交换中产生,并分析了语言有别于所指/能指不定关系之外的另一个特性,即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工具的交换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如今,这种理解已不能全面正确地解释所有商品及商品的价值,而正确的概念表述应该是:商品是指在流通领域中可以通过交换而获得的物品和服务,而商品的价值是指构成商品交换比例的数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精髓及现实意义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重新学习马克思提出的价值范畴,说明价值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揭示出商品经济形态下商品所有者之间在平等交换劳动的基础上如何获得物质利益。同时说明,价值又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范畴,因此,不能教条主义地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去解释和解决所有同价值联系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5.
艺术商品化是艺术作为生产劳动影响艺术价值的显在表现,而这方面的探讨大多陷于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现象之中,誉之毁之,莫衷一是,其症结是理论的薄弱或缺失,因此实践二者关系的理论概括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商品中,艺术的本体意义与社会功能不再以单纯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文本存在着,而是以商品的事实存在着。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体现为交换价值。两种价值的差异性共在,决定了艺术价值与商品的关系,实质也就是艺术作为商品所包含的价值结构关系,即艺术的“特殊使用价值”与艺术商品的交换价值的二重性关系,并现实化为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价值关系。这种关系的一个方面决定了艺术与商品存在着共在共荣的双赢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艺术与商品之间存在着价值冲突的可然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可交换债券的特点以及它在公司融资中的价值和应用,同时也阐述了可交换债券的价值构成并举例说明了如何确定它的价格。  相似文献   

7.
在重新定义劳动价值计量标准以后,探索性地提出了货币起源新说,本文认为,货币是随着市场交换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货币本质上就是计量商品劳动因子数收入和支付的,并反映社会分配关系的公信力凭证。对买方而言,支付货币就意味着支付劳动因子,货币也就成为了劳动因子数的支付凭证了;对卖方而言,货币收入就等同于劳动因子收入,货币也就成为了劳动因子数收入凭证了。  相似文献   

8.
影响知识产权商品价值评估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知识商品的生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劳动是影响知识产权商品价值的内在因素,交换是影响知识商品价值的外在因素.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产生重要影响.以期在理论上可以让人们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有更为具体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中有助于自觉而理性地对待这些因素,即使评估中无法控制这些因素,也可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思想上得到进一步认识和防范.  相似文献   

9.
价值蕴涵于社会主体生存发展与事物关系之中,在价值基数基础上与生存发展需求量成正比,与供给量成反比.西方经济学的需求定律不能解释生存发展需求商品的价值,必须从生存发展需求定律和效率定律出发,把握价值变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价值的缺失与分配不公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市场实际出发,论证自然物也是商品从而具有价值,使商品和价值的范畴扩大;并认为两种价值同源,进而说明自然物价值的缺失是导致分配不公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商品的可交换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前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生产 的一般要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产品转化为商品,产品的生产就转化为商品的生产,产品的生产要素也就转化为商品的生产要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生产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生产。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是商品的生产要素,因此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源泉。价值是由商品交换关系产生的,因此只能由这种关系来决定。而商品交换关系就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因此,价值实际上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因为劳动、企业家才能、资本和土地都是生产的要素,并且归不同的人所有,因此 商品的价值就按要素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2.
边际效用论无疑是一种划时代的经济理论。这种理论的最直接的意义,乃在于科学地破解了困惑经济学家两千余年的"价值反论"。因为边际效用论发现,单位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边际效用,是商品的最后单位增量的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该商品的增多而递减,因而单位商品使用价值便随着该商品的增多而递减。这样一来,钻石交换价值大,决不是因其效用和使用价值小;恰恰相反,钻石交换价值大,只是因其数量小,因而边际效用大,从而使用价值大。水交换价值小,决不是因其效用大,而是因其数量多,因而边际效用小,从而使用价值小。因此,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成正比:价值反论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3.
刘定建 《安康学院学报》2000,12(1):77-79,86
商品的内容含义必须把握:商品必须是人类劳动加工过的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才是商品;要特别强调商品必须通过交换过程,实现转移使用价值。为什么商品必须通过交换过程?在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而使用价值和价值必须通过交换即交换过程才能实现。交换过程完成后,商品生产者获得价值,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所以,只有完成交换过程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相似文献   

14.
艺术生产与商品生产并非水水不相容。在艺术的商品生产中,审美规律和商业价值规律、交换价值和艺术价值既对立,又同一。商品生产对艺术生产具有双重效应,但它并非在艺术生产的任何发展阶段上都是一成不变的,考察商品生产对艺术生产的影响必须把商品生产理解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做历时态的考察。也必须对不同种类、层次、时代、国度、地域的艺术生产商品化状况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劳动生产率作为影响商品价值量的重要因素,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成反比,已是理论界长期广泛应用的定论。但若深化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我们还能发现,从简单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两个前提出发,我们完全能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另一解: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提高或降低),与劳动劳动量的支付能力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无关,与单位时间内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这一认识也是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间的真实关系的描述,这样的认识并不妨碍我们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理解,且可能提供出一个解释现代社会诸多经济现象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林岗  盘为龙 《教学与研究》2007,48(10):33-38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分工的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商品交换关系孕育了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即商品是为他人生产、对他人有用.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它以商品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对应于人的具体需求,因而与抽象使用价值存在本质区别.从价值作为商品交换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实质来看,抽象使用价值或者效用也不可能成为商品交换和价值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续上篇)四劳动价值论与平均利润率规律: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理论马克思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理论——亦即所谓"价值转形"理论——果真解决了劳动价值论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吗?围绕这个问题,自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问世,经济学家们争论了百年有余,至今未已。那么,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究竟是怎样的?该理论究竟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8.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均衡价格决定,价值的本质是计量社会劳动的工具,是社会公平分配的依据。随着时代发展,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不能单纯限定在物质生产部门,凡是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的活动都创造价值,都应依据其一般劳动耗费而取得相应的利益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