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高等教育》2006,(3):64-64
教师把教育不仅是当作职业、手段和工作,而是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体验、充实和完善。需要生命的活力、激情和灵动,需要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成功和幸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毕玉让 《中国德育》2007,2(3):62-63
在当前中学德育实践中,人们习惯采用的教育方式是灌输与教导。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的实效性比较差。近年来的德育研究提出进行“体验式道德学习”,即让受教育者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被感动,从而引起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导下,从关注学生个体成长角度来看,我认为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感动是增强德育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新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迫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戴着面具做痛苦表演,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不能满足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古罗马教育家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科学;在数学课程中只有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那么,究竟如何感动学生学习数学呢?一、创设体验过…  相似文献   

4.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有了感动,教师的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有了感动,学生就不再觉得课堂是监狱般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  相似文献   

5.
刘鹏 《考试周刊》2014,(52):159-160
教育是最接近心灵的接触,是通向学生心灵的道路,教育也最能引起学生心灵的感动。感动是前进的动力,在感动中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好地获得启发、感悟与提高。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学生心生"感动",并在"感动"中得到教育。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感动?词典上这样说——感动是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得同情或向慕。心理学认为: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其实,感动最望文生义、最平直的解释就是——感情动起来了。感动时,你的眼睛会蒸腾出温热的霞光,你的听觉会察觉到远古的微响,你的内心会激荡起闪光的涟漪……感动是一种历程、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幸福。我们做教师的,应该与孩子们一起,珍惜感动的历程、体验感动的快乐,在无数次的感动中,享受着这最美好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创设情境可以激发情感、引导兴趣,可以营造氛围、促进体验感悟,还可以发展想象。我们必须遵循创设感动情境的原则,掌握创设感动情境的策略,来实施大学生感动教育。  相似文献   

8.
孩子们需要收获,更需要一种叫做“感动”的收获。因为收获一份感动,就可以体验一次情感的升华;收获一份感动,就可以经历一次心灵的旅行;收获一份感动,就可以提升一次思想的实质;收获一份感动,就可以荡涤一次人格的污垢。  相似文献   

9.
学会解读文本,是因为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0.
“生态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意识、一种教育理想渗透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旨在强调道德教育要深入到学校、家庭、社区、大社会生活和自然之境中,向生活世界、自然之境和未成人的心灵世界全面开放,引发人的生命感动,诱发人的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11.
《莆田学院学报》2020,(1):55-63
通过文献研究法提出实现感动体验的作用机理,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一手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感动体验机理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员工主动服务行为是顾客获得感动体验的前因变量,图式差异和情感温暖是主动服务行为实现顾客感动体验过程中的中介变量,而品牌感恩是感动体验的结果变量,体现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施恩和报恩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为企业实施体验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体验研究学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体验和感悟是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但是人的体验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通过体验教育,才能达到优化的体验。教育者必须把体验教育和道德的内化机制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学生体验的层次,从而通过体验教育实现道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13.
不知不觉中,我的教师生涯已经悄然走过了19个春秋。19年来,我不断地用心去体验生活,去体验学生给予我的每一次感动。在教育工作中我特别注意情感的投入,用阳光的教育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轻轻的教育     
以下几个班主任和问题学生的故事,先是感动了编者,希望也能感动读者。在漫长的教育中,不仅需要方法、技巧,还需要关爱、耐心。  相似文献   

15.
[缘由聚焦]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需要我们老师去响应、去对话、去引领.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自己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真正被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秦勋 《双语学习》2007,(6M):13-13
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自主实践,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经历着就会被感动,体验着就会有收获,行动着就会出成果。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受教育是活生生的人,语学科特征决定,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因为学会阅读需要体验,学会生活也需要体验,学会做人更需要体验。  相似文献   

18.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吴京梅 《班主任》2008,(11):8-10
1988年,我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就成了北京市第二中学一名地理教师,至今已有20年,其中担任班主任十多年。特别是最近8年,我一直连续承担高三地理课教学任务。一直以来,我不断地用心去体验生活,体验学生给我的每一次感动。因为这些感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班主任所肩负的责任,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为每一位学生搭建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命的价值——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阳光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教学的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正在逐步地退出历史舞台。要想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教师就要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政治课堂中的情感,培养学生政治情感能力,做到课堂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是很有感染力的,教师想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感动,那么首先教师自己就要感动,以自身的情感体验将情感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