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教师道德是教师人格的灵魂,规定了教师塑造人格的标准和方向,是教师塑造智慧人格的基石,影响着教师智慧人格的教育价值.师德也规范着教师审美人格的形成,自觉地调节着教师审美人格各种因素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人的道德人格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化方式形成有区别的道德人格。我国青少年的社会化方式有着家庭化、时间长、重养轻教等特点,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必然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从而对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许多不良冲击。促进青少年优良道德人格的形成,需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以及文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的构建,和谐人格由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三部分组成,其中智慧人格是基础,道德人格是核心,审美人格是升华。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使大学生整体人格结构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4.
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和谐人格的构建,和谐人格由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三部分组成,其中智慧人格是基础,道德人格是核心,审美人格是升华。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使大学生整体人格结构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5.
培养健康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不同特质人格的分析 ,归纳出了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 ;认为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 ,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动机 ,增强学生的能力 ;提出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把培养学生的个性 ,健全学生的人格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专业技能的培养统一起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智慧的四重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安春 《教育科学》2005,21(2):22-25
道德智慧是一种恰当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智慧分为宇宙道德智慧、生活道德智慧、生命道德智慧、人生道德智慧等四种不同的形态,其间的价值运作原理是道一德一得相通。道德智慧是道德教育的根基。本文对此进行了扼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形成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对主体性、主体性道德人格的阐述,提出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诗意德育是以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诗意言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涵养诗意情怀、发展诗性智慧、形成诗意品质、积淀诗意语言的归真、求善、至美的德育。学生积极人格发展召唤诗意德育,诗意德育也发挥着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功能。实现这种功能的策略是在生活的诗意中历练学生的积极人格;建构家庭、学校、社会三元融合的诗意德育体系;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自由精神,促进诗意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罪犯在监狱中生活使他们的人格特征深深打上了"监狱"的烙印。监禁刑造成罪犯人格变异,这种罪犯人格障碍就是监狱人格。解决监狱人格问题,就要立足于影响监狱人格形成发展的心理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主要通过监禁手段、管理方式、教育方法、心理矫正四方面的有机结合来进行。对监狱人格的研究,有助于预防监狱人格的形成,有助于促进罪犯人格健康发展,有助于罪犯出狱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道德人格主要表达的是人的社会性特质。社会关系是发展变化的,这决定了人格的可变性和可塑性,同时也说明改变和提高人们的道德人格是必要的和可能的。对于大学生,除了在学校中完成学业学习知识外,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他们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人格是社会文明最宝贵的财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强大源泉。教育是人格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渠道,教育主体的人格直接影响着教育客体的人格形成。教育主体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人格修养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自身修养与教育对象人格形关系的研究,以自身高尚的人格修养,培养出人格高尚的教育客体,会使社会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境界更加高尚。  相似文献   

12.
人的进步不但包括社会关系、政治制度的进步,也包括人类内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个具有内在道德体验的人才会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个体才会表现出和谐的行为。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和谐与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将人的存在看作是自我发展的潜能,将健康人格作为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使人格发展研究更进一步地趋近于人性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这对当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塑极具现实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要弄清道德人格美 ,首先必须弄清人格、道德人格、人格美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人格是一个具有较宽泛意义的概念 ,在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含义。我们这里所要研究的人格 ,就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即人格是指道德人格。所谓道德人格 ,是人格在道德上的表现 ,是个体在一定社会中的道德尊严 ,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道德品质及品格的总和。人格与美总是密切相联的。美是人格的需要 ,美是人格的光辉。美的人格是和谐的人格 ,正是在这种和谐中 ,人格的智慧、力量和道德情操才得到了升华。人格若缺少了美 ,便是一个不健全、不健康、不道德的人格。因此可…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无视个体主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为目标,拒斥强制、灌输和惩罚,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使道德教育,进而使整个教育获得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性与意蕴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第二颗太阳。道德教育首先要有道德,即要让儿童尊严地生活,其关键词是人、尊重和自由。不尊重儿童是不道德的,放任儿童也是不道德的;压抑儿童的自由天性是不道德的,放弃必要的纪律和规范也是不道德的。道德与智慧相伴而行,道德引领智慧的方向,智慧是道德的应有之义。追寻道德教育的智慧,说到底就是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道德教育要让儿童快乐起来,让儿童学会创造,凝聚幸福的表情,过有意义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美学对人的人格完善和智慧养成具有重要融合功用。怀特海的美学思想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洞见和哲学理念,怀特海认为美学存在于生活中;美伴随并融合于品德修养中,促进道德的价值理解;人是自在自为地享受周遭世界的变动和变化,人的审美人格形成过程是有着自身的节奏。挖掘、提炼和解析其美学思想对于当代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能为提高个体审美能力、促进道德价值认同、完善审美人格和优化美育等教育实践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我们开始更关注人的存在及其价值,后现代人本主义广为流行,心理学在为这种流行作出最大贡献的同时,又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重新审视学科研究的终极目标,即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目前,人格已经成为使用频度极高的反映个体心理状态和特征的词语,尤其是用来描述个体的品德与智慧特征,并广泛地被应用于法律、经济、政治、社会等学科领域,由一个争论不休的学术词语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语。于是,在生产关系发展到新的阶段时,人们自觉地思考起人格的发展、人格的健康与和谐。  相似文献   

18.
所谓道德智慧也就是人们运用道德知识、道德经验和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社会、自然关系的积极的道德审视,并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历史的、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关系的明智的判断和选择。道德智慧源于道德生活实践,又穿越具体的道德生活,透视并把握道德生活的实质,形成一种日趋稳定的道德智慧结构。当一个人具有了较高的道德智慧时,就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备种利益关系,尤其是面对很难的道德抉择时,表现出一种平淡恬静、从容自如的睿智。  相似文献   

19.
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个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其人格塑造存在重要关联。本文试图从独立人格、道德人格和创新人格三个层面来分析人格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独立人格是自主创新精神与能力形成的前提,道德人格是形成责任感和创新目标的基础,创新人格是创新精神与能力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个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其人格塑造存在重要关联.本文试图从独立人格、道德人格和创新人格三个层面来分析人格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独立人格是自主创新精神与能力形成的前提,道德人格是形成责任感和创新目标的基础,创新人格是创新精神与能力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