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旧有的课程设置,学科教学专业化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在教学上颇有“老死不相往来”和“隔行如隔山”的味道。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要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跨学科听课则是这一“特别需要”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黄路阳  郇红 《新课程研究》2010,(4):43-44,5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通过对陕西省安康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一理念已深入广大中小学教师内心。对课程开发重点的认识。小学教师认为应该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课程开发”,中学教师认为应该是“校本课程开发”。不同层次、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对在学科教学中实施课程开发原因的认识也不同。所有教师均认为影响在学科课程中实施开发的首要因素是缺乏培训所导致的课程开发能力的欠缺。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思想是一次挑战,大家一直在寻求一种能体现新理念、新思想的教学。历史教学必须创新,这可以说是中学历史教师的共识。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创新,需要认真探讨。笔者认为,历史教学的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课程与教材的关系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程”是规范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多门学科的总和。而新课程的内涵,它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更是“体验课程”(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也就是说,课程不只…  相似文献   

4.
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因当前教师专业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其课程内容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并沿着“教师专业成长”主线来构建学科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双新”指的是新课程、新教材,“新”的核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双新”改革的实施为学科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提供了动力支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在“双新”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对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学科素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成长为一名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学科课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的角色因其教学理念、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指导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呈现出不同的角色特点 ,分析和研究这些角色特点 ,有助于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转变教学观念 ,更新指导方式 ,优化师生关系 ,乃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一、学科课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学科课程的目标偏重于知识的掌握 ,偏重于陈述性、外显性知识的传授 ,是低认知水平的目标。目标及内容决定了教学活动方式 ,学生的学主要是接受式的、静坐式的 ,教师的教主要停留在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水平上。教师在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特点和课程群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对于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它所属学科的发展,它的学科特点,阐明了我们的观点。根据这个观点,结合教师专业化的需要,介绍了“学科”教育类课程群的建构。本文还从实践层面,介绍了推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与发展所作的工作,例如教材的编写、课程的教学模式、学科队伍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王岩 《辽宁教育》2023,(15):86-89
跨学科主题学习打破传统教学常态,整合分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创新素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了实现学科之间有价值的整合,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找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点,此关联点可以是教学目标的关联,可以是教学内容的关联,也可以是教学评价的关联。教师要从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点出发来统整、设计教学内容,促进高质量跨学科主题学习。  相似文献   

9.
综合课程着眼于学科之间的“联系”,却削弱了知识掌握的深度。单一学科的教学能够保证知识传授的深度,却又无法顾及学科之间的“联系”。“跨学科主题学习”意在超越二者各自的局限,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并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要做到高质量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摒弃“生成”的路子,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材料,并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在传统教学论的概念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与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  相似文献   

11.
一、“双师教学”模式思路的形成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搞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为此,教师在实施综合课程时,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努力在多学科的视野中丰富学生的经验。同时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必需,因为任何教师不可能具备所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2.
一、新课程开放性——知识的不断生成与提升课程,它究竟是教学的“枷锁”,还是“跳板”?是教学的“控制者”,还是“促进者”?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就是传统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这样,课程不断走向孤立、封闭、萎缩,走向繁、难、偏、旧,而教学也变得死板…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与整合:论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知识与课程是教师专业化的关键与核心问题,也是教师学科化与专业化的分水岭。专业化的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其中当前特别要关注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情境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根据不同层次教师及其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和生成,实现不同的建构与整合。  相似文献   

14.
认真负责的教师都有教学中的苦恼,语文教师尤甚,其中作文教学占有突出的位置。教师的苦恼,一是学生的能力并不按照教科书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发展,二是写作能力的衡量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而且短期内不容易有可以观察到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水准忽起忽落,也给教师带来困惑。一、写作课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课程有着不同的个性及相应的学习途径。和小学课程相比,中学课程的学科色彩逐渐浓厚,但是和大学课程相比,又有着不同程度的综合性。尽管如此,中学的不同课程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倾向。写作课不是“反映型”学科。“反映型”学科的对象是…  相似文献   

15.
学科教学论是高师院校的特色课程,也是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它需要超越“培养教学技术能手”的课程目标,需着眼于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培养职前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整体把握教学的能力、以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有计划的严格培养和高质量的教学,对职前教师发展和形成这些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的情境性决定了教师对学院式的教学理论没有足够的兴趣,而情境的丰富性又决定了教师具有特殊的理论旨趣,这种旨趣使一部分教师可能成为实践型的教学大师。教学论专家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应承担起启示、激发和建议的角色。“课程与教学论”是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是由上位的“课程与教学论原理”和下位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共同组成的一个学科群。“课程论”教材与“教学论”教材的分列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设立教师教育专业,是指由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共同参与开办“教师教育 学科方向”专业,改变原来的学科专业(教师教育方向)为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不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教育的实践看,开办教师教育专业具备了必要和充分条件。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必然趋势,教师教育必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这就需要改变教师专业的重点,增强毕业生从事教学的独特优势,这是教师教育专业的一个基本定位。教师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教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考虑教师教育专业双专业性质,把基础文化知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确定各类课程的基本结构,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教师。  相似文献   

18.
合作意识——教师的必备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运超 《中国教师》2006,(10):47-48
“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革命”,因此,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构建了以合作意识的养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努力营造“三度一突出”的教育教学制度文化氛围。1.同行的信任度——强化教师之间的合作学校从三个方面强化考核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实践,走出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兵作战”依靠教师个人能力解决教学问题的小圈子,培育教师间的合作意识。首先同班级同班组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交流,新的课程结构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改变了现行课…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非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学科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学科教学论”与课程论、教学论并列,同属于教育学的三级学科。“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建设,要从自身学科内容的优化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两方面入手。“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制定规划,分层培养;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形成集体优势;对“学科教学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等。  相似文献   

20.
学科教学不能仅为“知识发生的课程学习”,而是要转向“完整人发展的课程学习”,这个转轨过程需要求真务实。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预设的宽度,提升学科育人的厚度,进一步深化有效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