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翻译界有一种习惯的误解,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而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实际上,译语是汉语的异化.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  相似文献   

2.
于海燕 《文教资料》2010,(30):32-34
翻译界有一种习惯的误解,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而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实际上,译语是汉语的异化。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了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  相似文献   

3.
翻译界有一种习惯的误解,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而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实际上,译语异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因异化而优化,译语的优化将汇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在市面上越来越多机会接触到畅销书的译本.笔者试图从异化与归化的翻译学角度时这类书籍的翻译进行研究与探讨.本文还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庹.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原则是忠实,翻译界常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是原作者的原写作。从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忠实。翻译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话,要求译语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与“文化传真”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此外,翻译中“文化传真”度的把握,以及译语的异化与归化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文学名著的重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实例比较<奥赛罗>四个重译本中译语文化的介入,探讨了重译作品中四个译家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思想以及文学名著重译的翻译倾向,走上一条靠近原著源语文化即侧重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翻译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宁信而不顺”倡导异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译文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为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提倡同化。英文汉译应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兼顾汉语读者的可接受程度,进一步优化“异化”的译语,使译文既保持“异国情调”,又符合汉语习惯,“一仆二主”,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主要受源语文本的类型、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相对地位、翻译主体对源语文本的态度、翻译主体自身的文化态度、翻译主体的翻译目的以及译语读者的要求和层次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倾向于从文化角度探讨翻译。异化主张保留原文中"异"的部分,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异国文化和语言的魅力。归化主张以更为贴近译语文化的、地道的、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从框架理论来看,一个好的译本应该能够激活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认知框架。由于文化差异,译者在翻译时可以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源语和译语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的转换过程.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的日益频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就必须通过异化方法,尽量保留原作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源语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在译语中建构源语的民族文化身份.同时,考虑到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只能通过归化翻译对源语文化加以补充说明,使译文符合译语语言文化规范,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翻译中的文化异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语言上的归化则是对译文语言表达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不同时期出版的《瓦尔登湖》的3个中文译本为例,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思想,比较分析译语文化介入问题。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的译者在译语文化因素的介入上表现出各自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对原文文本文化的诠释上走的是从归化译语到回归源语表达的演化过程。另外,不同译者在处理译语文化介入上同样存在着侧重归化或侧重异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源语与译语冲突下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行为下的源语与译语冲突是译者不可避免的困境;“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是缓和这种冲突的主要方法。在当今文化无限互通的大背景下,解决源语与译语的文化冲突极其必要,因此科学有效的选择归化、异化策略,为我们实现对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外来文化的接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具有不确定性.诗无这诂,字无定诠.西方人说:"词无定义,义由人生."(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译文里加入了译者的理解和再创造,译语只能在两种语言与文化的融通和对抗中寻求和谐.译语的表达既带有译者的主观情绪,也染上了本民族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奈达(1993)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为语言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对于《边城》的翻译主要涉及物质,社会和宗教文化,同时也包括了语言和生态文化。归化与异化是译者处理源译语文化差异时的常用翻译策略。该文将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金译本采取什么翻译策略处理原文的文化因素;(2)这种翻译策略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6.
从英汉互译看文化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英汉互译中,文化始终是翻译的一大障碍,对源语与译语文化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译作的好坏。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简单的互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如果忽视文化对翻译的作用和影响,译文是绝不可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双音化是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主流.文章分析了汉语双音化的内因和外因,证明了翻译审美主体必须在汉语译语中关照和体现汉语双音化特点.在翻译审美活动中,译者作为翻译审美主体在忠实传达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应兼顾汉语双音化的审美诉求.译者应采取各种策略优化译词,厉行节奏明快匀称,满足汉语译语受众的审美期待.  相似文献   

18.
英汉习语互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迎慧 《天中学刊》2007,22(5):73-74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互为补充的翻译策略,在文化色彩浓厚的英汉习语互译中,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与语言能力要求同等重要.文章论述了如何根据英汉习语的特征合理选择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以较好地解决翻译中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文化矛盾.  相似文献   

19.
翻译文本语言的特殊性虽早为学界关注,但是其结构组分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译本语言的结构组分属于翻译共相研究,包含源语迁移语、译语文化标记语和译语文化无标记语。这三类基本组分或各自独立地或以组合形式存在于译本语句当中。在文化维度上,翻译文本中的源语迁移语和译语文化标记语分别凸显了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它们的共现与交融使译本语言获得双重文化属性,即文化克里奥尔。  相似文献   

20.
该文主要以张谷若先生的译本<德伯家的苔丝>中部分形容词及副词的翻译手法为例,简要分析了译文可接受性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指出文学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充分发挥译语的语言优势,使译文流畅、自然、优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