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4月23-26日,由<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编辑部和南开大学哲学系共同举办的"第七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在天津举行.与会学者六十余人围绕"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这一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将会议中呈现的各种新观点、新见解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谦 《教学与研究》2005,1(6):40-45
当代发展观经过了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后者把一切人的最大化的全面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哲学根据.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在理论上完整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要完整准确把握物质生产活动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中,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入手,讲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认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中央财经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及中央财经大学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近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唯物史观与21世纪社会科学”研讨会。著名学者梁柱、田心铭、刘明翰、庞卓恒、赵家祥、张守民、瞿林东、吴恩远、郝立新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新闻出版界的5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21世纪社会科学”这一主题,就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唯物史观与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具有悠久的哲学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积极成果,创立了自己"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再次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所取得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翔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深入浅出剖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和<哲学研究>编辑部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召开了"唯物史观视野中的公共性问题"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联合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等单位的3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公共性的概念、公共性的存在形态、公共性的思维方式、唯物史观与公共性的关系、当代中国的公共性等问题展开了研讨.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艾思奇教授诞辰一百周年,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共腾冲县委党校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暨哲学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月17-21日在艾思奇的故乡云南省腾冲县召开.  相似文献   

9.
对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真理标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识证明理论、阴阳思想和历史动力观之间的异同,探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适当地进行中国传统哲学的渗透,以求得哲学教与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摆脱经济"旧常态"已成当务之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应运而生.其中:唯物史观是"四个全面"提出的哲学根柢;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认知、把握"四个全面"的思想源泉;唯物辩证法是贯彻、实施"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根本方法.基于此"四个全面"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创造,这一思想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批判性贯穿和渗透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水乳交融、有机统一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干或精义。其中,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恩格斯实现哲学变革的最为重要的和关键的因素。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特征的辩证唯物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突出地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与体系设置,必须遵循"符合计划学时和学生特点"、"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面貌"和"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精神"三个基本原则.依据这三个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与体系,在传统设置的基础上,应作如下修正:一是在绪论中增设"哲学世界图景的历史演进"一目;二是增设"人的存在、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一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唯物史观既是对社会发展过程的科学描述 ,同时也是从这一科学描述中生发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这一科学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对早期从人本学出发的价值批判理论的扬弃 ,是来自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自我批判力的发现。可以说 ,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把唯物史观仅作为一种实证学说 ,并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寻求一种哲学作为唯物史观的补充 ,都会导致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解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精神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四个方面来论述其哲学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本质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观 ;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价值追求在现时代的新发展与真正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内在要求的生动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社会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校理论战线>编辑部主办、宁波大学承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1月29-30日在宁波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6.
当代法国哲学与"新启蒙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法国哲学掀起了一场"新启蒙运动".这场运动举起"去主体化"和"去中心化"的理论武器,猛烈攻击理性至上和人类中心主义等现代哲学思想,极力宣讲以社会正义为取向的多元文化观念.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再到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当代法国哲学极力追求的是"启蒙的再启蒙",其目标就是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纲领"进行反省和批判.它讨论了"哲学的终结"、"主体的消亡"、"现代性批判"、"他者伦理学"和"身体政治"等主题,也讨论了与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思想相关联的问题.这场"新启蒙运动"展开的文化反省及其引发的理论争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理想教育的带头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藏着关于理想问题的学问,理想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唯物史观是关于社会理想问题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贯彻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对话形式论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新哲学中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关系问题,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唯物史观之外讲实践,忽视生产劳动实践观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邓小平用生产力标准深化了实践标准,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的生产力标准哲学。文章还从主、客体尺度上论述了生产力标准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代表"的每一个"代表"都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一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普遍联系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精神,本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四个方面来论述其哲学精神。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本质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实践观;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价值追求在现时代的新发展与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内在要求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社会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