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义”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是本册教学重点之一,是第四册中两步应用题的延续,又是以本册“笔算除法”中的简单倍数应用题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按照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为四组。第一组应用题都必须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求第三个数;第二组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都是比多(少)求和(差)与求几倍数相结合。这两组应用题中都有三个已知条件。第三、四两组应用题中已知条件都只有两个,求解时其中一个条件需重复使用,两组题的基本结构相似。第四组又是第三组应用题的逆向题,难度逐步增大。可见前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重点,后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难点。每组应用题的编排都是先复习一道与例题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将题中某一条件变化一下便引入两步应用题(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先求什么,求解后,再运用“想一想”出示例题的变式题组,最后设置了“做一做”和练习。  相似文献   

2.
凭借单位“1”,解答应用题中宁县恩和乡教委黄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在教学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常常采用把某一个数看作"1"作开头,然后再把题中的其他条件与这个"1"联系起来,列出算式,问题也就由此得到解决。因此,...  相似文献   

3.
应用假设法解题,能使模糊的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具体,使条件“不充分”变得充分起来。那么怎样用假设的方法解答应用题呢? 一、变“多”或“少”为恰好有些应用题,如果将题中分率(或倍数)后面附带的多或少的量,先假设为不多或不少,然后再把多与少的量并到其他条件中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4.
“九义”五年制数学 (下同 )把“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当作“比的应用”安排在比的概念之后进行教学。课本介绍的解法是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转化为分数应用题 ,即先根据比的意义弄清楚把总量分成几份 ,每个部分数量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然后再列式计算。这样教学 ,学生容易理解 ,计算又方便 ,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但部分学生在解此类题时 ,觉得有“路”可套 ,不认真审题而致错。常见错误是在题目总数没有直接给出时 ,忽视“对应” ,找错“总数”。例 1 一种铜锡合金中铜与锡的重量比是 5∶7。现在有 350千克铜 ,需要加多少锡才能制成这种合…  相似文献   

5.
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典型应用题中的一种,解题思路是先把几个已知数量合起来,算出总数量,再分成相等的几份,求出每份的数量。它的基本数量关系式为: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其实,我们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解答,即先确定一个标准量,把其他的数量同标准量作比较,运用移多补少的思想,求出平均数。通常  相似文献   

6.
1、该题训练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在读题时,弄懂题目内容及所求的是什么,并注意题中易混淆、难懂、关键词语。归一问题是在简单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先用除法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然后把它作为固定不变的数量,进行推荐。如:①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去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②把①中的问题改变成200元可以买多少书架?在学生读懂题意,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后,抓住关键词“照这样计算”进行分析,再求出几个这样的单位数量是多少(或有几个这样的单位)。2‘分析训练根据归一问…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若干道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因此,搞清这种“组合”关系,亦即找出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主干”,再顺“干”攀“枝”,理清数量关系的细节——“枝叶”,那么怎样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现举几例试作说明。例2 一个机械化养鸡场一月份产蛋13600只,二月份产蛋的只数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比二月份多产蛋1200只。这个养鸡场第一季度共产蛋多少只?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之后,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纵观全题找出数量关系的“主干”: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是明显的。但也有已知条件不很明显,隐蔽在应用题中的,这就为学生解答应用题增加了心理障碍。有的学生或者把隐蔽的条件落掉,或者把题中的“一星期”、“六月份”等当成了“1”、“6”等。因此,教给学生找出应用题中的隐蔽条件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都知道,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要先求出题中隐藏着的“中间问题”,然后再根据求出的“中间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来解答。但是,某些应用题中的“中间问题”并不只有一个,找的“中间问题”不一样,解答的方法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如果直接按照题中原有的条件进行解答,很难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这时如果我们能根据题目的特点,在不改变原有题意的情况下,改变原有题目或条件的叙述方式,即采取“等效替换”的方式,把原题中的某些条件“等效替换”为另外一些更有利于解题的条件,或者  相似文献   

11.
一、能明显体现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两步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提出中间问题,难点是题中只有两个条件,某个条件需重复使用。教学时若能根据题意写出数量关系式,那么,隐蔽在题中的中间问题就显露出来。如: 例1 李老师买篮球用15元,买足球比买篮球少用8元,买篮球和足球一共用多少元。写式:买篮球钱数(15元) 买足球钱数(?元)=共同钱数可见,中间问题为买足球的钱是多少元,这样尽管“15元”的条件要重复使用,解题也不容易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2.
程序学习理论认为:达到学习目标的系列应由许多“小步子”组成。现在以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为例,谈谈“小步子”原则在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一:学会审题方法,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审题步骤:先初读题目,建立对题目的初步印象;再细读,在初读应用题的基础上理解关键字、词或句的实际含意;最后是精读,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整个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例:张老师批改98篇作文,第一天批改了12篇,第二天比第一天多8篇,还有多少篇没有批改?初读这个题目,明确这道题讲的是什么事?先告诉了什么?又告诉了什么?问题是什…  相似文献   

13.
“鸡兔同笼”是一类有名的中国古算题,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我们常用设值法解答这类题,即把一个未知数量假设为一个具体数量,进行分析推算,再结合题中条件加以调整,得出正确答案.下面用此法四解一“鸡兔同笼”问题的实例.  相似文献   

14.
因为题中的条件错综复杂,有些教学问题不易解答。为了解题需要,同学们可以先把题中的某个(或某些)条件分拆成与原题条件同样意义的条件,然后组合成新条件。这样,解答起来就会比较容易了。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应用题的过程,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所学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应用题没有固定的解答方法,解题大体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读题。应用题是客观事物间数量关系的反映,解答应用题必须了解应用题的内容和意义,即首先要明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这是进行思维的基础。应用题的已知条件一般包括文字部分和数字部分。读题时,要把题目多读几遍,不仅要了解题意的细节、实质,记清楚数字材料,而且要把数字和题意结合起来。特别是对于关键性的词语,如“增加”、“减少”…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强调开拓思维的发散性,发展思维的求异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启发学生对应用题“一题多解”便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我们在研究“一题多解”时发现,有一些应用题可以一题多解,有些应用题则只有一种解法(不包括用方程解)。由于任何一道应用题都可以用把所求问题作为已知条件,设任意一个已知条件为所求问题的方法进行验算,所以一道应用题至少有两种验算方法。例如“绿化祖国采集树种,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采集20公斤。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采集25公斤。两个年级一共采集树种多少公斤?”只有一种解法: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解答应用题时,一般都能重视“算理”的分析,这很好。可是,你知道吗?解答应用题还应弄清题中的“事理”。有些应用题,从“算理”看,好像所列的算式没问题,但从“事理”看,就不对了。例在一张长1.5米、宽1.2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内,最多可剪出多少个直径为0.15米的圆纸片?从“算理”看,先算出长方形硬纸板的面积,再算出圆形纸片的面积,最后用除法,求出长方形硬纸板的面积含有多少个圆形纸片的面积,即为所求。列综合算式(1.5×1.2)÷3.14×(0.15÷2)2≈101(个)。但从“事理”上看,上述解法就不对了。因为在长方形硬纸板剪出一个个整圆后,会留…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学过分数应用题和比的知识后,经常会遇到较难的分数或比的应用题,如果在解题时,能根据题目的条件,恰当地把题中的“分率”和“比”进行转化,就可以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应用题”中的例1,是具有两解的两步应用题,现分别简介三种不同的教法并作简要的评析。例题: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教法A:1.复习连乘算式的计算及一般的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题目略)。2.出示例题,指导学生读题、审题。3.教师采用提问的方法,按“可以先求出什么,该怎样算,再求什么 ,该怎样算,应该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顺序,分别引导学生得出两种不同的解法。教法B:1.复习:在下面题中补一个条件后再解答。(1)商店运来,每箱布鞋卖12…  相似文献   

20.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的重要内容,它变化灵活,题型多样,又是小学应用题的难点。一些分数应用题需要特殊的思维方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无法求解。因此,加强分数应用题的特殊思路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都大有禆益。一、假设的思维方法先假设题中的某个条件,再找出假设后的结果与题中的实际条件不相符合,寻找原因突破求解。 [例]某校六年级有80名学生,派出男生人数的1/4和女生的1/2去义务植树,还剩下51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 1/4与1/2的标准量“1”不相同,且都未告诉,成为解题障碍。可先假设男、女生派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