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内容,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和辅导员要从丰富心理学知识、增强心理育人能力、完善系统培训机制等入手,在育人理念、概念认知、工作实践、技能提升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推进育心与育德有机融合,提升心理育人质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困育人工作愈来愈引起国家、社会和高校的重视。经济压力,使得他们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极度不和谐,成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挖掘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内涵,着重分析资困育人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现实价值,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关怀与心理疏导为手段,关注他们精神世界与内在需求,注重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学业、生活与人际关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资困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为学生管理工作向人性化服务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心理疏导是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重要功能之一,是对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旨在培养贫困生的自尊、自信、自立与自强,增强幸福感,帮助贫困生实现由"他助"转为"自助"。心理疏导的德育价值不容忽视,同时其实现途径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对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心态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90后"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心态首先需要明晰社会心态的科学内涵,在思想意识上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培育"90后"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基础从心理学的视野对"90后"大学生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结合理论与教学实践,从了解世情国情、解决心理疑惑,坚定理想信念、填补心里空虚,提供人文关怀、抚慰心理无助,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心理焦虑等四个方面帮助"90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5.
运用中国精神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中国精神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资源,是一种心理正能量,在建设良好社会心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价值导向、精神激励、认知主导、情绪疏导、人格塑造、行为规范等发挥作用推动良好的社会心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功能、育人功能、疏导功能与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具有内在一致性.当前,人们价值观和信仰层面的社会心态不够稳定和成熟,涉及具体领域的社会心态,信心和理性有所欠缺,特殊事件、特殊时期的社会心态比较脆弱和敏感.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增强理论解释力、提高舆论引导力、优化利益疏导力、发挥核心价值引领力,培养良好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7.
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资助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成效。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不科学、助学贷款体制不完善、勤工助学机制不健全、贫困生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突出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强化的资助育人能力有资助管理能力、资助监督能力、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能力。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疏导当前大学生"郁闷"心态,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文章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组织参加社会实践、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确立稳定的价值导向、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建立心理援救机制等疏导策略,对大学生"郁闷"心态进行积极疏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存在着思想困惑、心理困扰、就业困难、学习困难等几类大学生。高校应正确认识这些大学生的消极心态,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他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应培育和发展大学生合理健康的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强调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文在分析高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深远意义的基础上,主要探讨怎样构建高校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一切工作以育人为根本,心理育人作为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十大育人体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助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还充分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命和育人优势,也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一体化"的心理育人体系以及相关制度安排使然。进一步探求心理育人一体化建设的框架体系,能够整合高校的一切积极育人元素,挖掘校内外资源,创新育人方式,搭建育人平台,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心理育人体系,对提升高校心理育人效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董晓绒 《高教论坛》2022,(2):79-82,86
依据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高校心理育人既是一个独立运作的社会系统,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子系统。高校心理育人系统的良性运转,其本质在于适应功能、目标达到功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的有序与协调。运用帕森斯AGIL框架进行分析,发现高校心理育人存在育人主动性适应不积极、育人目标不凸显、育人资源利用不协调、育人文化滋养不充分等功能弱化现象。为提升高校心理育人质量,高校应通过回应现实,增进高校心理育人的适应能力;明确方向,创设高校心理育人的复合目标;整合资源,形成高校心理育人的协同效应;培育优秀文化,激发高校心理育人的内生动力来实现高校心理育人的优化,以促进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贾斌  柳杨 《教书育人》2023,(18):25-2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非常重要的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强化人文关怀以及心理疏导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实现高校思政教学的稳健发展提供了路径支持。文章在阐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内在机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致力于教育理念的创新突破、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体系、发挥主流价值观导向作用等实施路径,为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融合,助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水平与成效。  相似文献   

14.
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理疏导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是对西方国家提出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疗法"的借鉴与发展,是对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突破和创新.心理疏导是解决师生的心理困扰、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协调价值、动力价值和塑造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中央关于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打开了新的视角、指明了努力方向。近年来,山东海化集团党委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第一线,其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育人质量,新时期做好辅导员工作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二、加强对学生的说理教育;三、严格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赵洁 《科教导刊》2024,(5):128-130
资助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点一环,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文章以积极心理学作为切入点,通过阐述相关内涵,指出学生在发展上的差异性,剖析了现今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从精准认定、多方资助、学业帮扶、素质培养、人格塑造和心理疏导等方式,论述了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媒体是校园内部及学校与社会进行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是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校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都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高校校园媒体在育人功能发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对于充分发挥校园媒体在高校育人中应有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理疏导不仅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种必要的方法,也是突破、创新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有着独特的内涵,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丰富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保证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确运用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想、心理和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圭 《湖南教育》2014,(1):28-30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教师心态是社会心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因此,消除教师消极的心态,培养教师积极的心态,是我们学校管理中应该高度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