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遥是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在短暂而又辉煌的生命中创作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的小说。尤其是作为路遥创作风格稳定和成熟标志的《人生》一直是评论界的热点。本文力图再现近二十年来评论界对《人生》研究的全貌,并对研究中的一些盲点和误区作一番浅述,以求抛砖引玉,期待更多更新更好的《人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人生》涉及到社会、爱情、事业、家庭等众多的人生命题。《人生》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的城乡差别,说明了青年在社会背景制约下对于爱情的难以把握和难以选择,塑造了具有多重性格的高加林形象,《人生》文本对青年具有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永洁 《华章》2007,(4):125-125
本文从人生的视角解读电影《人生》,从"内我"与"外我"的困惑,人生的两难选择,人生的荒诞性等三方面分析电影《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从新审视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感悟《人生》路遥的小说《人生》在80年代轰动一时,触动和鞭策了一代人。小说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经历可谓辗转曲折。梦想与希望在他身上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在我看来,他的这一段人生历程就如同一个圆形跑道,起点也就是终点。他有才华却难得志,有理想却难实现。故...  相似文献   

5.
《人生》通过知青高加林人生命运的跌宕起伏,窥见社会大变革尤其是农村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改革进步的呼声和渴望。  相似文献   

6.
《人生》通过知青高加林人生命运的跌宕起伏,窥见社会大变革尤其是农村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改革进步的呼声和渴望。  相似文献   

7.
传统研究者一般认为马致远的《汉宫秋)是一部忠君爱国剧.但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遭际、作者创作的思想倾向、以及《汉宫秋》的艺术手法及各色人物殊途同归的命运着眼则会发现.《汉宫秋》迫切要传达的是历史的虚无感与人生的悲幻意识。  相似文献   

8.
人生,作为青年个体的人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事业和爱情。《人生》中的高加林在这两个方面都是以悲剧而告终。《人生》的深刻之处,在于作者深入挖掘了造成高加林  相似文献   

9.
吉凶悔厉之类的占断之辞本身并无人生智慧,但《易经》编订者通过对各种占断之辞出现比率的合理分布,以及它们出现语境的恰当限定,表达了其对人生世事的深切感悟和价值评判,从而启人心智,引导人们避凶就吉,去恶从善。因此,《易经》占断之辞蕴藏着深长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长生殿》与《桃花扇》中的兴亡之感,不仅体现了剧作家的民族意识、故国之思等现实情感,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蕴,透露出他们对历史、人生的失落感与空幻感。  相似文献   

11.
查尔斯·伯恩斯坦是当代美国语言诗派的领军人物,《人生众生相》是其第三十部诗集《姑娘似的男人》的开篇之作。通过对伯恩斯坦的诗歌《人生众生相》的结构、内容和韵律,以及诗歌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作手法独特性、读者文本互动性及政治和社会性等语言诗学观念进行分析,力图解读诗歌深刻的内涵和意蕴,即诗人对人类个体的尊重、对所处社会的热爱以及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社会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人生颂》译文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人生颂》这篇诗歌作者和其写作的背景,从诗歌鉴赏的角度,简要地分析了《人生颂》的语言特点,评析了黄杲炘、黄新渠及黄一宁等三人的译文,并就翻译措辞和语气上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相似的背景和命运,高加林与涂自强两个人物的塑造效果截然不同。通过对比《人生》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笔者发现方方的这篇新作存在一些局限性影响小说走向深刻。本文拟从叙事策略、人物性格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这三大方面对比分析《人生》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旨在在对比中全面理性地认识方方的这篇新作。  相似文献   

14.
相似的背景和命运,高加林与涂自强两个人物的塑造效果截然不同。通过对比《人生》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笔者发现方方的这篇新作存在一些局限性影响小说走向深刻。本文拟从叙事策略、人物性格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这三大方面对比分析《人生》与《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旨在在对比中全面理性地认识方方的这篇新作。  相似文献   

15.
《兰亭集序》雅而不涩,浅而不俗。学生阅读时,文字障碍完全可借助课本注释疏通,语言声韵之美也可在朗读中逐渐领略。但文中蕴含的深厚的哲理思考、人生感悟,对高一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会出现困难。本文就此略作分析。   简单地说,《兰亭集序》一文,“死生亦大矣”是主旨,而“兴尽悲来”是主线。   摆脱了各种俗务的纠缠,邀集自己的新朋旧友,来到一处山水胜地,或游赏或吟咏或畅饮,那真是一种难得的快乐。面对自然美景,人会感到一种由衷的愉悦与兴奋,一种解放感、自足感会油然而生。对于那些善感的心灵更是如此。暮春时节,…  相似文献   

16.
《人生》中的两个路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关于土地、农民和爱情的问题上,《人生》中存在着两个路遥,这两个路遥是相互矛盾的。在今天的精神背景下考察路遥的矛盾,对于我们认识《人生》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哲学发现了孤独痛苦是人生的本质,于是孤独便成了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人生和创作是其注脚。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其深刻而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无线的 K-100自由讲节目经常听见观众要求多拍些励志、表现亲情的剧集在七点半黄金时段播放,无线可能有顾及此,于是近期连番播放这一类型的剧集。较早的《十月初五的月光》的确感人,接着《新鲜人》也算新鲜,而如今的《美丽人生》则未如理想,可能编剧们对这类内容已是江郎才尽,搜索枯肠得来的尽是屡见不鲜的旧桥段,人物塑造夸张失实,名为《美丽人生》实则并不美丽,难怪首播第一个星期的平均收视只有二十八点。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先生以学者冷静从容的心态,敏锐地审视观照对象,将学问、才情、感悟、哲理融为一体,对人生这本大书写下种种富有远见卓识的批注。《写在人生边上》是破体名作,钱先生将学术、创作相互打通,使之有界而又无界,由《写在人生边上》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20.
曹加明 《读写月报》2023,(10):21-23
<正>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人生不能浑浑噩噩、迷迷糊糊,而要清醒、从容地把握。阅读诗人朗费罗的《人生礼赞》一诗,不禁被诗中蕴含的审美追求和昂然的生命姿态感动。诗人以审美的笔触启示我们——人生,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在对《人生礼赞》的审美窥探中省察自我生命,应该是每一位清醒者应然的生命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