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是一个外来词.它的英文是weight,意思是“重量、重要性”.因此,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是用来描述一个数据的重要程度的.加权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其实.“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让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相似文献   

2.
<正>平均数是初中“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除了在统计问题中常用到平均数外,对于其他一些数学问题,若能根据题目特点,巧妙运用或构造“平均数”来解答,则会有出乎意料的解题效果.本文分类例说“平均数”在解题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3.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权往往也叫权重.提到“加权”,就是要考虑不同数据在总体中的比例份额.权有两种常见的表示形式:百分数,整数比.在求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有时会遇到重复数据较多的情况,这时可以将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简化,于是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就统一起来了.在中考中,对加权平均数的考查往往是多种形式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考查方式.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权平均数”应用题教学的误区邹小兰(乐安县实验小学)权平均数(即加权算术平均数)应用题是小学教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难点,作为统计平均数应用题的一种,其题型、解题规律和实际意义是独特的,在日常教学中一般不会误解。然而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却也难免被曲解。如...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解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统计活动的几个环节中,数据的分析是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基础之上进行的,是统计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平均数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数据之一,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与中位数、众数相结合,通过对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体现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因此平均数(尤其是加权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6.
测试目标: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统计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7.
加权平均数一课的设计思想是选择从学生身边的实际背景出发,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含义,以及体会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对数据赋予不同的权,从而达到不同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教师设计的3个环节上:第一,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第二,对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的初步理解;第三,进一步理解"权"对于结果的影响力.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会用数据分析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正>"加权平均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11页,简称课本,以下同)的学习类型是"概念+规则",其中数据的"权"的概念的理解和"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的获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但由一组数据被认为同等重要(算术平均数)到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加权平均数)一个很大的跨越,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因此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9.
基础知识精要 生活中,人们离不开数据.我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判断。本章首先从现实生活背景导入了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引起对“平均水平”的认识冲突,从而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多角度的认识平均;最后,通过探索,获得利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运用平均数来解决实际问题.若对于两个数a、b,我们把a+b/2生尹叫做a和b的算术平均数,简称为平均数.但在有些情况下,上述平均数的概念不适用,而必须运用加权平均数或样本平均数.  相似文献   

11.
“三数”是指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都是统计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历年中考的常考知识点.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三数”在中考中的地位和常见题型.现以2008年中考试题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2.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课标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4章第2节.在学生学过加权平均数和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与统计有关的问题之后,本课结合概率与频率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随机变量均值的计算,并将随机变量均值计算运用于“合算”的评判和决策之中.教材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选择了一个学生以前研究过的问题情境,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在平均数的计算中也是如此 .各个数据的“地位”完全由它的“权”的大小来决定 ,“权”大“贡献”就大 ,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如果“权”小 ,那它必然“势单力薄” .要处理好与“权”有关的平均数 (又称加权平均数 )的计算问题 ,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已明确的计算题 ,要能正确地选择与运用相关公式   例 1 甲、乙、丙 3种糖果 ,每千克的价格分别是 12元、2 5元、3 5元 .若将甲、乙、丙 3种糖果按 5∶3∶2的比例混合成什锦糖果 ,老板将价格定为 2 5元 ,你认为合适吗 ?分析 稍有生活常…  相似文献   

14.
洪飞 《初中生之友》2012,(Z5):24-27
在学习统计知识时,为了了解一组数据的全貌,我们学习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概念。这些概念是"数据的分析"中的重要考点,下面举例说明,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帮助。一、求平均数问题平均数的计算有三种情况:数据没有什么特征,直接用平均数基本公式计算;数据比较集中,可取一个适当的整数,这个整数加上原来每个数据减去这个整数后得到的新数组的平均数,就是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数据中有些数反复出现,可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极差和方差这“两差”可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根据样本的“三数”和“两差”可以估计总体的相应的情况.在大家特别关注的中考模拟题或真题中,与之相关的应用问题都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呢?让我们看看2009年的中考题吧——  相似文献   

16.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常见的统计量。传统平均数的教学偏重计算方法及其技能训练,忽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本质的深层认识。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促进问与学的深度融合,逐步探索平均数的“代表性”“虚拟性”和“敏感性”,深刻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从而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7.
思考《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理解平均数.然而什么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理解平均数?如何将平均数作为一个概念来教?在教学中又如何落实?我一直在思考着、闲惑着……  相似文献   

18.
1 新旧大纲的比较 从总体上看,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大纲对“统计初步”的要求比原大纲有所提高,提法更具体。主要表现在: (1)原大纲对一些概念的要求都是“了解”,而新大纲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频数、频率的要求是“理解”;  相似文献   

19.
“平均数”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通过“移多补少”和“求和平均分”的方法,引导学生计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教材中的第1道练习题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加权平均数是中学阶段较难理解的概念之一,通过3种版本教科书对此概念的呈现方式差异的比较分析,以便更加清楚的理解此概念的本质,进而更好的将"加权平均数"概念中所蕴藏的思想与方法在教学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