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12所高等院校的3900名在校研究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在校研究生的抑郁、焦虑现状,并从社会阶层背景的几个指标维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影响我国在校研究生抑郁、焦虑问题的原因,据此提出了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文献综述和"2014大学教师调查"的数据分析,建立了社会阶层背景-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分析模型,研究了社会阶层背景对大学教师晋升时间、科研产出、时间分配和职业满意度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效果。社会阶层背景对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存在显著的影响:社会阶层背景越高的大学教师,职称晋升所需时间更长,晋升速度更慢,科研产出相对越高,在科研与教学的时间分配上更偏重教学,在服务和管理的时间分配上更偏重管理,职业满意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对高师心理学课程改革进行了新的实践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借助公共心理学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公共心理学课程得到有效的延伸和扩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在校青少年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维健康观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试图为学校教育或者体育教育开展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背景参考。并基于大体育健康教育的理念,提出了学校体育改善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使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和惯习概念,探讨家庭阶层背景对中学生文理科兴趣和成绩的影响,并借此透视我国中等教育中的阶层差异固定化状况。基于对全国城市地区初二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以学生的文理科兴趣和学习成绩为因变量,以其家庭阶层背景和文化资本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首先,在学习兴趣方面,来自较高社会阶层家庭的中学生对文科的兴趣明显高于低社会阶层家庭的学生,阶层对文科兴趣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文化资本起作用;而在理科兴趣上,不同阶层学生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在控制家庭文化资本后可见较低社会阶层的学生对理科兴趣更强。其次,从学习成绩看,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低社会阶层家庭背景的学生都显著不如较高阶层家庭背景的学生。再次,作为一种“惯习”的学习兴趣对不同阶层学生的成绩差异有影响,但阶层差异并非主要通过兴趣影响成绩。最后,“家庭藏书量”和“父母教育水平”等文化资本对文理科兴趣和成绩的阶层差异影响非常显著,而阶层差异也主要通过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成绩。这些结果可能喻示着我国中等教育中已出现阶层差异固定化趋势,但阶层间教育获得的不平等仍主要源自物质资源而非内在态度和性情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身心关系研究中涉及比较多的是心理对身体的影响,而身体对心理的影响较少受到关注。章从体育视角通过身体活动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探讨了体育锻炼在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过程中的作用。体育增强人的心理健康,既有生理学机制,也有心理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大风险性因素。以往无论是研究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缺乏对社会转型这一时代背景的重视,未能阐明社会转型相关的中介变量及其影响机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有鉴于此,俞国良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分析社会转型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中介变量的理论框架,阐述了社会转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本期"主编访谈"邀请俞国良教授就该话题进行深入分享。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现阶段社会阶层背景因素对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的内在影响逻辑及其影响作用。本研究主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经济资本、文化资本、政治权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四大类社会阶层背景因素对高等教育阶层辈出率的影响作用及其大小,同时探讨性别、城乡、区域特征等因素对各阶层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与相关研究表明,低社会阶层者常比高社会阶层者更亲社会,而亲社会行为的资源和代价理论认为高阶层者更有能力和可能做出亲社会行为。随着实证研究的增多,研究者开始从多种因素(微观的个体水平变量,如人格因素;中观的情境水平变量,即具体的社会互动情境;宏观的社会与文化变量,如社会结构与文化因素)共同影响行为的视角入手来全面地理解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微观个体层面的互惠信念、感恩特质和相对剥夺感,中观情境层面的互动对方的利他水平、慈善呼吁类型和亲社会情境公开性,以及宏观社会层面的收入不平等性和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社会阶层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应探讨亲社会情境、社会与文化层面的因素如何与个体的社会阶层交互影响其亲社会行为;考察受助者的社会阶层如何激发人们的亲社会行为,以及行动者的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实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成为研究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新背景、新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新社会阶层的思想行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整体认识、职业规划、职业选择期望和职业选择地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立足点,深化对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的认识、重点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成长进步、加强大学生对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认识的正面引导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陈凯珊  张丽玲 《科教导刊》2020,(1):101-102,121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存在于大班教学背景下,加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互动不足,挫伤师生上课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本研究以广东某高校某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实践载体,借助微助教平台探索如何增强课程互动体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丰富学生的体验度,以符合该课程设置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不少,但关于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作用探讨得不多。文章从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层面入手,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为了真实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背景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部分高校学生进行SCL一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在说明心理健康与家庭背景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内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一直都受广大学者的关注,纵观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对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很多,研究的方面也比较得全面,很丰富,但是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的研究十分少。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研究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证调查的研究还十分的薄弱,从广度和深度上还没有很全面的研究。尤其是对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还没有提出有针对性解决办法。与普通的高等院校一样,独立学院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不该只是一时关注,更需要的是长期的重视和引导,要形成一整套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整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新途径。开设健康课程、建立心理网站、开辟咨询途径、构建心理档案、提高师资素质等是在网络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在校二年级大学生实施以身体锻炼为手段,有意识、系统地进行心理辅导的体育教学实验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索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的意见及建议,以便更好地利用体育手段较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校整体水平,培养高端人才,建设高水平学科,支持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则直接影响和制约了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所以,高校必须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在研究生中的普及力度,提高研究生自身的抗压能力,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我校构建出了一整套适合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俸系,该体系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惠州市大、中、小学6所学校478教师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发现惠州市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78.03%的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进一步的研究从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类型4个方面分析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学历、职业类型会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影响,而年龄和性别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差异不显著.针对调查结果,提出若干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这一研究结果对推动惠州市教师健康水平评估工作、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健康评价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我国高校班级制和辅导员制度,提出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辅导的模式,即充分调动高校各种资源,形成一种整体性的心理健康氛围或环境,使得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这种模式称为"全班参与辅导模式",并对此模式的内涵和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高校部分体育俱乐部教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研究性学习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有利于培养终身体育能力;能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为了更好的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应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课内外体育相结合;需要有合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