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母亲》一文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身处异国他乡的作者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异常强烈的怀念”,表达了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但因为课文的叙述富有跳跃性,学生又缺乏实际体验,因此,在理解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情这一教学重点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怀念母亲》是“祖国在我心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笔耕一生、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以罕见的真诚,引用日记、散文中的语段.剖露自己的心路历程.抒发自己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没有赤子之心,无法写出这样披肝沥胆的文字。没有情感的投人,也无法真正领略文本的内涵。十二三岁的孩子.缺乏现实体验和背景认识,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正>《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多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之一,收入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是第二单元"至爱亲情"的第一篇,属于教读课文。很多课例将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设为"感受母亲爱的深沉无私"~(1)或"理解母爱的内涵、感受爱母的思绪、获得自己的思考"~(2)以及"母爱是理解、呵护、宽容、牵挂……"~(3)。这些内容是文本包含的内容,但不是"这一篇"文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秋天的怀念》一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在双腿截瘫之初母亲的理解和守护,语言平淡,感情深刻,字里行间流露出母爱的深沉伟大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恩、愧疚与怀念。这篇文章在2013年入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2017年入选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立足于文本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进行语文教育解读。  相似文献   

5.
正我轻轻地读完了这篇感人的《怀念母亲》,泪水不知在什么时候悄悄地流了出来。母亲,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她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幸福,给予我们……但是,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母亲,那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呀!《怀念母亲》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季羡林爷爷从小就离开了母亲,在上大学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母亲的去世,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悔恨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呀!这又使我想到了自己:有时我没达到妈妈的要求,却不知伤了妈妈的心。其实,妈妈对我  相似文献   

6.
胡适和老舍的《我的母亲》是怀念母亲文章的典范,母亲的形象在两位大师的笔下,表现得很充分,写出了对自己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两篇文章的异同,并且指出母亲的形象,已经超出了具体的人物范围提高到民族性格的高度,对我们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怀念母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自季羡林先生的回忆录《留德十年》。该文写尽了季老先生在德国羁旅生涯中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无限思念,读罢余音绕梁,齿颊留香。基于"在运用中理解,在实践中悟情"的设想,笔者认为该文的重点难点教学,应观照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有效的语文实践中,引领学生穿越季老的浓浓回忆,体悟其怀念两位母亲的拳拳赤情。从而逐渐领悟语言文字的应用规律。下面分三个板块来谈。  相似文献   

8.
李斌 《语文天地》2013,(18):10-11
《秋天的怀念》是作家史铁生的作品,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还不到一千字,语言质朴平易。沪教版新教材将它编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中。对于《秋天的怀念》,应该确定怎样的教学内容,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值得探究。一、传统教学内容如果这篇文本的教学目标只是设定在"通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读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就被它所讲述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作者因下肢瘫痪而备受折磨,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的母亲却通过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唤起儿子的生活勇气。而作者却不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并对母亲时不时地大发脾气。母亲不计较这些,仍执著地关心着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10.
案头摆放了几本季老的散文集,其中一本的封面上,慈眉善目的季老坐在桌前微笑着。这微笑总是让我想起几天前的拜访。那个下午,季老也是这样坐在桌前,几缕斜阳洒在老人的肩头、桌上,老人轻轻打着手势娓娓而谈。我们的谈话内容离不开教材与教学,也谈到了季老新近入选教材的文章。季老的《怀念母亲》一文被选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翻阅着教材,季老说教材编写者对入选文章进行修改是必要的。就《怀念母亲》,他只说了几句话,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生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  相似文献   

11.
怀念母亲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的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相似文献   

12.
《怀念母亲》(人教版六年级上)一文,哀婉地叙说了季羡林教授对已离世的生母的无限思念和愧疚,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爱恋。细研读之,作者灌注于文本之中的深切情感,真挚感人,作者在行文方面的高超技艺,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3.
<怀念母亲>是"祖国在我心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笔耕一生、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以罕见的真诚,引用日记、散文中的语段,剖露自己的心路历程,抒发自己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同的怀念.没有赤子之心,无法写出这样披肝沥胆的文字.没有情感的投入,也无法真正领略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怀念母亲>一文是季羡林老先生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作者将对母亲和祖国的深厚感情熔铸于语言文字之中.接下来我们共同走进课堂,一起分析下面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5.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怀念母亲的文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它们都是带有浓烈情感色彩的散文。季羡林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散文的真面目是以情感人"。那么,本文作者是如何表达怀念之情,让人感同身受进而产生共鸣的呢?  相似文献   

16.
奉柳  余涛 《学语文》2021,(1):17-18
《秋天的怀念》中的“怀念”有三个层次,即铭记母亲的爱、读懂母亲的难、汲取母亲的力量好好活。其中,如履薄冰、反常错位的母爱让“怀念”取得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母亲的艰难而早逝又为“怀念”增添了悲剧色彩,好好生活的力量感与持久性使怀念达到了最动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读了一篇感人的文章——《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秋天的怀念》和《第一次抱母亲》是两篇从不同角度写母亲的文章。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对这两篇文章的解读独具匠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母亲情结,而且领略了其课堂教学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国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名篇。文中语言平实,从容不迫,看似不经意的笔墨,却写出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下去的动人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这篇文章既包含了无微不至的舔犊之情,又隐含着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热爱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20.
唠叨的妈妈     
本文的写作形式非常新颖。将母亲在电话中的话组合成文,表达了一位普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之爱永远是那么无私,不图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呢?作者的这篇文章,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