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白天鹅     
“巩老师,北京来件。”“我的?”我吃惊地接过来,署名“白天鹅”。我的心中立即升起无尽的喜悦:“我的学生寄的。”“快,看看寄的是什么?”同事在一旁催促着。包裹共两层,最后露出的是一把7成新的折扇。“哈哈,你的学生怎么在金秋十月送把扇子给老师?”同事笑着走开了。我轻轻地打开这把扇子,里面的画面太熟悉了,蓝天白云下,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正在  相似文献   

2.
书包     
职业病老师看见一位同事在厕所墙上涂鸦,吃惊地问:“怎么你也干这种事?”同事:“噢,不是的,我在改正学生的错别字。”作文课上,老师叫起小青:“你的理想是什么,给大家说一说。”小青:“我想当个建筑师。”老师很有兴趣地问:“为什么要选择搞建筑呢?”小青一指长方形的教室,说:“假如我当上建筑师,我要把教室变成圆形的。”“为什么呢?”“以后您再让我在墙角罚站,那是不可能的。”老师问大家:“谁知道神农氏有什么功绩吗?”班长马上举了手:“老师我知道,是尝百草。”老师很满意地说:“嗯,不错。”小青不服气地举手了:“老师,您知道神农氏在…  相似文献   

3.
好奇怪哟,我们的音乐老师一年四季手里都拿着一把扇子。音乐老师姓王,黄黄的卷发,用闪着碎银光的小发卡夹着。她的皮肤好白好白,鼻子尖爱出汗。她说话轻声细语,像最缓最柔的曲子。她唱歌的声音,像胡萝卜那么甜,像胡萝卜那么脆。王老师的扇子是浅黄色的,上面有一首诗,我们都想看看,可王老师谁也不给看。我们从来没见王老师扇过扇子,她总是打开来,又飞快合上,呼呼带着响。全班同学都对王老师的扇子产生了好奇心。王老师的扇子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林恬美说:“我猜想,那一定是一个特殊的人送给王老师的。”向超把他的一只脚翘在凳子上,晃着他那怪…  相似文献   

4.
笔者所在学校最近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孰料我与同事纷纷遭遇“黑色幽默”。其一,很少有学生能完全写正确各科教师的姓名。开学第一天,我就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刁宇峰,但相处了两年多,还有学生把“刁”写成了“刀”,有的把“宇”写成“雨”或“羽”,甚至有人把“峰”写成”“疯”。是笔误?还是恶作剧?学生写别字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师生感情淡化,学生对老师缺乏起码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系办公室里,老师们正在专心备课。“王老师,你的信。美国来的!”传达室老刘推门而入,打破了宁静。王老师狐疑地接过信,拆开。同事们都知道,王老师并没有海外关系,怎么来了封美国信?大家都好奇,就过来凑热闹,嚷着要一起分享。王老师招架不住,只好读给大家听:“敬爱的王老师,您好……”信是用汉语写成的。“我是九四级学生陈凯。也许您已不记得我了,但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把您忘记……”陈凯?九四级的学生毕业已经5年了,他还真的有点想不起来了。“王老师,大学期间,我既不是学习上的尖子,又不是学生干部。在很多师生眼中,我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没有…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变废为宝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秘笈没有公开?”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同事问:“哪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这话有什么新鲜?”“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每个人都是天才@小黄  相似文献   

7.
许多学生作记忆画时,不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为此,我在初中一年级进行了“猜谜语画动物”的记忆画教学。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猜谜语:“脸上长钩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细辫子。”刚念完,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是大象!”我问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有的说:“只有大象的鼻子才弯弯的,像一个钩子。”有的说:“大象耳朵很大,像两把大扇子挂在头上,腿粗得像柱子,尾巴很小,像一条细辫子。”“对,你  相似文献   

8.
教师随笔     
同事的孩子长大了,并成了我的学生。原来脚前脚后嗲嗲的阿姨长阿姨短的叫唤,如今变成了很生分的“老师好”。前天同事告诉我,他们在吃饭时听到我说话的声音,同事便说请老师来家里吃顿便饭吧,孩子立即说“不要不要”,尽管同事一再解释:“学生对老师有天生的敬畏。”  相似文献   

9.
小辅开心     
《辅导员》2006,(Z1)
无人合作老师问学生:“你的考试成绩怎么不像你打篮球那么棒呢?”学生:“老师,篮球场有人合作,可考场上没有。”相似性学生:“老师,您在我的练习本上写的是什么?”老师:“我在提醒你要把字写清楚。”  相似文献   

10.
老师:“请把你的同桌叫醒!” 学生:“是你把他并睡的,你自己来叫醒他吧!” 历史老师:“请你回答,从前我们这座城市里有没有出生过大人物?” 学生:“没有;只出生过很多婴儿!” 老师:“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 学生:“是呀,每句都是。” 老师:“啊,尊敬的朱自清先生,见到您真高兴,原来您还活着!” 学生甲:“王小强他骂我,说我像一头犀牛。我能不能报告老师?” 学生乙:“当然能,他是什么时候骂的呀?” 学生甲:“上个学期。” 学生乙:“那你早该报告老师了。” 学生甲:“可是我昨天才第一次看见犀牛呀。” 地理老师:“同学们。如果遇到了地震,你…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中午,我和几个同事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带着抽泣声的“报告”把我们的目光集中到她的身上。是张明雪,刚刚转到四年级2班的学生。“李老师(她的数学老师),我们跳皮筋,陈一凡捣乱,把我们的皮筋故意扯断了。”她一边说一边晃动着“粉身碎骨”的皮筋。“是吗?你  相似文献   

12.
先说两个小故事。其一:教研组一位同事上课,笔者随堂听课。生字教学这一环节完成了,看来效果还不错。突然有个学生举起手说:“我还有个字读不准。老师,‘晴天’的‘晴’读qin还是读qing?”同事一愣,旋即答道:“不是叫你们课前预习就要把字音读准吗?”  相似文献   

13.
我脱下学生装,拿起教鞭之后,即结识了狄老师。他是我的同事,然而,他更是我的老师。我与狄老师熟识不久,他便问我:“你也喜欢练笔么?”我随口答道:“能把书教好就不错了,又不想当作家……”“自己不会游泳,很难教会学生;教师不能写文章,很难指导学生写好文章,还是下水练练好。”狄老师说  相似文献   

14.
刺激法 在进行给“转扇”两面加上装饰画的活动中,一开始我便举起一把精致美丽的扇子向幼儿展示,扇子的一边画着小猫,另一边画着一只老鼠。我故意问幼儿:“你们说说小猫会抓住老鼠吗?”孩子们都说抓不着,我却肯定地说“能”。孩子们听了,都用怀疑的目光盯着我。我将扇子快速转起来,孩子们兴奋地喊起来:“抓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与同事闲聊时,问他们:“学生是不是教育的资源?”同事们都说是。“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的资源?”同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回答的很模糊。问完他们,自己也在想,学生到底是不是一种教育资源?一日,一位教师教学《加法应用题》一课,当他给学生讲解“树上有8只鸟,又飞来了7只,一共有多少只”时,一位学生举手,也说一个题目:“妈妈昨天买来了15个果冻,我吃完了,要妈妈今天再给我买20个果冻。”没说问题他就坐下了,老师请他再补充上问题。“妈妈一共给我买来多少果冻?”经他这么一说,其他的学生也跟着来了,也要出题目。有爸爸买鸡蛋,又买萝…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03,(16)
热河一场雪:我悲哀,我成了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学校每学期一次的“评教”结果出来了:我被学生评为“最不喜欢的老师”,竟然高达6票!其中有4名投票学生是我曾经单独谈过心的!想一想,自己也有点想不开:为什么散漫、随便、根本不把学生思想状况当一回事的老师却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呢?而我这个时刻关注学生思想状况的老师反而成了“多事”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闲聊时谈起小朋友的稚语拙行,同事告诉我一件趣事:她早晨去教室时,手上捧的一大叠书全掉到地上,有个小朋友见了忙跑过来帮着把书一本一本拣起、叠好。她转身想走时,那个小朋友突然叫起来:“老师,你还没有谢谢我呢!”听了同事的讲述,我不由得笑起来,心想那一定是个调皮机灵的小家伙,哪有向老师要“谢谢”的。然而,从这个小朋友的话里,教师是否该想到点什么呢?倘若是老师帮小朋友做了一件事,如帮小朋友系鞋带,他若不声不响就走,老师定会把他喊回来:老师为你系鞋带,你该怎样?末了还不忘提醒一句:要做有礼貌的好孩子。可小朋友为老师做了一件事,却得不到一声“谢谢”,这公平吗?  相似文献   

18.
一个班主任在第一次班会上,训话道:我的眼睛是干什么的?是专门发现谁调皮捣蛋的;我的耳朵是干什么的?是专门打听谁说老师坏话的;我的嘴是干什么的?除了讲课外,就是骂人的。告诉你们:“严师出高徒”,谁想在我班上不服管教,你看着办,可别跟我讲什么“权利”、“平等”罗,在我的字典里只有两个字“服从”。这种开场白,不仅具有普通性,而且具有典型性。想当年,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现在我做老师了,也对学生们说过,据说我的学生做老师时,也把“师爷”此类话重复过。长期以来教师已习惯于把服从与尊师等同起来,对学生缺少“权利”意识和“平等”…  相似文献   

19.
郑海 《湖北教育》2004,(1):22-22
案例 加分事件 事情经过:某次月考之后,一学生试卷分数被少加10分,表现极为不满,被老师当堂带到办公室。 老师:“你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学生:“我没说什么,只是说分数加错了。” 老师:“你的原话是什么?”学生默不作声。 老师:“你有胆量再说一遍?把原话再说一遍?你以为你坐在后面我就没有听到?” 学生:“我说分都不会加,还  相似文献   

20.
我的同事告诉我,他教《奇妙的眼睛》这一课时,学校有紧急的事要他去做,刚上课就把他拉走了,匆匆忙忙把放大镜发给学生:“大家去玩放大镜,你能发现放大镜有些什么用处?”学生差不多玩了一节课。事后他找学生考查,学生竟能把放大镜的作用说得清清楚楚,他感到有趣,接连问了许多学生,回答都是一样。他的结论是:不用老师讲效果还好一些,如果我去教,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