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4年就业形势助推大学毕业生理性对待公务员考试、理性对待外企,而是有不少人选择二、三线城市就业,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未来中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选择中不是都去挤公务员考试,而是多元化就业选择,这也许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古语云,学而优则仕。在古代高中科举方可封官爵,才有机会治国平天下。如今,虽然就业途径增多,但伴随毕业生数量节节攀升,就业压力更加显现,众多学子扎堆报考公务员。特别是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更成为媒体曝光率相对较高的词汇之一。本文截取四位公务员考试的片段,给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人们些许借鉴,也尝试着为今年依旧火爆的公务员考试划一个小小的顿号。两次考试从头再来见到徐丽时,她正穿着警服,在西单执勤,这个“十一”是她考上北京市公安局公务员后的第一个假期。身着警服的她英姿飒爽,平添了几分刚毅之美。徐丽是2004届的毕业生,毕业后…  相似文献   

3.
开设公务员录用考试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先志 《高教研究》2005,21(2):51-54
随着国家公务员“凡进必考“的全面实施,以及主要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招录公务员的规定,根据我校每年有上千人次的大学生参加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需要(与考研的学生人数相当,大有超过的势头),为促进大学生掌握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具体规定和相关知识,增强大学生适应公务员考试和测验的实际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招生并轨工作的完成,将逐步实行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因此,充分发挥各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建立与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拉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序幕。《决定》明确指出:“要改革大学…  相似文献   

5.
从1998年高校扩招至今,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进入2005年,全国高校又将有300多万名毕业生面临就业,其中167万考研大军再创新高。国家公务员招考比例上升为37:1……数字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信息:200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在各个相关领域作出有助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的制度选择,突出发挥政府职能,着力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的不断改变,求职和择业已经成为高校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高校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现状及有关问题,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高校大学生正确的就业,构建全新的就业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正成为全社会积极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高校毕业生出路主要有出国深造、升学、考公务员、应征入伍、多渠道就业、自主创业等途径.本文重点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创业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国民经济发展现状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提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可行性、必要性和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湖北省努力探索新路子,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切实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教育更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就必须在各个相关领域重新进行有助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解决问题的制度选择。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到解决包括高职毕业生在内的就业问题是政府的责任,突出发挥政府职能,着力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办公厅5月16日公布《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大力促进就业公平,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文如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就业岗位的稳定增长,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稳定提高,以及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稳定,大学生就业制度日趋完善,就业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理解和接受,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自身方面,外在因素已不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决定因素。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1、不能正确认识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当代大学生已不再以天之骄子自居,相反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自卑。大学生或因所在学校名气不大,或因所学专业不景…  相似文献   

13.
正确引导大学生报考国家公务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已建立11年。由于实行“逢进必考”和主要面向应届大学生招考,采取的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纳新机制,加之公务员职业相对稳定、社会地位高、工资福利有保障、学习培训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在近年来就业的巨大压力下,报考国家公务员成为众多大学生求职就业的首要选择,出现了报考热。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所属机构103个部门计划招考8400余名公务员,网络报名竟高达54万多人,审核合格31万多人,合格人数与拟录用人数之比为37.3:1,远远超过上年22:1的比例;各省、市、区也出现了大学生报考地方公务员的火爆场面。实践证…  相似文献   

14.
1994年8月19日,中央国家机关首次招考公务员,录用名额为490人。在招考报名的3天里有14000人前来咨询.4300人报名。 自中央、国家机关69个部门600多个职位面向200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以来,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呈不断攀升的趋势,2006年的97个部门866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10282人,总报考人数接近100万,除海关职位外,通过审核的考生接近40万.个别热门职位的录取比例达到1:2014。与此同时,地方公务员的考录也逐年升温,报考公务员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而技术学校的高级技工班却呈现招生、就业两旺的势头。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又走进技校学习。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回炉"上技校正在由个体变为群体,成为一种现象、一股热潮。如何面对大学毕业生"回炉"现象?对于处在发展中的技校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新途径——"毕业生回炉"制度构建做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是当前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热门就业选择。我国高等院校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需要,借鉴“公考”内容,改变传统逻辑学教学模式,加大逻辑思维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入职竞争力。尽快在高校中建立、完善逻辑思维教育体系,以应对公务员考试,达到逻辑学与“公考”衔接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由于各自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个人经历、专业基础的差异.个人的就业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就业岗位明显减少,这必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作为社会就业的主要群体之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逐年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受到各方关注。为了引导大学生就业,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制度初步建立,因此,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制度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关键。政府应加强政策的引导和制定,以保障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制度。所谓自主择业,是指存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资源进行配置,使毕业生成为就业主体,按市场需求自主地选择职业。要实现自主择业,必须进一步转变择业观念,改革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大用人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就业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