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性别理论将人的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加以区别,强调性别的社会建构性,认为社会对两性角色和行为的期待往往是对两性生物性别规定的延伸,人们现在的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因而是可以改变的。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我国当前女性就业权现状,认为在该领域不仅存在显性性别缺失,更主要的是存在着隐形性别缺失,从而提出应对我国传统男女平等观的内容重新界定,以及在立法决策中引入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2.
生理决定论把性别看作个人的基本属性特征,而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性别不是个人的属性,是由社会建构的.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探讨大学生社会性别差异在幽默话语中的特点,发现大学生在幽默话语中的社会性别建构差异比较显著,男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权势功能的幽默话语建构其身份,而女大学生更倾向于团结功能的幽默话语.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本身是围绕"性别问题"发展起来的,至今经历了三次浪潮。在论述和解决"性别问题"时,女性主义有三条清晰的线索:一是关注点从侧重生理性别转到强调社会性别,从性别本质论转到性别建构论;二是围绕"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的关系,从主张通过缩小、消除性别差异,转到主张通过承认乃至张扬性别差异来实现性别平等;三是从对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产生的根源及不平等表现的反思,发展到对整个传统西方哲学中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思维的批判与颠覆。  相似文献   

4.
我们今天的很多思想都可以从幼儿时期找到根源。幼儿时期的教育,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性别角色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为此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幼儿性别角色建构进行分析,希望观察幼儿所在的家庭、学校以及相关大众传媒是如何把幼儿造就成具有男性或女性的气质角色。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强化家长、学校和大众传媒对于性别的...  相似文献   

5.
安吉拉·卡特的代表作《新夏娃的激情》既否定了父权文化下的两性关系,也不推崇母权文化激进派所向往的“安息地”,而是表达作者希望通过变性和变装的方式来说明并没有绝对的男性女性之分,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身体都是社会建构的。本文从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角度解读《新夏娃的激情》,进一步论证性别构建、性别表演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理论是女性主义的学术基础和理论核心。社会性别不同于先天存在的生物性别,而是后天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多重因素的社会建构。本文着重从教育形态的视角,探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基本教育形态对社会性别形成的作用和影响,以及社会性别理论对于教育形态的导向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人们一直为生理区别和社会文化传统所制约,并形成了特定的社会性别形象。由市场主导、媒体强化的消费却改变了这一切,成为社会性别形象进行主体建构的动力。它使原本固定的社会性别形象成为可消费的商品,人们因此有了选择的空间,选择强化了个人的主体性,又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性别形象,这就是社会性别形象主体建构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论学校教育视域里的性别文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与性别文化建构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 ,建构先进性别文化的教育突显三个主要特征。在学校教育领域 ,存在三个影响较大的制约性别文化建构因素 :异化教育的观念与机制、教师的落后性别观念、课程中大量性别偏见的存在。教育要在性别文化研究、教育研究和实践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女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本管理、相关课程改造与建设、开发有效学习途径、教学运用感性审美原则、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建设班级女生性别文化、消除教师性别刻板印象和尊重差异、对女生进行挫折教育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存在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其不平等形成并延续的主要因素是简单的生产方式、陈腐的意识形态和紊乱的性秩序;要最终达到社会性别平等的目的,就要是实施社会性别主流化;阐述了社会性别差异对性别不平等的表现,指出了性别不等所形成机制,并指出了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理论强调男女两性自然性差异的基础上的社会差异,追寻所谓的动态的性别公正.动态的性别公正在实践中的应用即社会性别主流化,探讨性别平等的具体的实施战略,在实践中必须把社会性别纳入到决策的主流中.只有把妇女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推动女性与男性协调发展、妇女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加快人类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1.
生理性别是先天的,而社会性别是后天获得的。彝族俐侎人育儿习俗折射出社会群体的社会性别观念,对儿童建构社会性别有重要影响。文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观察俐侎人在育儿习俗中对待男女两性儿童的具体差异,探讨分析彝族俐侎人育儿习俗对儿童社会性别构建的功能,提出如何因势利导,合理发挥育儿习俗的作用以推进两性平等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性别和谐是一种人性复归的性别生态和性别力量,构成了和谐社会合乎生态的性别基础,是社会性别视角下性别关系的理想境界。高校德育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对待性别差异的问题上遇到了性别平等的困境,构建高校德育的性别和谐主要应从建构德育的女性话语体系和将关怀伦理纳入德育这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师范院校因其示范性、人文性、延续性的特点,在加强大学生性别平等教育方面责无旁贷。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性别意识着手,把科学的性别平等意识纳入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对师范生进行全方位的性别教育,努力做好性别平等工作,推进社会正常、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也随之日益发展壮大,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功能不仅在于进行信息的传播,还在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指引和行为活动的暗示,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文化的建构和强化具有导向作用,大众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导向,可能会传播社会的积极一面,但是有时也会相反.例如对于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和固化,大众传媒就在其中起到了很深的影响,基于这一点,本文对大众传媒如何建构性别文化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传媒发展的新方向,以促进性别观念和性别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原丁 《教育评论》2013,(1):63-65
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因性别原因而带来的尴尬,既体现了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从中也暴露了女大学生的自我能力不足和社会媒体的过度关注。本文从女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现状入手,分析刻板印象社会化建构的原因,探讨解决的途径,希望女大学生及社会客观看待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从而实现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作为一个独特的分析视角,是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工具。用社会性别视角审视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可以发现在学校、教师和教材层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亟需改进。  相似文献   

17.
党艳芳 《文教资料》2009,(30):165-166
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两性的不平等,其原因不在于男女两性本质的差异,社会性别文化是高等教育中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所在。高等教育是传递传统文化和意识的关键环节。也在有意无意地反映和复制着社会性别关系。用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审视高等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性别平等的首要因素,更有赖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各领域男女平等的整体实现。  相似文献   

18.
教育平等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性别平等则始终是西方女权运动的中心理念,教育性别平等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已成为女性主义教育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性别角度对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49):161-162
瑞典是世界上女性地位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8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瑞典排在第三位。即使在大环境下男女平权程度已经排在世界前列,瑞典仍旧在学前教育领域存在大量的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了解并反思瑞典的学前教育中存在的性别问题,可为提高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中的性别平等提供参考。故而,本文通过从"幼儿建构游戏中性别角色的差异"和"幼儿教育中的性别、秩序与纪律"两个维度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艾丽丝.沃克在代表作《紫色》中塑造了男性化的女人和女性化的男人,有意模糊了男女性别差异,打破了明确的性别界限。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完美阐释了书中人物性别的建构与解构。人们通过对性别规范进行表演来建构自己的性别,又在不断重复的表演中解构了性别的稳定性而使性别处于开放过程之中,从而为主体提供了多种生存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