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价值学方法被引入文艺理论研究后,理论界对文艺从作者的创作、文体形式、读者接受以及文学的社会功能等等众多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也力图从文艺价值的角度对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生产与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次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政治是社会的核心,艺是为政治服务的。反映社会主流政治观念的艺构成了该种社会的主流艺。不直接反映社会主流政治观念的艺为非主流艺,主流艺与非主流艺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才能形成艺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编导男声表演唱《嘿,同学》的实践为例,探讨了基于时代精神的高校文艺精品的创编特征:即"旧瓶新装"创造性地挖掘和提炼作品素材、采用多元化的艺术构思和手段编导作品、创编高校文艺精品必须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等。  相似文献   

4.
文艺消费与文化消费、文艺欣赏、文艺收藏等既有着共同点,又有着区别于它们的特殊之处,文艺消费和文化消费都与文化转型以及由此促成的人们的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文艺欣赏和文艺收藏是文艺消费的两种常见类型。但四者的内涵、外延不尽相同,各自的侧重点、发展变化规律、所体现的艺术、文化观念、文化形态和研究视角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6.
《宜宾学院学报》2016,(8):10-15
20世纪30年代初期,"民族主义文艺"和"三民主义文艺"是国民党官方文学的两个支流,但是两者关系相当微妙,有时甚至还直接对抗。当时的左翼文人把它们之间的矛盾归因于国民党内的西山会议派与CC系的斗争,今天的研究者也多受此思路影响。但通过认真梳理二者的交集,可以发现"民族主义文艺"和"三民主义文艺"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对抗,造成其矛盾的主要原因也并非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斗争,而是文人之间的意气之争。  相似文献   

7.
唐代道教对文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道教教义深入到文艺家的思想,宗教形象激变为文艺意象,唐代的时代精神与道教精神有共同点,道教易于为文士接受和表现,文士与道士交往成风,使道教与文艺的结合自然而深入,诗歌和小说受到最大影响。道教对文艺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三方面:促进了文艺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主题之发展,造就了唐诗特有的风骨与气象,促进了文艺浪漫主义方法,风格之成熟。在艺术领域,仙人像的创作达到很高的水平,音乐则发展出“法曲”。  相似文献   

8.
文艺消费与文艺生态建设息息相关。在文艺消费中必须处理好多种消费形式、需求的关系,使之正态发展。在文艺消费中还必须从文艺生态建设的高度着眼,自觉地保护文艺物种,维护文艺消费的多样性和多种文化形态的共生与协调。还要重视文艺消费与整个精神文化、社会消费的结构和谐适中、生态平衡。进行文艺生态建设还必须处理好伦理道德完善诉求与娱乐纵情原则的关系,保持二者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张畅 《绥化学院学报》2004,24(1):116-118
文艺的高雅与通俗,二者的区分、变易和相对融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时代的变迁,审美风尚的变化,使人们的审美接受观念发生了改变,致使对雅俗内涵的理解也有新的变化,雅与俗在互动的模式中转化、变易并相对融合。  相似文献   

10.
11.
作为台湾"文艺总管"的张道藩,执行蒋介石的指示,倡导三民主义文艺,在1950年代成立"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中国文艺协会",创办《文艺创作》月刊,开展"文化清洁运动"。他所栽培的"反共文学"是一种逝去的文学,它以强烈的政治偏见而缺乏艺术性而为后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文艺的生态学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文学首先是人学,它应当为人的生态本性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而存在,建立起真正的人文关怀精神,这应该作为文艺生态学的终极目标。成都大学文艺学教授曾永成先生的专著《文艺的绿色之思》正是以此为宗旨,从人类生态学和美感的自然生成这个独特的视角,系统地论述了文艺的本色、文艺的生成与发展,还原了文艺理论应有的终极关怀精神,从而给传统僵化的文艺理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得文学艺术和文学理论重新回到艺术的本体和人类生命的本体。  相似文献   

13.
文艺传播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文艺学和传播学相结合的产物。本文精要地论述了文艺传播的涵义、文艺传播的本质特性,重点论述了文艺传播发展过程和现状。  相似文献   

14.
文协同人1940年对“抗战文艺”作了检讨和反思,从文艺观念、创作题材、艺术形式和生产传播方式等方面,全面勾勒了“抗战文艺”的历史特征。包括高度重视宣传功能、以通俗文学和短小通讯报告为主要艺术形式、集中描写和反映前线生活等几个方面。在生产和传播方式上,“抗战文艺”采用的是“机构订货”和商业化生产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在文协同人检讨和反思中,“抗战文艺”也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5.
(一) 我国上个世纪的40年代解放区出现的大众化文艺思潮写工农兵,唱工农兵,表现工农兵,为工农兵而创作的热潮给"五四"以来兴起的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五四"时期的作家们,他们深感中国现代文学的某些"移植性"和"欧化"现象之不可取,力求从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和革命需要出发,致力从中国古典通俗文学和民间说唱文艺形式中汲取养料,创造一种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形式,但是效果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丰子恺是一个大众文艺的热心提倡者。在20世纪30年代“左联”发起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中,他虽然没有发表多少文章参加讨论,但从20年代起到抗战初期,他不但在理论上积极提倡,而且在漫画和随笔的创作中实践着文艺大众化。由于丰子恺同“左联”距离较远,其思想体系、文艺观点同大多数左翼作家有较大区别,也由于他关于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一向不为人们所注意。研究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历史,不应遗忘丰子恺。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时代文艺生态的新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高新技术为文艺生产和流通提供了新媒介,强烈冲击着传统文艺的固有地位,现代文艺的整体格局发生了新变。电视文艺迅猛发展,呈现出对文艺生产与消费的霸权式占有态势。音像艺术、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的兴盛,同样也冲击并改变着文艺的原有生态。  相似文献   

18.
19.
苏区革命时期,党的文艺政策呈现出以下特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逐步密切,文艺本质的偏狭化,对传统文艺既利用又批判。这些特点的产生与党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苏区时期党的文艺有巨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20.
(一) 我国上个世纪的40年代解放区出现的大众化文艺思潮写工农兵,唱工农兵,表现工农兵,为工农兵而创作的热潮给“五四”以来兴起的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五四”时期的作家们,他们深感中国现代文学的某些“移植性”和“欧化”现象之不可取,力求从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和革命需要出发,致力从中国古典通俗文学和民间说唱文艺形式中汲取养料,创造一种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形式,但是效果很不理想。 过去,作家们的作品也“反映知识分子的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