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芬兰的高等教育质量位于世界前列。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已进行两轮,评估内容主要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第二轮评估结果显示比第一轮有明显提升。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具有独止系统、分类评价、多元参与、质量为本、重视质量丈化等特点,国际化趋势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杨慧 《辽宁教育》2014,(11):88-91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芬兰高等教育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为此,芬兰政府出台了2009~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予以实现。同时,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对此做出了评估报告,认为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社会革新的重要渠道,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芬兰建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三级体系。芬兰教育部在宏观层面加强国家教育战略规划对质量问题的政策引导,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FINHEEC)在中观层面发挥外部评估与审核作用,高等学校在微观层面建立内部质量保障机制。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目的适切性为重要基础,以学校主动性为根本动力,以三重国际性为发展导向,以多方参与性为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4.
据芬兰教育部网站2013年3月26日报道,由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成立的国际评估小组日前公布了芬兰国际学位课程项目分析报告。评估小组认为,教育国际化已成为芬兰所有高校的核心战略目标,而发展国际学位  相似文献   

5.
郭明玉 《文教资料》2014,(21):100-101
芬兰教育,在全球首屈一指。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北欧小国能在众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其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体系。文章首先对芬兰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作简要介绍;其次,以赫尔辛基大学为例,从评估指标、书面审核、进校考察、书面报告四个方面的流程及特点解读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工作;最后,总结芬兰高等教育评估的一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芬兰高等教育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以工作绩效为基础的运行机制、政府放权以及国家预算的改革都强调控制与评估结果的需要。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芬兰高等教育的外部评估即由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实施,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估维持并且进一步提高、改进高校的教育质量。芬兰成功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芬兰高等教育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以工作绩效为基础的运行机制、政府放权以及国家预算的改革都强调控制与评估结果的需要。芬兰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芬兰高等教育的外部评估即由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实施,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估维持并且进一步提高、改进高校的教育质量。芬兰成功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钰 《高教论坛》2021,(4):120-124
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从高度集中的政府督导制转变为内外部相结合的评估机制,2014年芬兰教育评估中心成立,开始实行第三方评估的模式,使得芬兰的高等教育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审核评估作为高等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芬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2018至2024年期间,芬兰启动了第三轮的质量审核,在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尊重评估机构的独立性、注重增值性原则、评估的多样化与针对性、内外部协同自主参与评估以及评估过程公开等特点,为我国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简要记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创建时的欧美模式、解放初期的前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外市场化模式三次国际化浪潮,指出在国际化进程中,可采取全盘引起模式、中外共建模式、中外合作对外输送学生模式。我国大学国际化进程中要注意质量控制,要选择合格的国外合作大学,制定符合目前国际水平的评估标准,不断提高我国大学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坚持高等教育国际化一直是芬兰教育政策的中心议题,政府在高校课程方案、区域合作以及评估等领域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推动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发展中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路径,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须以现状的分析与掌握为前提.基于此,本文以高等教育管理和国际商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类型框架,然后利用该框架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研究结论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类型划分须结合方式和方向两个维度;中国高等教育内向国际化质量有待提高,外向国际化有待大力发展;学生流动是中国高等教育外向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向与外向国际化互相影响,促使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芬兰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还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这与其卓越的高等教育品质保证制度分不开.芬兰高等教育以绩效与竞争作为品保机制的精神内核,以外部经济发展为需求市场,加以制度规约,构建起由上而下的监督机制,为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打造了稳固的外部基础.明晰了芬兰高等教育品质机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迈入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生长点。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亟待厘清六对基本关系: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学科分野与学科融合以及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为此,高校应通过"根据现实需求,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回归育人本分,去‘研究生化’发展;重构课程体系,走‘通专互补’道路;立足本土文化,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着力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重视师生关系,构建良性的师生互动"等优化路径,加快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国际化人才满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为此,国家需要制定方针政策,进行统一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提供优质服务;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应该更新观念,精心组织,有效实施,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疫情给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加剧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革。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高等教育格局面临重构,高等教育国际化流动模式与主体也将随之发生转变。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除了要从经济驱动转向文化理解,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模式外,还应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多样性。中国要在正确看待政治、经济、教育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地缘政治的关系仍然牢不可破,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文化霸权”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规模与质量矛盾仍然长期存在,进而强化研究、大力创新、文化引领并重视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艳  杜祥培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1):26-27,76
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教育全球化的挑战。而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此,我国高职教育要加强与国外高职教育的合作办学,加强高职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大力发展与完善高职教育的留学生服务体系,完善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法律法规等,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澳大利亚在国际化教育领域异军突起,已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澳大利亚政府经过对国际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相应规划目标的制定,相关国际机构的建立,教育质量的全面保障等,使澳大利亚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文章试图通过对澳政府在跨国教育贸易中的角色进行分析,进而探寻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和经验,为方兴未艾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有益的借鉴或参考,从而促进我国跨国教育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介绍我国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手段与特点;分析近十年欧洲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实施情况及全面质量保障理论在国外发达国家教育质量保障实践中的应用。文章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活动应促进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评价理论、工具、形式要和具体情境结合;高等质量保障活动应更具体、更有针对性;评价活动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分析与验证。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双高计划"的启动实施,拉开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的序幕。"双高计划"的核心和本质在于质量提升,在于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过去几十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有生力量。然而,高职教育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却较为微弱,国际化处于低水平和低质量,处于被动适应的发展现状和态势。所以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成为"双高"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抓手。在"双高"建设中,高职教育要着力实现由适应到引领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范式转换、发展动力转化、发展质量转型,推动国际化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推动一流高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财经类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回顾财经类高校的发展历程,分析财经类院校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进而从财经院校的教育思想、办学模式、课程建设、教师队伍等方面梳理我国财经类高校教育国际化办学的基本形式,指出中国高等财经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国际化道路的选择,以期能对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国际化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