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议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党建应创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和谐的人为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引导;要不断完善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要加快学生党务工作者专职化进程,实现学生党支部组织建设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李伟 《林区教学》2010,(9):94-96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必然涉及环境教育,而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必须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保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地球村”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人类之爱,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建设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3.
"全人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尊重人,包括尊重人、尊重人的差异,以及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创建富有吸引力的、富有人文关怀和个性的学校文化,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发展.学校的各项工作以促进教师、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发扬传统中铸造新的辉煌.尊重教师,构建和谐的九中文化 "全人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与个性差异,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劳动成果,为学生和教师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以实现师生员工和谐、人与制度和谐、人与环境和谐、学校与外部环境和谐.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维成部分,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能有效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高校要以学生党建为核心,健全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从而有效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张莉 《华章》2011,(29)
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核心原则.通过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确立民族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追求,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特质;并通过艺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敬畏之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平和的心态与人和谐相处,以超脱的境界实现内心世界的和谐;使学生在艺术的熏染之下,实现自身和谐的全面发展,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6.
“人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的追求。它要求教育以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归依。现行的教育从理念到内容、从过程到结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离人的和谐发展轨道的情况,亟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过程,完善教育评价制度,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理解和实施"和谐教育"之理念;阐述了和谐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目标是实现整体的人的发展;着重从课堂教学层面提出了实施和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对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信息之窗     
和谐教育内涵的界定从狭义的角度讲,和谐教育追求的是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基本素质获得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个性能够获得充分发展;和谐教育所运用的方法是从调控教育系统结构中诸要素的关系入手,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设和谐的教育条件和氛围,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和谐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述和谐教育的定义并未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理解和实施“和谐教育”之理念;阐述了和谐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目标是实现整体的人的发展;着重从课堂教学层面提出了实施和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对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和谐;有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实现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各教育类型之间的和谐;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和谐教育既指和谐的教育,又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也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和谐教育着力追求教育诸要素的整体协调“,五育”的综合渗透,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生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地发展,培养和谐的人。要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上实现其和谐。一、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和谐狭义地讲,教育活动的主体一般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因此,…  相似文献   

12.
在人文教育的发展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绿色通道;他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平等,是心灵上的互相接纳。广大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丽娟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4):112-114,121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就是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指导思想上,要真正以学生为本,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为旨归;在工作方法上,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而组织;在工作措施中,要鼓励学生自信、自强,着力培养他们全面而和谐的素质和鲜明的个性,尤其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在管理实践中,要突出每一个学生的价值与地位,让他们的发展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和谐之道与西南民族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筑和谐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核心是符合和谐之道。和谐之道含义至深,它不是走向一统,不是追求显在问题的简单解决,而是以让各种多样性的事物以各自的特色融入一体为目的。据此,遵循和谐之道应理顺四大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人与人和人自身内部。西南地区的发展特点是多类型并存与发展水平的参差巨大,因此要使其得到和谐发展必须在西南的民族教育中遵循和谐之道,进行共生教育和共谐教育,以促进西南和谐的自然/文化生态的构筑,继而实现西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谐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和谐教育既指和谐的教育,又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也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和谐教育着力追求教育诸要素的整体协调,“五育”的综合渗透,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相适应,学生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地发展,培养和谐的人。要实现和谐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上实现其和谐。  相似文献   

16.
以和谐教育思想为契机构建大学生和谐教育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的和谐教育思想和西方的和谐教育思想都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原则,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要激发人的主动性,教育要注重人格和谐的培养,这些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都有所启示。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以和谐教育思想为契机,构建大学生的和谐教育机制,应该做到:树立和谐的教育目标;构建和谐的工作体系;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立为广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7.
陈伟 《陕西教育》2007,(11):126-1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学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和根本目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又要充分运用和谐思维的思维方式,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的关系。在学生教育方面,我们也应当妥善处理学生们的知识学习和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教学是我们教育要追求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人与人之同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读者管理与服务工作,建立图书馆管理者、馆员、读者之闻的和谐关系,实现内部管理和谐和读者服务工作和谐,以促进和谐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根本所在。学校的教学围绕人,学校的发展依靠人,发展的目的为了人,只有以教师为本实现教育主体的和谐,以学生为本,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和谐,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GNH视域中的当代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国民幸福总值(GNH)正逐步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教育是追求和实现人之幸福的崇高事业,可促进与达成GNH的有关指标。在GNH视野中,教育具有追求幸福的个体功能,为了和谐的社会功能,彰显人与自然之和谐的调节功能。应遵照社会发展要求,尽力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同时,还要注意教育多种功能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