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日常活动的重要方面,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可以通过他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得以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人际交往情境不足、缺少情境创设会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从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交往情境的必要性,进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际交往情境创设路径进行探讨,在人际交往情境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学生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接受教育,使思想素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医学院校中,医学生由于课程多,学习压力大,平时参与集体活动相对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人际交往的锻炼机会,因而会表现出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导致人际冲突,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产生一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行为,也是各种人际交往的过程,人际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人际交往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契入点,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解决困扰大学生的人际冲突,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际交往作为当下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载体,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并合理利用人际交往方式和交际艺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具有深刻启示。深入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其解决策略,在人际交往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构建温馨、和谐校园,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人际交往方式和策略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是生活,就是教育。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梅约教授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我们认为,人际交往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重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人际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存在方式,是生活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际交往本质是一种思想实践。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瓶颈,出现了教育对象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方式虚拟化、人际冲突复杂多样等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人际交往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视角:在平等、倾心交往中自我教育,提高主体素质;运用人际关系平衡原理解决人际冲突,实现观念与行动的一致;强化多学科交融,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大学生待人接物技能;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扩大大学生的"朋友圈"。  相似文献   

6.
学生干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校管理思想教育的传达者和实施者,学生干部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主要研讨以团体心理咨询为教育模式的人际交往训练对学生干部在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际交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需要,而且在人类需要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是现实的生活现象。无庸置疑,人际交往具有教育功能,具有其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我们认为,人际交往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重视在人际交往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一、人际交往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人际关系学说是美国哈佛大学梅约教授于1937年创立的,其主要观点有:(1)不能把人看作是单纯的“经济人”,而要看作是“社会人”,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中人际冲突常有发生,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也产生一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行为,也是各种人际交往的过程,人际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习正确对待和解决人际冲突,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的现实需要,符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潮流。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际冲突,消除人际冲突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郭立艳 《教师》2014,(29):8-10
本实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探索人际交往教学对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性,通过体验与认知、活动与认同、实践与内化三个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本实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实证性依据和参考性支持。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交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需要,而且在人类需要结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是现实的生活现象。无庸置疑,人际交往具有教育功能,具有其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我们认为,人际交往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具有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实施  相似文献   

11.
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的本质从某个方面说,它是“现代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的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活动”。旅游与历史之所以被扯到一起,其中介就是文化。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其一,两种文化概念涵盖的内涵与外延不同。历史文化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甚至可以包括旅游史上的旅游文化,但它并不全包含现代旅游文化。其二,追求的目的与社会功能不同。研究历史文化要达到的目的,是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找出普遍性的意义,它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旅游文化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在于发掘其表现形式及其个性意义,更着重从主观审美角度来扩展它的价值,张扬其能激起旅游动机的价值。从社会功能来看,历史文化主要是教育的功能;旅游文化主要是审美的功能,而且是全人类的。其三,物化表现形式不同。作为历史文化来说,它是过去历史的物化和程式化的表现,它具有不可改变性和不可创造性。旅游文化则具有可塑造性,它完全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其亮点就在它的特色和它的文化底蕴。区别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就能主动地挖掘旅游人文资源中的历史文化,利用历史文化,并从理论上指导旅游人文资源的建设在外延和内涵上的拓展与开发,就能使我们的旅游研究、教学、实践不再停留于表面层次。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谐与否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实现。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人际冲突、交往恐惧、沟通不良和沉迷网络等障碍,进行自我调节,就一定会建立和维持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主要是集中于经济帮扶,而对其学习学业、人际交往、就业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和帮扶相对缺乏。构建高校贫困生大资助体系,突出育人在资助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对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元数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对以Delphi 7.0基于元数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两种实现方式进行了论述和比较,探讨了基于元数据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或称婉语)不仅是各种语言的普遍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从委婉语与社会、宗教、人际交谈、社会交际四个方面,尤其是从社会交际方面阐释了委婉语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在为人类创造一种美化的数字化生存前景的同时,也导致了网络社会问题的出现。文章从科技与社会的角度出发,以网络人际交往为切入点,探讨了这种新型人际交往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在不同的人际交往情境中掌握恰当而有效的交往技能,并达到一定交往成效的自我评价,是初中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个体内在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初中三个年级的4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人际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性别与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年级的差异,初一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二与初三年级,初二与初三年级学生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到了一种特殊的群体,这就是幻化成人类美女的狐妖。狐女与人交往的故事走进文学作品,虽然历史悠久,但《聊斋志异》中狐女与人交往的故事则是最具特色的:狐女与人交往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直接主动的也有间接主动的,既有被动的也有偶然邂逅的;狐女与人交往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既有为追求婚姻爱情的也有为获得友情的,既有为报恩报复的也有纯粹是为了媚态惑人和“一夜情”的。狐女与人的交往折射出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特点,蕴涵着复杂的文化、心理和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指在人际交往活动时,影响人际交往活动的效率和保证人际交往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学校环境是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三种客观因素,认知、个性、情绪和交往技能是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四种主观因素。文章分别从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三个方面阐述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提出本领域研究的不足及今后应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848名警校大学生进行测评,了解影响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口学因素。结果显示警校大学生的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家庭经济情况四项人口学因素对其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显著地影响作用,并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是否任干部情况对警校大学生的异性交往困扰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