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瑞士联邦是位于中欧的内陆国家, 只有 4.13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700 多万的人口,但是城市工业发达,经济繁荣,生态环境平衡;幅员狭小,人口密度较大,但城市建筑整体和谐,管理有序;民族壁垒分明,地域观念浓厚,但长期以来社会安定,各民族和睦相处;现代化程度高,国际交往频繁,但传统情调浓郁,文化特色鲜明。按自然条件看,瑞士应该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而一百多年前的确如此。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瑞士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瑞士如今工商业发达,市场繁荣,瑞士人享有世界上少有的繁荣富足。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除了瑞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在国际事…  相似文献   

2.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会城市,面积15000多平方公里,人口365万,其中农村人口近200万。在市辖12个县(区)中,有2个民族自治县,8个农村县(区)。由于历史和地利的原因,至今尚有人均年收入200元以下的贫困乡15个、办事处166个,共近33万人;有彝、苗、傣等8个少数民族,分散在10个民族乡、39个民族聚居办事处和一些边远山区,共近48万人。这些地区文盲率有的高达40%以上。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边远或高寒山区。这些地区虽有丰富的资源,但生产力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艰苦。由于经济的原因,无力发展教育。因此,经济、教育…  相似文献   

3.
民初北京政府制定的民族政策不仅尊重和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各种权益,而且把少数民族纳入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作为平等的一员,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建立新型的民族国家,体现了民初北京政府开明和进步的一面;但其民族政策主要针对满、蒙、藏、回等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而对其他少数民族则很少顾及,显示其民族政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公民资格、公民资格教育与全球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国家公民资格的普遍性和成员之间的相互性特征规定了公民资格的教育方向。公民资格教育要完成公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一方面要培养行使公民权利和参与国家事务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另一方面要培养共同的文化意识,形成成员之间在情感上的相互性。今天,虽然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挑战,但并没有否定民族国家的公民资格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论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何波,刘旭东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就人口而论,少数民族有912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但分布地区却占全国总面积的63.7%,而且这些地区战略意义极为重要,因此,各个民族及民族地区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决...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将极大地改变西南地区在整个国家经济布局中的地位,对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西南民族地区由国内边陲变为国际通道的重要条件;是拉动西南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西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西南民族地区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年多。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十亿多人;约占全国人口94%左右.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许多其他少数民族逐渐同化、融合形成的,东汉时期始称汉族。本文拟就民族的形成和华夏族──汉族的历史变化做简要概述,希望得到指正。一、民族形成的概念“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以各自特点相区别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词在我国汉语中只有近代才开始普遍使用;虽然“民”和“族”分别使用很早就有了,但没有组成“民族”一词;也没有作为…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一般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称为少数民族地区,简称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在国防和经济建设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民族地区十分落后。建国以后,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地区各方面的建设成绩斐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民族地区又一迅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的头10年,各民族地区在这竞相发展的新时期相对落伍了,而且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干百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总格局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1988年以后,形势发生了新的转机,国家…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应该覆盖的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农民工,由于他们的农民身份,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权利,但他们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为非农职业者,他们同样面临城市职工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国家有义务将他们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意义重大,却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但只要转变观念,深化制度改革,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系统是绝对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国家和比较教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文化是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比较教育是在民族国家的范畴内进行研究的,本文在对国家的认知模式的前提下,指出现代比较教育赖以建立的基础在于民族国家,同时梳理出比较教育的民族国家理论;通过对比较教育产生危机的原因分析,把多元现代性理论作为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提出研究比较教育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处理国内民族问题,关键在于有正确的民族政策,而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其科学的依据,其一,全面考虑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事实;其二,全面考虑了56个民族在发展水平和化风俗上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其三,深刻总结了我们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其四,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既是近代中国融入世界过程的应有之义,也是甲午战后新生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产物。从戊戌到辛亥,维新派与革命派两大政治派别先后领导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前者打破了王朝国家的坚冰,将现代国家认同的价值取向第一次引入了国人的视野;后者则径直推翻了王朝国家,创建了民主共和的新国家。如果说民国建立是近代国人现代国家认同的里程碑,那么其奠基则应追溯至戊戌时期。两派各有所见,各有所蔽。前者主张共和革命,顺应了时代的走向;但其倡“排满”与“种族革命”,却不免有封建种族主义的偏见,而与民族建国初衷相矛盾。后者抵拒共和,失去了曾拥有的时代弄潮儿的资格;但其反对“排满”与“种族革命”,主张以四万万人“组成一大民族”共御外侮等等,在处理中国多民族关系的问题上,表现了较前者更为理性的精神,应乎了民族建国的历史大趋势。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形成了历史张力。“五族共和”显然是扬弃了双方的“所蔽”,而包容了彼此的“所见”:“大民族主义”与共和革命,即体现了民族建国的应有之义。中华民国的建立成为了近代国人实现现代国家认同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彰显了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李玉明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4%左右。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亿五千多万各族人民,有105所高校,近40万各族青年在大学里深造。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是民族地区未来的建设者,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家的社会职能随着国家对社会的管理、监控与服务的发展而空前扩展,而国家的政治职能则更为巧妙地隐藏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之后;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先例其职能带来了严重挑战,但它并不能导致民族国家的消亡。探求国家职能的发展演变,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关莉薇 《农村教育》2005,(12):42-43
素质教育应是以全部人类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它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统一为基本特征。杨叔子院士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技,就会落后,就要挨打;但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就会异化,就会不打自垮。”杨院士这番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进行个文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国家的意义上来说,母语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主要语言。它是一个民族社会思维和交际的基本工具,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和精神家园;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上来说,母语是一个人思维和交际的基本工具,也是一个人赢得认同.获得归属感、安全感、尊严感、自豪感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无论是出于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发展民族国家的科学文化考虑,还是为个人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来看,每个国家都把母语教育放在课程最重要的位置,极其重视母语教科书的编写和认定。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世界性的潮流和必然趋势,回避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全球化”决不是无原则的要求民族国家全盘吸收外来文化,也不是导致民族国家消弭自身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全球化语境中,我们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民族国家如何进行民族文化的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18.
苏联和南斯拉夫民族政策失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虽然民族问题是其共同诱因之一,但却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特点:在联邦问题上,苏联的高度集权和南斯拉夫的过度放权,都们高了绝对分权的原则,从而使联邦制陷入危机;在党的建设问题上,苏共中央忽视民族因素,在其决策机构排挤民族干部,造成对立情绪。南共联盟则实行党的联邦化,造成民族主义的泛滥;在对待主体大民族问题上,苏联过分突出俄罗斯民族,南斯拉夫则削弱塞尔维亚民族,都产生了消极后果;在民族的产生及消亡问题上,苏联人为地消灭和同化少数民族,建立“民族共同体”,促进国家的一体化。南斯拉夫则依靠行政命令制造新的民族,主张多元化,否定“南斯拉夫主义”。这些作法均违背了民族问题的客观规律,终因未能把握好处理民族问题的“度”而殊途同归,导致了联邦的解体。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人格为重中之重--张学良教育人格的思与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的教育是建国之本;教师是教育之本;强调爱国主义和人格教育;消费教育转为生产教育;重视农村教育;对教育高投入对教师高待遇等一系列思想,以及他为国家为民族,对事不对人,不求见谅于人,但求无愧于心的良心准则和大公无我勇于牺牲的人格境界,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基础教育改革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国土面积600多平方公里,人口接近400万。是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甚至其填海的泥土都要从邻国马来西亚进口。自1965年独立以来,凭着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智慧,经过30年的努力,于1995年闯入发达国家行列。目前,以其人均GDP两万多美元的骄人成绩,令世人称奇。教育政策在提升新加坡人的素质,构建法制、整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国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