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是文学作品跨越地理、超越时空进行传播与接受的基本规律。在翻译实践中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叛逆”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中,是独具研究价值的课题。现代翻译研究把关注的焦点从原文作者转向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本文即把整个翻译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分别讨论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接受者与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并讨论了创造性叛逆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叛逆”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中,是独具研究价值的课题。现代翻译研究把关注的焦点从原文作者转向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本文即把整个翻译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分别讨论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接受者与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并讨论了创造性叛逆的具体表现形式覆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创造性叛逆作为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已被广泛接受,但目前鲜少有人对影视翻译尤其是影片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研究。本文将以符号学翻译法为理论依据,从语言符号系统的三维关系中探寻影片名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英美文学作品名称、作者名字及作品中人物名字的汉译谈起,论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认为在文学翻译实践活动中,译者把忠实与创造相结合,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叛逆是最佳翻译方法和手段,以此说明文学翻译达到形似、意似、神似或意美、音美、形美即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孙瑾 《海外英语》2016,(4):111-113
"创造性叛逆"理论的不断完善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文学作品的译作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成功的创造性叛逆可以实现对原作品的二次创作,使其赋予全新的生命力,而失误的创造性叛逆则会引发对原文理解的偏差。该文透过葛浩文《红高粱》的英译实例,深入解析其翻译过程中对创造性叛逆的运用,从而总结创造性叛逆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提炼对创造性叛逆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创造性叛逆"的内在含义及其表现形式,指出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它对翻译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创造性叛逆与有意误译,创造性叛逆与增译,创造性叛逆与省译(节译),创造性叛逆与个性化翻译,创造性叛逆与编译、转译和改编以及创造性叛逆与译入语文化的关系;指出对待创造性叛逆必须持科学辩证的态度,切不可将创造性叛逆与错译、讹译和滥译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叛逆是文学传播与接受的一个基本规律。在英汉文学翻译中,译者、读者(在这里专指译文读者群)和译文的接受环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比较文学学者认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意义重大,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时代特征和特质有很大的帮助。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分为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读者和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0.
丁路 《海外英语》2012,(18):145-146
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由于儿童文学读者的双重性,成人译者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翻译,并对译本进行最大限度的创造性叛逆创作来激发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该文拟对《夏洛的网》中文译本进行分析,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从而总结出翻译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对语言的创造性叛逆,使得译文更有可读性,利于小读者接受,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是作品穿越地理与时空进行传播与接受的客观必然。创造性叛逆有有意识与无意识之分。在其程度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层级性。在翻译实践中,巧妙恰当地运用创造性叛逆会使译品在新的语言、民族、社会、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中译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充分忠实于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文形式上进行创造性叛逆的翻译,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发挥主体性的原则。接受环境是译者在翻译原文文本时所处的一个客观环境,对译者以及译文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译者的译文不可避免地会留下接受环境的烙印,这也是接受环境在翻译时发挥主体性的结果。因此文学翻译中出现的创造性叛逆是译者和接受环境两者发挥主体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翻译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但国内的研究较多地考察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无意中忽略了译文读者和接受环境。尤其是接受环境的主体性本质及其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分别从社会文化的差异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对读者和译者的影响两个方面详细地阐释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的制约因素和表现.从而肯定接受环境的主体性本质。  相似文献   

14.
张晓玲 《海外英语》2014,(9):160+187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多种表现,译写属于有意识型创造性叛逆。作品在译写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受到译者以及接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该文选择Oscar Wilde的长篇小说作品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的译写本《杜连魁》为实例,描述其译写特点,浅析译者在译写过程中产生的有意识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创造性叛逆为理论基础,借助创造性叛逆的三种表现形式,从个性化翻译、误译与漏译、节译与编译的角度分析中国二十所高校网页翻译,提出创造性叛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文化差异、期待视野、接受效果,以期促进高校网页翻译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艺术活动,译学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诗歌的翻译活动是翻译美学的体现。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而诗歌翻译更具“创造性叛逆”特征。通过《枫桥夜泊》的英译,分析创造性叛逆和诗歌翻译美学的关系,可知创造性叛逆的翻译最能体现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译者在创造性叛逆中充分再现了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翻译标准更适合于非文学文本,因为在这些文本中,表层意思的传达是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属于艺术范畴,文学翻译有着不同于其他翻译种类的很独特的特点,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多因素必须被考虑在内。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因而创造性叛逆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说来,产生创造性叛逆的原因有三种:一、不同社会之间价值观、道德观的差异;二、译者的主体性;三、接受者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作为文艺批评理论的一种,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以读者为中心,突出了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的作用。同时,重视读者"期待视野"隐含着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美国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翻译的寒山诗在美国受到空前的追捧与推崇,这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密切相关。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讨论加里.斯奈德寒山诗英译本中创造性叛逆现象的成因,以期找出寒山诗在他国"经典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项涉及很多因素的复杂的活动,传统译论对忠实性原则的遵循使译者总是处于“忠实”与“叛逆”两难的境地。“创造性叛逆”让我们从更广的层面思考翻译的本质和特征。文章从接受美学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来论证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及其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叛逆”是特定文化、特定历史时期文学翻译的事实,它从描述性翻译研究的视角出发总结出文学翻译的一般规律。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译者创造性叛逆存在的必然性。译者作为一名特殊读者,在期待视野的作用下理解原文,并和译文读者进行对话和交流后生产出译文,其中译者的主体性不容忽视,译者不可避免地对原作进行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