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中有"コ?ソ?ア"三个系列指示代词,汉语中只有"这/那"两个系列。以村上春树的《挪威森林》为例,分析中日指示代词的不同语义功能,并举例说明"ソ"系指示代词在现场指示、文脉指示、时间指示中与汉语指示词的使用差异,以此得出中日指示代词互译时,不能仅采用固定的对应指示,而需要根据"ソ"的语义特征,灵活翻译为脱离指示域的人称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2.
小议日汉指示词的区分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3):112-113
《日本语教育事典》对日语的指示词下了一个定义:“所谓的指示词是指除指示代词之外的包括この?そぅ?ぁんを等一系列词的范畴。它具有指示某一对象的功能,同时又表达了说话人捕捉对象时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以汉语中指示功能弱化了的"这/那"在日语中的翻译情况为重点,通过分析大量的例句发现,当指示代词的指示功能发生弱化时,"这/那"与人称代词以及表示人名、地名、时间的名词一起同时指代同一对象时,就形成双重指示:"这么/那么"和副词同时修饰和限制数量词,形成双重修饰;而这与日语指示代词难以对应。这种研究为解决日语教学中日语学习者对于指示代词的误用问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相信在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人称代词都是重点,但日语人称代词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仅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点。国内的日语学习者在人称词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出现滥用的现象,特别是第一人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省略用法即内在性认识不够、把握不到位。本文试从语言实际运用的角度出发,分析“私”内在性的表现,考察第一人称词的内在性的特点,从而揭示第一人称词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志琴 《考试周刊》2009,(21):211-212
それ在日语指示词中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属中称。在现场指示中可用来指代属于听话人的事物或中等距离的事物,在特定场合还可以用来指代人;在文脉指示中それ用于承前指示,用来指示上文中提过的内容,在需要使用第三人称指物代词时,それ还可以作第三人称指物代词使用。在翻译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处理,不能机械地翻译成“那”或“那个”。  相似文献   

6.
日语,汉语中都存在量词。日,汉量词既有一定的区别,又存在着联系。日.汉量词的对比使用在彼此的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日语和汉语中的量词与数词.形容词,指示代词.名词等词的组合使用及运用上是否有独立性.省略性进行对比探析,旨在揭示日汉语言量词使用上的特征及异同点,从而达到对中日两国相互学习语言者有所借錾。  相似文献   

7.
语篇一般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须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语篇的连贯主要通过语法手段、词汇衔接等手段。篇章纽带作用的语法手段很多,但我们在这里着重观察用指称替代的手段。替代现象不论在汉、日语中,以及其他语言里十分常见。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能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就要使用最简短、最经济的语言手段来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内涵。指称词所替代的所指有人、物、概念等词语,这些大致分为人称指称和指示代词。限于篇幅,我们仅讨论日语人称代词的功能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言类型、指示词、敬语、时态以及动补结构这几个方面阐述中日语言文化上的不同以及在日语教学方面需要借鉴的地方。从语言类型和语言文化上看,汉语和日语都有很大不同,汉语属于孤立语,没有词尾变化。表达习惯上属于一种主观性表达;日语属于粘着语,有词尾变化。习惯上属于一种相对性、客观性表达。从总体上了解中日语言的这种基本差异,有助于克服表达习惯上的不同,从而正确理解掌握日语。  相似文献   

9.
与汉语中较为固定的自称词"我"相比,日语中自称词的形式则显得丰富多彩,如"わたし"、"わし"、"僕"、"俺"等。本文以日文原版《金色夜叉》及中文译本为资料,考察自称词翻译的特点。调查发现日语自称词在翻译成汉语时,主要采取直译、增译、减译、转换为其他形式等方法。日语属于隐性构造,通常会省略自称词,以谓语、敬语、授受表现、被动、使役及感情或感觉的形容词,表达意志或希望等表现形式代之,因此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采取增译的方法。另外,感叹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等有时也需要增译。增译主要是在保全原文所传达内容的基础上,将句子中所隐含的信息用显性的语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是”字在西汉以前的语言中不是一个成熟的系词,而最初只是一个指示代词。但是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是”字作为指示代词的指示,称代作用逐步减弱,进而具有了系词功能。到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已发展成为成熟的系词。这一发展过程在东汉人王充的《论衡》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相似文献   

11.
指示语作为语用学的重要部分,与语境及语言使用者的研究密切相关。由于语言使用的复杂性和语境的特殊性,日常生活中指示词的反先用现象频繁出现。作为指示词的非常规用法,人称指示代词的反先用现象增加了受话人处理信息时的负担,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额外的语境效果和语用意义。本文试图从人称指示语反先用现象的产生因素、语用效果等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日语的第二人称代词种类相当丰富,但是在一般的会话中使用频率却相对较低,尤其是带有感情色彩"お前"一词,因听者的接受程度而异,会出现亲近或是失礼的分别,因此使用条件更为局限。文章从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指示性、失礼性方面入手,佐以网络调查数据及文学作品用例,说明"お前"的感情色彩,为读者能恰当使用"お前",避免于交流中产生误会而浅析该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发现日语人称代词数量繁多(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用法复杂,做到因人、因场合、因说话对象的不同,正确区别准确使用,这对于我们日语学习者来说并非易事。从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实态中,亦可体会日本社会的语言生活及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体会日本社会的男女地位尊卑、内外意识的强烈。正确使用日语人称代词,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日语的独特之处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本文将粗略分析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实态。  相似文献   

14.
今文《周书》的指示代词包括近指代词、远指代词、无定指代词和旁指代词四类。从称代范围、格位选择、句法功能和发展变化情况等方面对这些指示代词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了今文《周书》人称代词的语用功能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发现日语人称代词数量繁多(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用法复杂,做到因人、因场合、因说话对象的不同,正确区别准确使用,这对于我们日语学习者来说并非易事。从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实态中,亦可体会日本社会的语言生活及日本人的人际关系,体会日本社会的男女地位尊卑、内外意识的强烈。正确使用日语人称代词,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日语的独特之处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本文将粗略分析日语人称代词的使用实态。  相似文献   

16.
广西贵港方言中的"爹"用法复杂,语法功能多样,可以充当结构助词、不定量词、指示代词、连词和疑问词。在充当指示代词表示近指时,还会发生特殊的音变现象,且语义之间存在相应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陆娟 《考试周刊》2009,(20):40-41
汉语人称代词少而使用率高,日语的人称代词多而使用率低。日语的句子在很多情况下会省略人称代词,这样的句子汉译时,汉语应该遵守自己的习惯,不能将日语的习惯说法套在本国语言上,必须处理好人称代词。本文将通过对比探究如何处理省略了人称主语的句子。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的指示词分为指示代词和指示限定词,其前指照应在篇章中往往起到避免重复、衔接上下文的作用。本文就指示词的照应进行分析讨论,研究了指示词前指中出现的一些较为特殊的现象.并对指示代词和指示限定词在前指照应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维吾尔语是富有代词的语言之一。现代维吾尔语里的代词是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表示疑问,是区别人和事物及其特征、数量和情况的一种特殊功能的实词。按其不同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把它分成八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疑问代词、物主代词、限定代词、否定代词、不定代词。现将现代维吾尔语各类代词一一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人称代词是代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中较为特殊的词类,其特点在于:人称代词没有实体意义,在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指称对象,它的具体指称总是寄寓在言语行为进行的具体语境中或连贯性话语之中,它在言语中的作用是指示功能和照应功能,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主要行使指示功能,而第三人称则主要行使内照应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