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儒商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本文以财经类高校作为切入点,探讨新儒商的内涵和特点,把握财经类高校新儒商精神培育的角色定位,系统分析构建校园新儒商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儒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商精神是对儒商在形成发展和生产经营中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文思想和精神的概括,是世界儒商共性的进步商德和对从事商品生产经营、交换的共性认识和经验的相互交融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人文思想、精神。具体表现为:整体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奋斗精神;建功扬名思想等。儒商精神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引导和规范商业行为,促进商业和整个经济健康发展;协调两个效益、两个文明共同提高和发展;增强民族的文化科技意识,促进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缩小贫富差别,缓和社会矛盾;推动廉政建设,净化社会风气。研究儒商精神,对振兴华族经济和弘扬中华文华,乃至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儒商是指具有传统人文美德及良好专业素质与经营智慧的商。造就大批现代儒商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造就现代儒商必须从铸造儒商之魂、涵养儒商之德、勤积儒商之智、广拓儒商之能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4.
论儒商经营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商是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与商业经营活动有机结合的产物。儒商经营理念是儒商在长期的商业经营活动实践中沉淀而成的,儒商经营理念可以简单概括为“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它对我们今天的企业 营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义取利、崇尚节俭、富而好礼和均贫思想是儒家经济伦理的中心内容,以儒家的这些价值观念为指导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就是儒商,而这些价值观念就构成了儒商精神的主要内容,儒商及儒商精神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处得以形成,在“二战”后的东南亚地区得以发展,它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道德的构建提供了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6.
特色办学对高校发展意义重大。山东工商学院在特色办学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山东工商学院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实施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并且从学校层面提出"培养具有新儒商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高校办学特色需要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还必须符合各自学校的办学实际,还要体现区位优势。特色的凝练需要将人才培养过程、培养体系、培养模式统领起来,在学校层面有统一明确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论述当代儒商研究的背景和传统儒商精神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儒商对传统的超越问题。文章认为。现代儒商精神对传统儒商精神的超越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现代儒商应该坚持义利统一,追求利益最大化;要勇于竞争,善于竞争;要有法制观念;要勇于创新、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儒商”一般是指具有相应化和道德的商人。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先秦儒商,即儒商的形成阶段,其典型代表有三位:陶朱、子贡、白圭。陶朱公名叫范蠡,是春秋末年越国的大夫,他曾经跟随“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在吴国做了三年的人质,  相似文献   

9.
儒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商与君子在人格内涵上具有基本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儒家文化为二者提供了共同的人文理想和价值追求。儒商,作为商人的理想人格的实现是一个从良贾到义贾再到儒商的不断提升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儒商继承并丰富了传统儒商理想人格的文化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10.
白爱学 《职业技术》2006,(10):64-65
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教育,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的重要责任.其只有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可能焕发其应有的生命力,实现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多年来,三门峡中专牢固树立“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大力实施教育创新,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新课程既继承了传统教材的优秀内容,又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对发展教育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根据学院重点工作的转移,调整藏书结构,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图书馆的教育形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开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的颁布、《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一书的发行 ,从精神层面到物质层面都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0 0 1年 9月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国家及省388个实验区的启动 ,新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天走进了我们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生活。近几年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许多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来抓。李岚清副总理将积极推进课程改…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培养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学校德育发生了变化;课堂功能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角色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学评价发生了变化。这八个方面的变化对人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改革实施三年多来,在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行为的同时,还存在着对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背弃,对《语文课程标准》要义的背离.要注意发现、研究、解决这些语文课改过程中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6.
新启蒙运动关于新文化建设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启蒙运动关于新文化建设的思想主要包括新文化的建设必须体现社会现实的要求,并且要为社会现实服务;新文化的建设必须有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新文化必须普遍化大众化;新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正确对待中西文化.这些思想对后来毛泽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今天的新文化建设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启发、点拨、引导”的教学方式;注重评价作用的激励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些改革符合我国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与新文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促成了新文体(网络文体、手机短信)的产生,同时弱化了文体意识,使得新文体成为"泛文体".新文体的去中心化、信息化、超文本与超媒体等特征正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新文体本身仍处在发展之中,因而并不能以这些特征来将其定型或绝对化.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层面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提出了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必须体现时代特征,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等新思想、新论断,对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新思路,拓展新途径,贯彻新原则,以城乡统筹为关键,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全面贯彻以工哺农政策,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