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锡伯族是中国世居东北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至今能够使用满文的少数民族。1764年,4000多名锡伯族军民奉命西迁新疆伊犁时,将一部分满文书籍带到新疆。目前,新疆锡伯族人口4.88万人。在近250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锡伯族在借助满文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创建了以戍边屯垦为核心内容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锡伯文化.为后世留下很多文学古籍文献。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学古籍文献大部分已经消失,目前所剩的也都处于濒危状态。新时期以来,国家开始高度关注新疆锡伯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工作。投入资金整理、出版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与传承新疆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应做好以下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普查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整理、保护和研究队伍的建设:建立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单位;加大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进行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新疆察布查尔县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本民族文化断代问题,并由此造成语言和文字的断裂等。从调研中发现其面临的问题,剖析其根源,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为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学学报》2018,(5):76-80
"一带一路"倡议为加强辽宁与新疆东西两地间的锡伯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发展平台。两地在发展文化产业和开发旅游资源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将进一步促进辽宁地区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两地还需携手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众展示锡伯族文化,并与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增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为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赵超 《林区教学》2010,(6):120-121
以黑龙江省唯一的锡伯族学校——双城市农丰满族锡伯族中心校为调查点,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借鉴他省的成功经验,研究锡伯族传统文化课程,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阐述构建一套适合黑龙江省的锡伯族传统文化课程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其中锡伯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将从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入手,并深度分析目前锡伯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进而体会锡伯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等地征调锡伯族四千余军民西迁至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此后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各地的锡伯族人民都要举行活动纪念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锡伯族人民世代纪念的西迁精神逐渐渗透到锡伯族民间故事中,使得西迁历史以及西迁精神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广为流传。锡伯族民间故事当中,也体现出西迁精神世代相传所产生的文化积淀,即团结向上精神,体现了锡伯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疆锡伯族舞蹈是锡伯族发展的结晶,也是中国民间舞蹈的奇葩,我们应该大力挖掘研究和保护它。面对民间舞蹈大量消失的现状,民间舞蹈的挖掘和记录的目的除了是要记录一种文化形态和一种情感之美以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记载和见证一种珍贵的历史精神,以保持民间舞蹈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22,(1):61-68
当代锡伯族文学蕴含着强烈的家园意识,体现在自然家园、生活家园和文化家园等多层次的家园书写中,并凝聚为"牛录"和"察布查尔大渠"两个富有锡伯族文化特色的家园意象。在现代性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锡伯族文学的家园意识中潜藏着作家们对返乡的渴望、对离乡的恐慌和对民族认同危机的反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锡伯族因现代性危机产生的离家焦虑,促使当代锡伯族获得真正的"在家"感。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锡伯族因为人口较少,且其重要部分偏居西部边疆,加上性格上内敛、不喜好张扬,所以社会各界对之缺乏足够的认识。事实上,锡伯族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贡献、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诚挚热情的待人处事风格,都给曾接触过锡伯族的人们留下较为深刻的美好记忆。故此,诸凡从事边疆地区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学者和专家,实际上多少都了解一些锡伯族的历史和现状,尤其是谈及该民族的历史文化时都有一种肃然起敬的特殊感觉。  相似文献   

10.
锡伯族人民自古以来就重视学习汉文汉语,把汉文汉语一直做为攫取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锐利武器,世世代代都从我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同时也为建造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大厦添砖加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综观锡伯族的传统文化,从思想到内容,内容到形式,以及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大体上都与汉族相同。正因为锡伯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血缘关系,所以历史上凡是汉族文化的每一重大  相似文献   

11.
锡伯族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锡伯族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作出了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锡伯族与其它民族专业和业余研究人员,遵循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从事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根据笔者手中掌握的情况和资料,将近十五年来锡伯族研究现状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清代旗屯文化是整个西域屯垦文化中的重要一翼,清代旗屯文化又以锡伯营旗屯文化为代表.这种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是一个清八旗制度的官方文化与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混合体,属于二元结构的文化,但这两种文化的吸纳力远大于排异性.锡伯营旗屯文化在传承与保存锡伯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它对锡伯族近代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或隐或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英锦 《教育评论》2014,(5):132-134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新疆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单纯的家庭语言环境已被打破,传统家居环境日益改变。通过广设各种文化传播中心与机构及培训班等社会途径,积极开展学校锡汉双语教育,是各层级教育传承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构建多元和谐社会,积极面对问题与困难,不断展望未来,是新时期锡伯族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当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受到来自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冲击日趋加剧的时代,如何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当今重要课题。锡伯族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独特鲜明的民族性、非营利公益性、广泛的联系性,通过著书立说、发行报刊、创立网站、创作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协助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种方式,积极展开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调查、研究、抢救和保护的工作,有效地遏制了民族文化急速消失的势头。成为一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锡伯族是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锡伯族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缔造和发展统上的多民族的国家作出了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锡伯族与其它民族专业和业余研究人员,遵循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从事锡伯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根据笔者手中掌握的资料,将近15年来锡伯族研究现状简要描述如下。 一、组织与活动 1980年以来,为开展锡…  相似文献   

16.
在悠久的历史民风中,锡伯族的广大人民用自己的才气和淳朴的民风在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并且创造出了美丽的民歌音乐,锡伯族的民歌,是锡伯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种类,民歌的音调动听又具有魅力,民歌所反映的是锡伯族的浓厚的生活气息。运用朴实,简单的曲调,成为我国音乐民歌史上的瑰宝,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本文通过锡伯族的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对于其音乐形态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锡伯族是世代生活在我国境内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十八世纪以后,锡伯族曾先后三次被迫实行民族大迁徙。频繁的战乱离祸浇铸了锡伯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性格,也养育和造就了锡伯族的古代作家和作家文学。锡伯族古代作家与自己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以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积极的现实进取精神,审视历史变迁,传达民族心声,创造了独具民族精神气质和历史地域文化色彩的各种形态的文学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古代锡伯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时代风云和坎坷命运,凸现了锡伯人民热爱祖国,屯垦戍边,保卫和开发建设我国西部边疆,执着追求和平与幸福生活的崇高理念和奋发精神。令人痛心的是由于离乱战祸,加以反动统治者的扼制与摧残,锡伯族古代作家和作家文学典藉,或毁于战乱或被历史风尘湮没,今存者寥寥。本文根据现存锡伯族文学古藉资料,对锡伯族古代作家的创作意识和作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形态进行了切实的透视与评析。  相似文献   

18.
一、锡伯族双语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要求各个少数民族迅速提高自己的文化科技水平,除了充分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外,还要积极学习汉语言文字及外语.在我国,由于汉族人口多,分布广,与各少数民族有广泛接触.而且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许多珍贵文化遗产主要是用汉文记载,当今社会的现代科技知识,也主要是汉文表达和记录的.所以,汉语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进行交流和学习的共同的交际工具.各少数民族要研究祖国灿烂的文化宝藏,学习汉族比较先进的文化艺术,赶上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一定要在学习和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掌握和运用好汉语文.学习和使用双语已在新疆锡伯族人民中由来已久了.从锡伯族人口分布和环境特点来看,新疆锡伯族双语使用的重点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因为生长在城市的锡伯族青少年,由于客观原因,在学习和工作中,他们很少有机会使用锡伯语文.久而久之,锡语表达越来越困难.大多数锡伯族青少年只是听懂不会讲.而生活在锡伯自治地方锡族青少年,  相似文献   

19.
锡伯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伦理思想。文章分别就锡伯族的生产生活、社会公德、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文体活动、宗教节日中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概述。这些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既是锡伯族文化和人民精神生活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对该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以至于世界民族伦理思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锡伯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原居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明末清初,逐渐拆迁至嫩江和松花江一带。康熙初年,被编人满洲八旗,迁至辽宁境内的沈阳、金县、复县一带。操用满语满文作为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清朝统一中国后,为了西部边睡的安宁,公元1764年(清乾隆甘九年),清政府抽调了锡伯族八旗兵丁1020人,连家眷共3275人,开赴到新疆伊犁边境驻防,至此形成了锡伯族分居祖国东北和西北的局面。东北的锡伯族长期与汉族杂居,年长日久语言文字已经失传,操用汉语汉文;聚居在新疆的锡伯族,因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