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自由发展的辨证统一,并要注重社会公平与公正,把效率与公平统一起来,使人与人之间和平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针对目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偏颇之处,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具体路径,即必须坚持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融合发展的原则、必须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高度统一、必须注重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文化的融会贯通等。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观点对现阶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与社会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和谐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注重社会群体和个体的心理状况,培育和保持人的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在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注重和谐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撑。人是社会的主体,培养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把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人的心理和谐又以和谐社会为背景,没有和谐的社会,心理和谐将失去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一致的.二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要从传承传统文化,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自身、人与自然的社会关系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社会;坚持生产力标准,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也内在要求人自身、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前提。坚持生产力标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理性是造成社会异化的根源,社会异化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集中表现为“单向度的社会”。同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一样,我国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异化,极大地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马尔库塞的社会异化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启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善用技术理性,坚持多面性的社会和谐观,更要注重人本精神,保障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方面的和谐能否实现,和谐社会能否成功构建,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重视人文精神的铸就.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注重心理的和谐。为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心理学研究,注重社会心理学知识的完善,充分发挥社会心理学的支撑作用,提升人的道德需求,转变人们的行为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政治和谐是指宏观层面的整个政治系统、中观层面的政治子系统以及微观层面的政治系统内部各政治元素的协调发展状态。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化具有政治规范引导作用、政治凝聚整合作用和促进政治稳定发展的作用。政治文化是促进政治和谐的内在动力。加强先进政治文化建设,即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富有和谐理念的政治文化,以及政治社会化机制的建设,对促进政治和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管理     
和谐管理是一种服务型、人性化和自组织的新型管理模式。和谐管理的哲学语境是从斗争哲学向“和”哲学的转换,“和谐人”假设是和谐管理的人性论基础。和谐管理有利于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和谐,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实现和谐管理,就要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管理     
和谐管理是一种服务型、人性化和自组织的新型管理模式。和谐管理的哲学语境是从斗争哲学向“和”哲学的转换,“和谐人”假设是和谐管理的人性论基础。和谐管理有利于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和谐,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实现和谐管理,就要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和合文化贯穿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充分挖掘和合文化的积极因素,以规避市场经济机制的消极效应。这要求:树立尊重多样性的世界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正视差异性、体现包容性的人生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确立主导性文化的价值观,建设具有现代性的和谐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和谐社会的宗旨在于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人与社会、自然、人自身的和谐共处,减少社会发展中因人为的因素所付出的代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传统哲学—儒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有许多关于和谐的思想,虽然分析和谐思想的出发点和角度不一样,但是这些哲学思想是我们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之上。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自我异化、阶级对抗的不和谐社会,真正的“人权”享有、社会高度和睦是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具有整合社会的功能:有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政治秩序;有助于推进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组织体系的和谐发展;有助于超越多元社会价值之间的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保障社会和谐的人权运行机制,包括人权保障机制、人权激励机制、人权协调机制、人权救济机制和人权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和谐之道与西南民族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筑和谐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核心是符合和谐之道。和谐之道含义至深,它不是走向一统,不是追求显在问题的简单解决,而是以让各种多样性的事物以各自的特色融入一体为目的。据此,遵循和谐之道应理顺四大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人与人和人自身内部。西南地区的发展特点是多类型并存与发展水平的参差巨大,因此要使其得到和谐发展必须在西南的民族教育中遵循和谐之道,进行共生教育和共谐教育,以促进西南和谐的自然/文化生态的构筑,继而实现西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和谐。现阶段我国的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如少数人的道德观念混乱、道德理想淡化、道德责任意识淡漠等。为此,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高度重视和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把研究生德育工作纳入和谐社会的视野,坚持以和谐思维审视研究生德育并引领其创新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创建和谐的研究生德育工作,需明确和谐理念对该项工作的积极意义和要求,认清当前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不和谐因素,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当前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