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制定或调整好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改革的起点,课程计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适应市场需求,增加新工课程,减少陈旧的知识内容和纯科性的内容,补充实践方面等内容,才能使高职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灵魂,决定着课程计划的制定,影响着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课程开发要素的确定,明确培养目标是高师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从高师教育的性质、学校办学层次、专业开办院系特点、教育对象需求出发,结合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趋势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反思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素质问题,太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为初等学校培养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学科素养、实践能力的专业型和复合型优秀英语教师,这些教师应具备未来英语教学所必需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谈以人为本的学校课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课程管理必须树立几个理念:以人为本是一个职能和价值判断;以人为本也包含着对人的制约;必须处理好以人为本与制度建设、严格管理的关系;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学生为本。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课程管理的措施是: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独立或合作开发校本课程;选用教材;反映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的实施情况;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建立健全学校课程管理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4.
《职教论坛》2007,(3S):38-38
雷世平、谭明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0期撰文指出.高职学制三改二。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不仅会引起人们对高职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重新认识,而且会引起高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标准的重大变化与调整.甚至会引起国家现有教育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作者建议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调整课程权力。并且针对两年制高职的特点.制定新的课程政策.给予高职院校一定的课程决策权.让他们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权行使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的制定、决定和使用等方面的权力。为两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明确的课程政策规范。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中,校本课程素材选择的几个基本原则:如,因地制宜,校本课程应当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而设计;因校制宜,校本课程要“结合各自学校本身的传统和优势”;因人制宜,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制定校本课程:因班制宜,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校本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班级的形成。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这些重要的原则对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课程规划的信息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社会开办学校,目的是让包括儿童、青年或成人在内的受教育者接受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课程规划工作者应该为受教育者制定合理且有效的课程计划。在制定课程计划的过程中,课程规划工作者至少应该掌握下列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一、中澳中学课程计划的特点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各学科科目的性质和作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作出全面安排,规定课程设置、课程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课程表作为课程计划的主要外部表现形式,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具体、最直接、最灵敏的信号之一,是实施课程计划的具体载体。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计划制定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计划制定的理念、目标、框架及其运行。认为必须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计划,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9.
一、中澳中学课程计划的特点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各学科科目的性质和作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作出全面安排,规定课程设置、课程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  相似文献   

10.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而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又涉及到办学理念、课程建设、教师培养、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众多问题,需要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一、紧密结合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和设置主体专业了解社会发展背景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向,把握社会、经济和学生发展需求三者与高职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前提。为此,必须从教育、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综合研究专业的调整和设置问题。首先,坚持专业调研,关注地方支柱产业发展趋势。制造业是…  相似文献   

11.
本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计划制定的理念,目标,框架及其运行。认为必须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课程计划,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的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12.
课程规划导论(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笼统地说,“课程规划”就是制定“课程计划”的过程和结果.具体地说,“课程规划”就是课程规划工作者依据某一级学校或某一类学校的教育目的,制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范围,筛选课程内容,选择课程设计模式,规定课程实施步聚和课程评价手段的过程.这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前一轮课程评价的结论可以作为后一轮课程规划的依据.这一过程的最终产物称为“课程计划”.无论在推行国家课程的发达国家,还是在推行地方课程的发达国家,“课程规划”都被列为师范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掌握和了解课程规划的原则和实践,将有助于课程规划工作者更加有效地制定课程计划,有助于教育机构、学校领导和课堂教师进一步自觉地推广和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内课程.一般而言,课程规划的理论主要是针对学校教育的,选取的例证也是来自学校环境.其实,教育规  相似文献   

13.
周青山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实质上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决策过程,它体现了参与、合作、民主的原则,反映了“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多方主体共同表达他们的教育观点和要求,融入社会发展的最新课题,使学校课程具有更强的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  相似文献   

14.
课程的学习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式,决定着学校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对课程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着课程建设的方向。人文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除了正规的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之外,还必须重视隐含着教育因素的物质环境、规章制度、学生组织、教职工素质等方面的建设,尤其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注重综合素质的思想意识、崇尚教育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5.
三级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框架与课程计划框架是分不开的,课程计划往往体现课程管理的理念。怎样建构包含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的一种国家课程计划框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改革的一项任务。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构建一种包含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的国家课程计划框架。三级  相似文献   

1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要求中高职教育内涵衔接,协调发展,而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基础。研究选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从协同创新、内涵衔接视角,应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联合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和相关企业共同制定了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以此制定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有利于实现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对接,对于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职教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课程计划的制定既是校长办学理念的外在体现,更是校长办学智慧的内在渗透。对课程计划的制定与修改,不仅使学校课程设置更趋合理、办学特色更加彰显,同时也考验着校长对课程的解读力,促使校长在理想和现实的契合中不断提高课程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8.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设计等方面均以职业需求为基础,确保学校培养出来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我国高职护理专业教育要充分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强调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点,本文就"双元制"教育模式及其特点进行阐述,并探讨该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应用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庆阳市教育局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从新理念、新阅读、新课程、新技术多个方面,开展了规模宏大的通识培训。庆阳四中根据学校的优势资源、文化背景、办学特色,制定课程纲要,细化课程计划,开发具有课程价值、操作性强,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课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建立一支专职和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及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等,促进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