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迫切的课题,其成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死存亡。首先分析了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就业形势和高职学生的特点,以此作为制定3DS MAX教改班课程计划的依据,并给出了详细的课程计划设计方案、教改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以及新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3DS MAX课程改革是我院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一次大胆探索,我们力图通过这次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寻求课程改革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计划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重视不够、课程内容贫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突出;高职院校健全领导机制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丰富精品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大力培养师资力量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中国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推出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把“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该课程计划及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于2001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实验)。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亦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高职课程实施是括以职业为导向,将工作本位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宜采取适应或改编的课程实施取向,并处理好与教学的关系.课程实施受课程计划、学生特征、教师素质以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有"订单型""教学工厂"和"教学做合一"三种代表性实施模式.分析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应从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两个维度加以考察,高职课程实施的研究,将有力地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5.
本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的课程实施方式所面临的问题,从课程实施方式与课程观的关系论述了高职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提出了高职课程改革的途径与措施,论证了课程实施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中加高职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与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有着不同的开发方法和课程特征,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模式.本文以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建筑技术专业的课程计划、课程开发、课程特征为例,对两国的高职课程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高职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职专业课程计划制定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是专业教育的载体,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制定好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改革的起点。课程计划的制定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框架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与时间的安排、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内容。制定一份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课程计划,必须有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对专业需求的理解与把握,并且能够将两者有机结合,使课程计划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一、高职课程计划制定的理念1以人为本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基本理念。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具有较强适应力和较高综…  相似文献   

8.
深入改革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建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白月桥我国普通教育的改革面临着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在诸多问题当中,核心的问题是课程改革问题。课程包括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在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教材施行的。依据教材...  相似文献   

9.
试论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参与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课程问题是实践问题,实践问题离不开作为实践教师的参与。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研究、课程计划及反省的实践。不同的课程管理体制赋予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权限各异。在集中体制中,教师少有改革的自主权;在结合管理体制中,教师有一定的改革自主权;在分散管理体制中,教师的改革自主权最充分。课程改革要取得实效,最有效的方式是开展课程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职课程改革进程中,德育课程的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对高职课程设置、教材的内容及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德育课程设置中突显隐性课程的价值,高职德育课程的改革必须要把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注意德育课程的建设方法,把隐性德育课程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来说,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否也是非零起点,这些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教什么内容,怎么教,如何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对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问题进行了实践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中选修课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修课的设置与实验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我国正在实验的高中选修课具有模块化、多样化、层次化、弹性化、学分制等特点。选修课的实施要正确处理教材、教师与教学问题。选修课的评价包括课程方案、材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当前,要特别加强选修课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巨大竞争压力、自身复杂的民族问题、学生日益下滑的成绩以及社会环境的大改变等众多问题,加拿大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各省份颁布了众多权威性的法案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还成立了教育部长协会协调各省的教育思路,使改革朝着有利学生和社会的方向稳步进行。新世纪加拿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分权”和“统一”相结合,“统一”的趋势愈加明显;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增加科学课程和实用性课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合理整合;同时体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加拿大新世纪课程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混乱,缺乏省际交流;对教师的要求过高,改革操之过急,造成教师能力发展滞后;过分尊重学生的天性,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等。加拿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应确立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应适当下放教育权利;要改革科学技术课程中的不合理之处;要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领导才能的教育管理人员;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为课程改革提供财力支持等。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已有4-8年之久,高师院校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情况如何,是改革推行之后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通过对高师院校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倾向于使用新教学方式的教师达半数左右,但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同教师的看法。师生之间的分歧,与教师没有把知觉课程转变为教案课程和实施课程有关,也与目前高师院校推行新教学方式具体条件还不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最近由于北大方案的提出而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文章就现代大学的理念谈了一些看法。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索知识的场所,教师不仅是"解惑",更是和学生一起探索和追求真理:学会思考,敢于思考,体会思考的乐趣,提高思考的"品位"。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中小学通过采用弹性学制、开设劳动课程、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产劳动知识等方式来开展生产劳动教育,推动了根据地的社会生产和教育事业的普及,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以文化科学教育为主,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时因地制宜;坚持以生产劳动为纽带,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TAFE课程的灵活性体现在培养方式、教学方式、课程安排等诸多方面,以最新的职业技术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新的专业知能结构,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是整合一致的,课程改革是在教师发展中推进的,教师发展是在课程改革中达成的。我们在课程改革中要借鉴TAFE课程在培养方式、教学方式、课程安排等诸多方面的灵活性,为学生提供社会变革和职业转变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涉及准备、行为、管理、评价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应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师应成为课程研发的主体。教案应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以学科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课堂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对问题行为的处理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新课程要求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常存在着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社会需求与因材施教结合不好等问题,另外还有一些课程安排存在着不利于学生构建相关知识体系的问题。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各个专业的特色和培养目标,要适应社会,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Investigating Academic Success Factors for Undergraduate Business Stud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udent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of major interest to all stakeholder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is study questions whether or no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that is readily available in most universities' official records system can be used to predict overall academic success. In particular, this study is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factors that affect academic success for business students by examining gender, age, ethnicity, and performance in two required core knowledge courses as predictors of academic success for a large sampl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a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accredited business schoo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tudent performanc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ome basic demographic variables, but the strongest predictors of overall academic success are the grades the students receive in core knowledge courses that are typically taken in the earlier semesters of business students' plans of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