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教学流程】师:你们知道“看见”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生:就是用眼睛看。师:要由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仅用眼睛看是不够的,还得——(生:用心去想。)师:是的。“看”表示动作,而“见”呢,已包含了结果。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梅花”两个字,你看见了什么呢?生:我看见梅花开得很鲜艳。生:我感受到梅花不怕严寒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拍照”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照相”。你们都带照相机了吗?生:(露出疑惑的表情)没带!师:别“骗”我!我都看见了,人人都带来了。(生更加迷惑了)师:(在黑板上迅速勾画出一双眼睛)这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一 借助课文,切入主题 师:(出示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横切苹果可以看到里面的五角星。邻家的小男孩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相似文献   

4.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四上)教学片段——师:有人说学习语文要长两只眼睛,一只眼睛关注写了什么,另一只眼睛关注怎么写。接下来咱们来关注一下文中所写的两件事和两次感受的位置关系。第一件事情和感受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生:感受夹在事情的中间。师: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写感受。写第二件事和感受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生:先写事情再写感受。师:作者肖复兴用了这两种方法,如果让你写,还可能有哪种方法?生:还可以用感受在前,事情在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那用你的眼睛看看今天来的老师有什么不同?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同了吗?发现三个不同就说明你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比如长相,言谈举止,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用自己的眼睛看,实话实说。  相似文献   

6.
王绍华 《科学课》2009,(8):44-46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学生欣赏图片。) 师:你们把眼睛闭上,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  相似文献   

7.
师:小朋友们,你们要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什么?(老师随意用白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几朵云)生。:我看见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几朵白云。师指着黑板:大家仔细看,是白云吗?  相似文献   

8.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告诉听课的老师,课题是什么?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师板书课题)师:能看见吗?(边写边说)洪教头,教头是他从事的工作,也可以说旱个职务。他从事什么?生:他从事教头。  相似文献   

9.
金霞 《江西教育》2006,(7):20-20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听好:两颗葡萄黑又亮,长在人脸上。白天开窗四处望,黑夜要关窗。是什么?(生:眼睛)师随即贴眼睛的图片。  相似文献   

10.
师:(出示红辣椒)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这种颜色的? 生:这是辣椒。它是红颜色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红颜色的呢? 生:我是通过眼睛观察的。 师:(出示地球仪)谁上讲台说说这个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  相似文献   

11.
师:小猴子下山来,首先来到什么地方?生:来到玉米地里。师:你们看见过玉米吗?吃过吗?(根据学生回答,师简笔画一个玉米)师:玉米地里的玉米长得怎么样?(相机出示幻灯片)生:很多。很大、很漂亮。师:书上是用一个什么词来写玉米的?生:又大又多。师:老师悦前半句,看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把句子说完:这里的玉米真大呀?(生:大得比小猴子还大呢!)这里的玉米真多呀!(生:多得数也数不清!)师:看到眼前的玉米,你心里会怎样?小猴子看见了,他会怎样?谁能在书上找出来。生:非常高兴。师:谁来学一学当时小猴子的表情?(…  相似文献   

12.
(一)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师:长方体的六个面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师:那么正方体的六个面又是什么形状?生: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师:如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上下两个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而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那么这个物体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出示长方体、圆柱、圆锥三个模型。)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第几个物体的形状和你想象的一样?生:中间一个。师:(拿起圆柱模型…  相似文献   

13.
师:这节作文课我们学习怎样观察。那“观察”是什么意思呢?生:“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师:是吗?在十字路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红绿灯,那谁能告诉我这三色灯是怎样排列的?(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久才有人回答,几乎把几种排列顺序都猜遍了)师:(故作惊诧地)你们没看见过红绿灯吗?(全班摇头否认)刚才有的同学说“观察”就是看,但是红绿灯你们都看见过了,为什么说不出它们的排列顺序呢?看来,“看”不等同于观察。下面,我带你们到公园去实地观察一下吧!(学生兴致盎然,我带学生来到公园大门口)师:谁先来说说公园的大…  相似文献   

14.
文芳 《四川教育》2008,(10):28-29
一、提取经验,导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数学不仅要研究数量关系,还要研究空间形式,也就是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们的位置关系。(出示铅笔)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相似文献   

15.
师:谁来读第一句?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师:秋风看不见。或许那是一个早晨。也或许那是一个傍晚。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教学片段: 片段一:分一分,发现图形共同特点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教室里、校园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你认识的图形。(生答略)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下面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几个可能是好朋友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片段一:感受信息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不放映),你看见什么了? 生:一张白色的幕布,上面什么也没有。  相似文献   

18.
林川 《四川教育》2002,(12):32-33
【案例】“观察物体”(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学生活动(一):猜一猜。(教师利用课件逐步出示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师: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物体呢?我们从正面看一看,你能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看了正面物体的照片以后,终于猜出是冰箱。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时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学生活动(二):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  相似文献   

19.
师(出示图1)这是一个什么情境?生钉图钉.师前面学过,力作用于物体会有两种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那么墙壁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吗?生没有.师形状呢?生改变了,墙壁被钻了一个小洞.师这个洞是哪个力作用的结果,施力物体是谁?生是钉尖对墙壁的压力作用的结果,施力物体是图钉尖.师这个压力是从哪儿来的呢?生是手指给的.师可手指并没有作用于钉尖呀!生哦!这个力是作用在钉帽上的,老师,它怎么跑到钉尖上来了呢?师请仔细观察,手指和墙壁之间是什么?生只有图钉……哦,我知道了,拇指加给钉帽的力…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师:同学们,大家知道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时用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米、厘米。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米分别大约有多长?(学生比划。)二、导入新课师:如果我们要量教室的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生:用米比较合适。师:如果要量课本的宽呢?(学生答用厘米。)师:要量橡皮的厚度呢?(学生答用厘米。)师:是吗?你知道橡皮的厚度在哪儿吗?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橡皮捏一捏。(学生捏橡皮。)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请看这是放大的橡皮(图略),从上边起量到下边的长度是橡皮的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