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话语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从国内外教师话语的研究历史来看,西方语言学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教师话语的关注,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较晚,多以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国内外对教师话语功能性研究的重点放在以下五个方面:教师话语量、教师话语交互调整的特点、教师提问、反馈方式及母语的使用。但相关研究理论依据多以西方理论为主,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的主要方面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2.
<正>一、国内外研究状况和评述西方语言教学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以比较模式对教师话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研究进一步深化。Pica&Long(1986)对传统采用单向交流方式的英语教师话语进行了分析,得出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缺乏实际交际意义的结论,从而强调了课堂交互的重要性,使得教师话语越来越受到重视。九十年代后,西方语言学家通过对二语课堂更为细致的分析,指出教师话语应为语言学习者在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话语乃至意义争夺的"战场";在西方教育学术界,不同的研究视角透视出"教师专业"的不同意蕴。特质论关注教师的专业特质,冲突论聚焦教学专业的区隔,情境论审视教学专业的生成,关系论则围绕教师"去专业化"和"再专业化"的议题见仁见智。有关教师专业话语情境性、建构性和意识形态性的本土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教师群体活动中涌现的话语,作为教师生活质量和当前教育话语的反映形式,具有日益重要的研究价值。门特话语围绕初任教师和有经验教师的群体活动展开,相关文献研究的回顾体现门特话语分析对教师群体活动和专业发展的意义。通过批判话语分析理论的介绍和门特话语中常用的评课体裁范例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门特话语和教师教育话语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需要话语转型。话语转型的表征体现为规范话语、意见话语、现代话语、后现代话语、专业话语以及生活话语在新课改的情境中相互交织,形成社会民众乃至教师对新课改难以理解的局面。话语转型的成因体现为历史原因和现实缘由,即中国传统教育的不足与西方现代教育难以本土化,课改专家的价值选择与原有课程本身的缺陷。话语转型的实现既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发挥其奠基作用,又要立足生活话语,促进其与专业话语的啮合,还要通过树立课程改革的标志性话语引领话语转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教师话语对于改善教师课堂话语质量、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英语教师真实课堂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及其产生的效果,提出了IR[I1R1(I2R2)]F英语课堂话语模式这一会话策略。  相似文献   

7.
罗晶 《学子》2014,(9):74-75
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研究"(TESOL Journal.1994/4)引起西方学者广泛关注,这说明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者的作用日益得到认识。在中国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提出和推广,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话语。而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论教师话语的失却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育世界里,教师一直被看作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话语的绝对权威,然而教师的这种权威在本质上究竟是怎样的呢?现代教育的产生为教师话语的权威提供了背景,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却丧失了作为独立的主体的个性话语,其话语被淹没在权势话语(权威话语和理性话语)中.分析教师话语权的丧失将对我们正确理解和重建教师话语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话语可以理解为所有参与教育活动者之间的,对教育问题的多元的、复杂的言论、观点以及态度.教师与学生的话语是其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但两者存在差异.教师的话语表现为一种主流的观念意志、一种知识观的权威和教学行为的操控.学生的教育话语表现为无声的言语、个体性的言语和对于教师话语的依附.  相似文献   

10.
孙舒和 《海外英语》2013,(19):52-53
英语教师话语输出的质量和效率,严重影响着课堂生态系统中各教育要素的联系与均衡。该论文从英语教师话语研究的特点入手,简要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研究的现状以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教师的课堂话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是许多国内外教育专家研究的重点项目。教师的课堂话语与日常口语差异巨大,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专业化语言,在语用学视角下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研究有利于解决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语言问题,为英语教学提供更加专业性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话语的失却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育世界里,教师一直被看作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话语的绝对权威。然而教师的这种权威在本质上究竟是怎样的呢?现代教育的产生为教师话语的权威提供了背景,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却丧失了作为独立的主体的个性话语,其话语被淹没在权势话语(权威话语和理性话语)中。分析教师话语权的丧失将对我们正确理解和重建教师话语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之实然,在对兰州市J小学为期两个月的课堂调研基础上,研究整理出小学课堂四类不良教师话语,并分析出各类教师话语背后隐含之教育问题,探究其成因并提出对策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话语转变问题 ,二是制度重建问题。话语转变是指师范教育话语向教师教育话语的转变 ,话语的转变导致了教师教育的培养和培训制度的重建 ,教师质量由学历教育向资格证书制度的转变 ,教师教育管理由微观管理制度向宏观管理制度转变。为了实现制度的有效转变 ,需要建立非政府和非赢利的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与学生的话语是教育话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师生教育话语可以理解为由教师和学生参与的,关于教育话题的各种意见和态度的总和。它具有异质性和同质性共存的特点。教师与学生在对教育问题及其现象进行言说的过程中,体现出教育的公共性,具备了构成共同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哲学发展初期经历了"听着西方讲""照着西方讲"的历程,带来先进思想的同时造成中国教育哲学自我话语的隐匿。我们只有通过"自己讲"才能确立话语主体地位,实现中国教育哲学自我的觉醒。"自己讲"通过"讲自己"而实现,因此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自己讲"作为话语前提,还需要"讲自己"以构建话语的"中国范式"。但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不能局限于传统,也不能自说自话,要注意古今融通、中西融合,凸显出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的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并能够在国际平台上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交流,在对话中得到国际的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科学课程研究领域开始超越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具有理性主义性格的“课程开发式”,走向“课程理解范式”——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研究范式,教师开始运用多学科的话语来解读教学的无尽意义,课程整合就此拉开了大幕。  相似文献   

18.
以郑州市某高校60名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验证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师话语的质量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通过教育实验法、观察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与成绩测试法研究发现: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运用规范教师话语的英语课堂能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与语言能力。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上的话语应该更规范,更灵活多样,更具交互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知识型具有不同的知识观和教育学知识观。立足教育学知识话语的角度,以现代知识型和后现代知识型两种知识型为视角,可以看出教育学知识话语在科学话语、相关学科话语、社会权力话语、西方中心话语等控制下存在着"失语"的危机,后现代知识型视域下教育学知识通过回归日常教育实践可以真正实现让教育学"说"自己的话。  相似文献   

20.
自19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出现了一种话语上的转向,反思、实践、对话、经验、建构、校本、合作……已成为教师教育中的流行用语,这种话语上的转向代表着教师教育的传统范式正在被建构主义教师教育范式所取代。建构主义教师教育范式以导正教师信念、建构教师认同为目标;以实践社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载体,强调教师教育管理中的赋权;以经验性课程为主,在教学上注重反思,倡导案例课程和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