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件双重价值是美国学者谢伦伯格从挑选与保存档案的角度提出的。我国学者从档案利用角度来表述文件双重价值,误读了该理论。原始价值不等于档案第一价值、从属价值不等于档案第二价值。原始价值与形成机关、从属价值与非形成机关和非政府利用者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原始价值和从属价值的区分标准是文件的现行性和非现行性,原始价值相当于现行价值,从属价值相当于非现行价值。  相似文献   

2.
丁华东 《北京档案》2008,(12):18-21
档案及其档案工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说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伴生物,是自然形成的,但它并非是“自然存在物”,而是“社会存在物”。由于档案学研究者分析视野及其意图、旨趣等不同,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及其属性形成不同的看法,并进而形成不同的档案“意象”。这种意向不仅影响到学者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理解,更关系到学术主体(个体主体或群体主体)对档案学理论的取向和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论档案形成的主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副产品 ,它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本文从“档案不能自然形成”入手 ,并从档案的形成过程、档案转化材料的选择、归档确认以及档案鉴定等方面 ,分析了档案形成的主观性 ,指出档案是人类有意识行为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管理自动化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记录开始在电子工作环境中产生,接踵而来的就是大量电子文件的不断涌现,于是,电子档案应运而生.对于如何处理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电子档案能否完全替代纸质档案的问题,成为档案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本质上讲,两者都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只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论档案产品的“主”与“副”——兼与王英玮先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对“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与‘副’产品”的论点进行了争鸣,从档案的定义、人类社会活动的目的、化产品以及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对“文件”一词进行概念梳理,提出在尊重行业惯例的前提下,全面看待“文件”与“Record”的关系问题.此外,按照“概念集合”的思路,对“文档”、“文件”和“档案”兰者关系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文件”在上述概念体系中的定位.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文件概念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应该区别对待,在理论层面上,文件与档案之间是集合归属...  相似文献   

7.
“实物档案”即以实物为载体的档案,档案界对它的争论持续了较长的一段时间。真理越辩越明,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人们对“实物档案”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但“实物档案”这一概念成立与否,却见仁见智。一方面,无论是从实践的角度还是从理论的角度,人们都接受了“实物档案”这一概念的存在。在实践上,各个档案室、档案馆都收藏有不同数量的所谓“实物档案”。由于这些“实物档案”往往与同它一起反映人类社会活动的其他类型的档案在载体形式上不同,具有不同的保管要求,因此,各档案馆(室)一般都采取了将其作为特殊“类型”的档案分开管理和保存的…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计算机网络已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而将人类社会推向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因此电子文件进入档案工作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电子文件,根据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定义是:“通常以代码形式记录于载体,如磁盘,磁带或穿孔卡/带之上的文件/档案,它的文件只能通过机器来利用,并根据来源原则来组织安排”。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无纸化”办公逐步普及,电子文件正日益成为文件的主要形式。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电子文件也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其中有的对拥有者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可转化为档案;同时,电子文件也具有原始记录性,显然电子文件具有档案的本质属性。传统的档案面临着电子文件的影响和挑战。电子文件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只对以下几点进行探讨。一、档案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催生了电子文件这一新型信息记录的时代。目前,电子档案是档案界的热门话题,人们对它的某些属性已有共识。与传统的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具有...  相似文献   

9.
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进行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等活动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它不仅具有参考作用,而且还有依据和凭证作用。其社会价值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档案的前身是文件,文件经过各个环节的运转完成它的使命后便立卷归档成为档案。所以,文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质量。如果文件质量低劣,那么档案质量就“先天不足”而难以永久保存。如何提高文件质量以确保档案质量呢?我们认为:应首先提高领导干部和文秘人员的档案意识。即:使领导干部和文秘人员在文件的起草、修改、签发、打印、复印…  相似文献   

10.
凡是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文献都是文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关于档案属性的研讨中,有不少问题涉及了对文件概念的认识。比如“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和“档案并非都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两种观点的对立,我们认为就在一定程度上源自对文件概念认识的歧异。伍振华同志在2000年和2001年连续写了两篇文章论述“非文件文献”也有原始记录性①。我们觉得也是因为他对文件概念外延的认识与其他一些人不同才会得出如此的结论。事实上,不论是在我国档案界还是在整个社会,对文件概念认识含混不清的绝非个别。为此,亟有必要澄清文件概念的内涵,以便正确界定其外延究竟有多宽?这既将为档案属性的…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档案学理论中,来源原则是“一切原则中的原则”。正如德国档案学者布伦内克所说,随着来源原则的完善和发展,它逐渐被公认为既是档案整理原则,又是组织原则,也是研究原则。这一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更为普遍的表现形式是全宗理论。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档案理论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同一档案全宗的文件不能分散,不同档案全宗的文件不能混淆。从理论渊源看,我国的全宗理论是在前苏联档案界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莫斯科公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源自于来源原则,是以来源原则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谈谈“文件论”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所谓“文件论”,就是有关文件的理论。它主要是研究文件的性质与功能、形成与运动规律,文件的综合管理以及与档案关系的理论。张昌山在《略论“大文件学科”》(《档案学通讯》1997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新的文件理论中最值得注意的有两种:一是国外学者提出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二是国内学者提出的‘文件论’。‘文件论’是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综合起来看,‘文件论’既从纵向描述了文件运动的过程性、阶段性及互动性,也从横向考察了文件现象的多样性、多元性和普遍性;既从表层肯定了文件存续所必需的体式与程序,也从深层揭示了文件的基本属性和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一、档案与校园文化 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的直观描述是分类保存以备查考的文件和资料.可见档案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传统的档案学理论中,对档案较为公认的定义都强调档案记录的原始性,亦即档案所记录的信息与记录载体的原始同一性。过去长期的工作中,人们也是以原件为中心实施对档案的管理,从而形成了一种档案就是原件,原件是档案的本质或最重要特征的观念。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及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不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从档案要素前置的必要性、依据、概念、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文件规范化形成中的档案要素前置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在现代信息环境中,对文件的控制可以直接通达文件形成的源头,使档案要素前置的设计有了可操作性;节能提效、无缝衔接的“文档一体化”和文件“档案化”管理等需要使档案要素前置具有时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档案要素前置就是将档案要素前置于文件要素之中,使文件档案化的核心概念;提出了前置档案要素的四大类基本构成,即文件格式要素、文件流程要素、档案管理要素和元数据要素;提出了遵循文件形成规律、满足“档案化”条件和系统直接归档能力的三大前置原则,以及从顶层设计到文本制作到系统落实的操作方法和路径,为文档管理源头控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电子文件已被越来越多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广泛地运用于各类社会活动,由此转化而来的电子档案数量越来越多.电子档案以其本身固有的属性,给以纸质档案为主体的传统档案管理理论带来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档案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记录和见证,同时又是承接历史文明的重要介体。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反映着人类文化的基本特征。档案的载体形态,档案的形成与管理,乃至档案的开发与利用等各个环节和层面。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文化取向。因此,对档案文化的界定就应该从档案的形成、管理,以及开发利用等每个环节去把握,从其在社会和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去把握。那么,如何看待档案文化在社会大文化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呢,我觉得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为解读文化遗产提供凭证,二是充当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三是为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四是教育人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档案学者何嘉荪教授在《从世界范围研究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区别》一文中认为,“文书处理完毕”、“历史性”、“原始性”、“具有保存价值”、“发挥作用是否相同”等都不是文件与档案的本质区别,只有“档案是人们按一定规律特地保存起来的文件”1才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笔者认为,文件与档案有本质区别的认识是值得探讨的。一、文件与档案是两种事物还是同一事物对这一问题,我国档案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部分学者认为文件与档案“两者是同一物体的不同发展阶段,是行使不同使命、是有区别的两种事物和两个概念。”2“文件转化为档…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档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关系被人们认识得越来越全面、完整,就必然与人类情感生活最丰富的领域———文化联系起来了。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确立了其在我们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而,探讨档案与先进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发挥档案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这是我们档案界面临的新课题。一、从档案文化价值确定档案与先进文化的关系。档案的文化价值是由档案的内外两方面特征的文化属性决定的。首先,从外部特征上考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档案的来源、文件的证据类别、档案凭证属性的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认为 :文件不是档案的唯一来源 ;文件不是物证而是书证 ;档案凭证属性的真正来源应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 ,即档案所记录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