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为地方服务的重要内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开展政府舆情信息服务从无到有,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典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文章对我国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从服务历史沿革、服务内容、服务产品以及服务评价进行归纳,总结成果,分析问题,提出基于当前现状的服务对策,帮助图书馆提高舆情信息服务能力,促进图书馆政府舆情信息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吉林省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针对服务项目——《吉林文化舆情参考》开展用户调查,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研究,分析了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对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如何为地方政府提供媒体舆情的监察与分析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讯时代,掌握媒体舆情可以帮助地方政府了解社情民意,进行科学决策。该文分析了地方政府对媒体舆情掌控的需求,并结合广州大学图书馆为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媒体舆情信息服务的具体实践,探讨图书馆如何构建面向地方政府开展媒体舆情监察与分析信息服务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指出当前舆情信息工作已成为政府部门了解社会状况的重要手段,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服务机构一直参与其中。通过总结目前我国图书馆舆情信息工作的主要形式,分析面临的困境,从多角度探讨构建区域性图书馆舆情信息工作联盟的设想,包括可行性分析、确立公共图书馆的主体地位、其他类型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以及舆情信息工作联盟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为舆情信息工作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舆情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情信息日益重要,研究与开发舆情信息,有利于政府开展舆情信息工作,有利于图书馆开展政府舆情信息服务。国内舆情研究主要包括概念界定与辨析、舆情信息工作、舆情机制、网络舆情等,国外主要是舆论主客体、民意调查以及舆论、媒体和决策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舆情对比评价,为舆情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为地方政府提供的媒体舆情信息服务主要包括舆情监测及预警、舆情信息提供、舆情信息保障、舆情信息跟踪、舆情分析、决策参考等服务.在目前服务的基础上,要注意引入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分析;打破舆情分析选题的地域局限性,在做好被动服务的同时,应开辟主动服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图书馆网站和文献调研方法,调查分析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副省级城市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服务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研究中美图书馆社会信息服务文献,归纳我国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服务内容、服务对策、政府舆情服务和美国社区信息服务、电子政府服务等研究成果,对中美图书馆社会信息服务进行简要评价,为图书馆社会信息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总结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决策内参舆情信息服务的实践,通过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和舆情数据库建设两个方面,探讨图书馆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和新技术在舆情信息服务领域占一席之地,思考舆情信息服务将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讯服务的主要机构,受信息爆炸的冲击不言而喻.而在海量信息中,舆情信息特别是网络舆情信息,则对图书馆资讯服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而揭示时代赋予图书馆资讯服务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技术发展使网络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主体与受众融合,传播渠道与方式多元,传统传播流程被改变;网络舆情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个体成为网络舆情形成和扩散中心,政府“把关”功能严重削弱,出现传播权滥用与“网络串联示威”。新媒体技术还给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信息采集数量巨大,信息分析难度增加,舆情预警时间缩短,舆情应对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12.
郭超 《晋图学刊》2014,(2):11-13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使得网络俨然成为了舆论重要的发源地。网络舆情的出现使其成为了网络社会的焦点,新形势下政府正确应对网络舆情事关党的执政善政之大事。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了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实施电子政务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桂珍 《图书馆论坛》2003,23(1):65-67,121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办公事务的网络化和数字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电子政府”的运作效率也空前提高,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做法,从我们的实际出发,按照“总体统筹,分工负责”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探讨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的理论模式,旨在指导政府部门有效实现公众参与数据开放的政策目标,以及推进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议题的研究进展。[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同时以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构建并实证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公众参与模式。[结果/结论] 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公众参与可从理论层面构建为告知型参与、咨询型参与、合作型参与和授权型参与4种模式,其核心涵义分别是政府向公众传达信息、政府咨询公众意见、政府与公众平等合作、政府与公众共同治理。这4种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理论模式一方面在政府意图、主导力量、信息流动、公众信息知晓度和公众自治程度方面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另一方面从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实践案例中获得良好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探讨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的理论模式,旨在指导政府部门有效实现公众参与数据开放的政策目标,以及推进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参与议题的研究进展。[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同时以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构建并实证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公众参与模式。[结果/结论] 政府数据开放中的公众参与可从理论层面构建为告知型参与、咨询型参与、合作型参与和授权型参与4种模式,其核心涵义分别是政府向公众传达信息、政府咨询公众意见、政府与公众平等合作、政府与公众共同治理。这4种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理论模式一方面在政府意图、主导力量、信息流动、公众信息知晓度和公众自治程度方面存在明显的特征差异,另一方面从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实践案例中获得良好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6.
政府形象传播与民意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形象传播的指向虽然是社会公众 ,但其本质是处理民意 ,也就是了解民意的实质 ,判断、预测民意的走向和后果 ,为政府施政既创造有利的民意环境 ,又扭转不利的民意环境。民意以社会普遍和整体的认识 ,准确揭示周围环境的内在联系和现实世界的发展趋势。政府既要学会从舆情中察民情、识民意、知民心 ,更要做到及时调整政策 ,顺民意 ,合民心。善于驾驭和把握舆论的方向、善导民意是政府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寄存工作在我国刚刚兴起,但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已较为完善,如美国的联邦寄存图书馆计划(FDLP)。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政府信息寄存工作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FDLP面临的困境对我国开展政府信息寄存工作有所启发,我国政府信息寄存工作应以政府为主导,全国共建共享政府信息数据库,发挥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固有职能,以此顺应数字信息存取和网络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从统计数据出发对网络舆情与政府的密切相关性进行论证,围绕网络舆情的特性,提出知识本体、知识需求本体和知识节点的相关概念,并依据知识场原理构造网络舆情的需求空间模型和政府知识本体的空间模型。基于知识网格和知识地图的技术,建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知识节点层次模型和政府知识服务网络的物理拓扑图,解决网络舆情知识供需之间匹配与互联的结构性问题,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民意表达新通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论开辟了反映民意的新通道 ,并将互动扩展到媒体之外 ,促进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它不仅为政府了解民情民意开启了一个视野宽阔的窗口 ,也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使政府领导者能够更多地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世间百态、发掘民间智慧、看到来自网上的建议和批评。然而 ,网络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其不平衡的一面 ,它代表民意的程度还毕竟有限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designed to assess the current state of electronic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from both the specialist and the user viewpoint. The first survey,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government documents staffs' level of commitment to and opinions of electronic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was distributed in electronic format to subscribers of GOVDOC-L, a listserv for specialists dealing with government documents. The second survey, designed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user's point of view, was conduc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Documents Library. This article synthesizes earlier studies and articles on the topic to show that while the consensus is that electronic access represents a positive, beneficial move toward providing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o a wider audience, there is also an acknowledgment that there are many inherent problems that have not been addressed adequat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