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蕊 《传媒》2015,(18):51-53
戏曲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涵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大众文化的代表,戏曲的传播方式经历了"从戏台到电影、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变迁".新媒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戏曲的传播方式,还丰富和拓展了这一古老艺术的表现形态.当电视媒介与戏曲艺术结合,形成了戏曲类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电影、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视觉文化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网络媒介凭借其技术和传播的优势,对当前视觉文化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下,视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从媒介视角审视,文化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形态。当今社会由视觉文化所主导,而视觉文化正在经历虚拟性转向。从19世纪的电影到20世纪的电视再到今天的互联网,动态的、综合的视觉文本传播、接受和理解已经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但值得警惕的是,相较于口语文化和印刷文化,视觉文本所产生的“惊颤效果”和视觉文化的虚拟性转向,可能会导致人们想象力与现实感的迷失。  相似文献   

4.
李宇  巩向飞 《传媒》2015,(4):14-16
移动互联网为电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和播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在逐渐改写电视的概念.从电视传播的特征来看,移动互联时代的电视呈现出业务融合化、节目碎片化、播出社交化和终端多屏化的特点.当前,移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还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并影响传统电视的产业生态、运行模式和竞争格局,并逐步改写电视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初开始,宣传画逐渐成为苏联政治宣传的重要媒介形式.这种媒介形式与照片、电视等图像媒介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和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图像传播具有相似性.宣传画(招贴画)具有三个明显的传播技术特征:非再现、可复制和互动深观.这些特征要求宣传画具有特定的视觉形式,这些特征和形式符合政治宣传的需要.苏联时期政治宣传画的实践,可...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21,(3):73-83
电视的未来考古,是电视媒介考古和电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电视媒介的技术特性,使其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作为人类曾经最为亲近的"视觉机器",电视未来的失却中依然潜藏着可能。从"动态视窗"到"全知视觉",再到"交互视界",电视未来一般想象形态的流变与人类社会的媒介化进程相同构。电视的未来考古研究,即是从"过去的电视媒介"中发现与译解电视未来想象的文化密码。虚拟媒介考古学和未来考古学等理论资源,为其研究的路径及方法制定提供重要参照。作为电视史研究的新视角,以中国电视为例进行未来考古初探,有助于在回思过去中重识当下,进而开拓未来寻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战迪 《现代传播》2019,(3):105-109
在数字互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下,移动音频产品异军突起,创造了惊人的产业奇迹,作为传媒艺术的试验田,其前沿的媒介性、大众参与性、科技性特征与传统艺术形态对举,别开生面。对移动音频产品的本土经验进行深入探索,不仅延展了传统广播产业的理论与实践范畴,更为产业美学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绝佳的现实蓝本。此类产品不仅促成了听觉文化的复兴与推广,更以"破碎的整体感"整合了后现代语境中的媒介文明,实现了技术驱遣下"品位共同体"建构。  相似文献   

8.
当代视觉文化艺术是在电子视觉传播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视频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运用,现代传播媒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艺术也与"数字"联姻,并对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今,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持,以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兴起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媒介格局.在这种新的格局中,传统的电视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新的传播革命迎面而来,传统的电视媒体该走向何方?本文以为:电视应走文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电视艺术作为一种当代大众审美文化 ,充分利用了现代高科技的成果 ,长时间以来 ,对电视技术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技术是艺术的辅助手段层面上 ,技术被理解为一种创作手段。随着大众审美文化的兴盛 ,大大地推进了人们对技术的认识。当前 ,电视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审美文化艺术的技术化与技术的艺术化代表了对电视技术认识的两种趋势 ,本文拟对大众审美文化背景下的技术批评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传播技术改变了电视剧文化再生产的过程.电视剧作为复制性艺术的属性被传播技术强化了,媒介促使其生产的模式化,成为一种"仿真"的过程.与此同时,互联网传播技术强化了电视剧传播中的文化区隔,这和产品提供方式与观看方式的改变存在直接联系.电视剧参与媒介环境的塑造,互联网传播技术的互动性促进了文化资本的内化.文字符号的参与为电视剧文化再生产中理性因素的提升创造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介技术的视觉化,媒介呈现方式由"景观化"向"奇观化"转变,本文在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介奇观"论的基础上,以当代电视文化奇观——《我爱记歌词》为个案,论述电视媒介对于奇观的塑造,继而分析其媒介背后的动力根源,最终试图对电视奇观乃至媒介奇观进行辩证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电影、电视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证实了先哲们所言不虚:图像日益胜过语言并占据了当下文化形态的主导地位,一种倚仗视觉的文化传播形态正在改变着人类现实的生存方式.而网络媒介凭借其技术和传播的优势,对当前视觉文化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媒介的广泛普及,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像化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觉美感的需求,以及消费社会商品价值的符号化追求,共同为视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搭建了舞台。尤其是在消费主义语境之下,视觉文化往往打着审美的旗号,以追逐商业利益为目的,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大肆宣传。而以视觉传播为主的电视文化在构建消费社会独特的文化景观的同时,也成为最主流的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薛佳鹏 《视听》2022,(5):138-140
在多元数字媒介大融合的生态环境下,微电影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媒介,它不可避免地要与移动互联网之间形成共栖关系,并通过与短视频形式的互渗,构建出新的审美标准和生产机制.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发展增强了移动端口宽带的传输承载量,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极致的应用体验,致使短视频大量涌现.媒介的不断融合以及小圈层文化的兴起,使得微...  相似文献   

16.
李颖娜 《新闻传播》2009,(12):36-36
电视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又是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要与文化消费的精神生产系统。电视语言的实质.是人类视觉和听觉的问题.是指电视用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非线性编辑作为电视编辑的艺术语言形式.在丰富电视语言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央视春晚联手支付宝公司推出了"咻一咻集红包福卡"的活动,凭借互联网强大的连接能力,实现了传统电视媒体与观众有效的双向互动,电视、移动、PC端的多屏互动也使得电视媒体、广告主和用户各有所得,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央视此举也加快了电视媒介生态的重构。作为媒介融合的典型案例之一,本文拟从传播学视角对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活动进行解读分析,并探讨互联网对电视媒介生态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手机电视短剧是一种新型的媒介技术和艺术形态,后现代语境给予了手机电视短剧诸多后现代特征的同时,也形成了传播上的悖论.本文对后现代语境中手机电视短剧的特征和传播特点进行了解读,在揭示特征的同时显现其薄弱环节,以利于手机电视短剧的重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开始于2005年,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三峡大学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将大学生的移动互联网媒介接触分为三个部分,即移动互联网使用的基本状况、使用的内容状况和使用的服务与安全意识,调查问卷是从接触和使用媒介、认识理解媒介、评估媒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的.在调查样本的选取上,主要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答卷377份,缺损123份.  相似文献   

20.
张永洁 《青年记者》2006,(10):75-7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不仅仅作为一种机器,且作为一种文化影响甚至支配着大众。电视艺术是作为当代一门全新的艺术形态,它以数字电子视听技术为依托,把声像动态地结合为一体,借助电视系统对人的精神、情感、理念进行艺术化的显现和演绎。《电视诗歌散文》是洋洋大观的电视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