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通过移动软盘驱动器的零磁道定位器,使局域网中的单机软盘驱动器按照自己的标准读写软盘,是防止计算机"病毒"从软磁盘侵入网络的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UHF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的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UHF(Ultra High Frequency)和HF(High frequency)这两种工作频率对RFID应用在读写速度、读写距离、系统价格、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叙述了汕头大学图书馆进行"UHF RFID图书馆应用试验"的内客及过程,并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UHF 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优势及特点.  相似文献   

3.
20年前,激光照排技术的横空出世让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如今,随着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数字技术又在出版业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主流网络媒体要勇于担当"网络谣言扑灭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民意表达更加容易,但也为网络谣言更迅速传播创造了条件.在互联网广泛普及所创造的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如何看待网络谣言的破坏性?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面对网络谣言,主流网络媒体该如何作为?西部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多起网络谣言事件中主动承担起了"谣言扑火者"的角色,让很多网络谣言在及时准确的报道而前"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5.
进入web2.0时代,便利的网络操作技术让"全民写作"具备了可操作性,由此衍生了"公民新闻"这一全新的网络概念."公民新闻"的诞生首次促使部分新闻发布的权力规模化地转移到普通民众的手里."公民新闻"在内涵和外延上给传统的新闻概念带来了冲击、对传统的主流媒体施加了微妙的影响力.如何应对这种影响力带来的利弊,是主流新闻媒体难以避免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24):65-72
互联网阅读早已成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常态。从阅读史的视角看,研究一个时代"谁在阅读"、"阅读什么"、"怎样阅读"等问题可反映社会的深刻变革。网络超链接文本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体验,并由此重塑人的思维模式,进而改变人类社会的传播形态和组织样貌。互联网技术通过传播"赋权"使人人都成为"读写者",在消弭了时间逻辑的多维网络空间里,网络阅读与网络意见表达呈现出再加工、碎片化和浅思考的特征。本文从阅读史的视角去探讨我国网络意见表达的生态演变,并探析在当前社会化媒体构筑的社会图景下,网络意见表达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艳照门"事件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集到网络名誉权保护的问题上,网络时代的名誉侵权案具有区别于传统侵权案件的特殊性.面对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公民的名誉权保护遭遇新的挑战.网络侵权案件的责任如何认定以及网民如何避免侵权等都是需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读写困难"的概念、主要特征以及专业机构的干预训练方法,从培训员工、建立"读写困难"服务QQ群、与专业团队合作三个方面阐述了面向"读写落后"儿童开展辅导训练的准备工作,最后提出了少儿图书馆针对"读写落后"儿童辅导训练的课程设计,希望能为我国少儿图书馆开展"读写落后"辅导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打造网络影响力:“冷媒介”时代的电视节目生存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凭借其强大的传播优势正在让自己成为"热媒介",而电视则在网络的冲击下成为"冷媒介".网络影响力正在成为影视节目内容流行的风向标,是对以收视率为标准的节目评价方式的有益补充.打造强大的网络影响力是电视节目在"冷媒介"时代生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网络歌曲走进了公众的音乐视野,与传统音乐不同的表达方式似乎奠定了网络音乐"俗"的本性.然而近两年来,网络歌曲俗得有些离谱了,有些甚至低俗、恶俗.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裂变式发展,让更多的个体与技术相连接、与数据相融合,不仅重塑了沟通交流中的时空观念、行为方式与思维特征,而且带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复杂化舆论态势,极易形成网络舆情.那么,如何认知新时代的网络舆情,其又经历了哪些的呈现阶段?如何基于大数据思维提升网络舆情管理能力?这些问题已成为业界和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9年,5G新传播的呼声不绝于耳,更早的时候,在2018年,圣地亚哥3GPP会议确定了第一个5G标准。相对于4G而言,它是网络传播技术"质"的飞跃。5G当前,作为用户,不只是一秒钟下载数十部电影的高速率,更多是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其高可靠、低时延,让无人驾驶和远程技术与我们更接近;同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将形成更开阔的物联网,让智慧城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网络发展的速度超越了任何人的想象.同样.网络又带给了人们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口号终于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网络已经成为了信息化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的每一步发展都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最近红得一塌糊涂的"人肉搜索"。说"人肉搜索"可爱,主要是因为这种互动型平台的出现把WEB2.0发挥到了一个极至。而"人肉搜索"的可怕之处,不完全在于它"搜查"的彻底.而在于它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以及被搜索人的"有口难辩"。客观地来讲."人肉搜索"本身谈不上是一件坏事.即使是本文提到的这种"可怕的‘人肉授索’".依然未必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最起码,他有效地把网络和现实世界结合了起来.让网络更加人性化.也让现实中发生的事件能够更快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传播出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肉搜索"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什么事情该被搜索.什么样的人该被搜索。这种搜索该怎么进行,又该怎么公布!  相似文献   

14.
蔡明可 《传媒》2013,(2):44-46
"边界"几乎是所有管理大师在管理学上遇到的难题,它往往让人联想到藩篱、垄断或者官僚作风,而"无边界"则更容易让人联想到融合、通力合作、以及对于市场信息反馈的敏感性.融合"无边界"将是传媒产业发展的未来走向,我们应当更多地去关注传媒产业无边界的趋势,并思考如何在"无边界"探索中获得新的机会. 从线上到线下——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在2012年广东互联网大会上,据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透露,截至2012年三季度,我国互联网用户达5.5亿人,同比增长44.1%.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作为了解信息、浏览新闻、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 网民行动力的增强.2012年的网络舆情上演了一幕幕大戏,网络舆论的汹涌与中国民主化进程相得益彰.数字化和网络化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网络舆论场不断繁荣和分化,网络行为向线下不断延伸.除了北京"7.21"特大暴雨时的微博互救外,群体事件的爆发也能追溯到网络,比如,网络舆论从仇富仇官的匿名怨骂转向捉贪涉政的现实行动,这表明网友已经掀起线下行为表达的浪潮.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表明立法机关关注到了虚拟世界的安全直接影响现实社会的稳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互联网领域信息安全直接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  相似文献   

15.
"网络暴力"一词在人们看来并不陌生,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暴力事件也很多,比如"高跟鞋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等。《人民日报》总结了网络暴力的三大特征:1.以道德的名义,恶意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2.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隐私),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3.在现实生活中使当事人遭到严重伤害并对现实产生实质性的威胁。①在2012年7月6日上映的电影《搜索》中,女主角叶蓝秋因为"公交车上不让座"事件遭受网民的"人肉搜索"与集体讨伐,最终在巨大压力与绝症的折磨中选择了自杀。叶蓝秋的遭遇十分符合网络暴力的特征。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迅速被全国知晓并且让人们对一个身患绝症的女孩不依不饶呢?  相似文献   

16.
赵海霞  王刚 《今传媒》2007,(10):44-45
在全民都在谈网络、用网络的时代,快捷的生活让人们期待高效的信息和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网络、移动传播的"手机报"等新兴媒体近年来发展势头也是很猛,甚至有人曾预言"新旧媒体已经到了'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境地,传统媒体必将在这场博弈中惨淡收场".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报业市场,已让不止一位报人感慨:"报纸的发行量未来只有下降,没有上升."就连许多新兴媒体的大腕也在纷纷预测报纸的"死亡时间"表. 网络的迅速发展,让我们认识到了科技对传媒的巨大影响力,更让报纸从业者,尤其是国际、国内新闻版面的编辑人员产生巨大的压力.我们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必须有一种危机意识,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构建独特的话语方式.这里想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集部词别集类著录山东省图书馆藏王献唐校补并跋清钞本<风人松八十一阕>一卷,题明雪蓑子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未收.是书一册,半页八行十九字,黑口,左右双边,无格.钤有"献唐手校"、"双行精舍鉴藏"、"世业耕读"、"南园书室"等印.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与社会舆论的互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显示其影响力是在被称为"网络舆论年"的2003年.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进一步改变了普通大众从电视、报纸获取信息的习惯,也改变了对互联网信息惯有的不入流、缺乏可信度的偏见.传统媒体在非典疫情前后报道的截然相反的立场,让公众对其公信力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20.
姜楠 《东南传播》2018,(8):78-80
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最鲜活而显著的表征便是网络舆论的不断涌现.互联网络搭建并给予了公众实时互动交流的平台,在web2.0技术支撑下快速集成的"观点的自由市场"既可以推动政治建设与社会稳定,又可能引发网络暴力,危及社会安定.网络舆论的演进是一个以层次为中心的传播过程,而"认知失调"、"信息不对称"、"价值累加"是影响网络舆论走向的关键节点,成为推动网络舆情演进的结构性与系统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