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创制亲近性文本:跨文化有效传播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精神文化传播的文本角度提出 ,创制“亲近性”文本是实现跨文化有效传播的重要基础。这种亲近性主要是指 :文本的表达方式与文化解读者期望的方式相一致 ,与其思维方式相一致 ,与其解读心理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融合传播走向深化,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的过程中,应将时政新闻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全面创新时政新闻的个性化解读形式。为此,对时政新闻如何拉近受众距离展开探讨,从形象化、生活化、社交化、亲民化四个层面论证了个性化解读时政新闻的语言形式,从H5页面新闻、短视频3D设计和手绘风格、动态页面互动、跨屏互动立体场景等层面提出了全新的时政新闻个性化解读的视觉呈现方式,对时政新闻解读文本结构提出了个性化标题、个性化导语、个性化主体、个性化结尾等建议。希望对提高时政新闻融合传播效力具有积极作用,扩大时政新闻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申林  史文思 《传媒》2020,(10):49-52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与融媒体环境相适应呈现出新变化。时政新闻主持人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下塑造适宜的媒体形象,是亟待研究的问题。随着时政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主持人的作用更加凸显,消弭与受众间的距离感,不断加强互动是主持人塑造亲近感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央视主持人康辉的Vlog为例,探究时政新闻主持人如何改变播报方式,拓展报道范围,打造IP化和“超链接”化的媒介形象,使其更加人格化、多元化、立体化。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者之间无论是从创作的风格、关注点和创作对象等多个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首先对于时政新闻来说,最重要的关注点在于党政机关和领导层所表达的当前社会政治和社会问题所提出来的相关建议以及策略,而民生新闻则更多的是将关注视角集中于基层的普通群众.总的来说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之间是各司其职,没有更多的交集.但是随着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民群众对于媒介平台的参与程度日益提升,如何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当前电视台需要思考的关键所在.本文的研究就基于地市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放模式,探索目前地市级电视台如何将时政与民生新闻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王志红 《传媒》2021,(12):72-73
新媒体时代,传统时政新闻报道如何"破圈""出位"?湖南日报"湘伴"微信公众号深耕时政新媒体领域,始终追求"快一点的新闻时效、深一点的背景解读、新一点的文本表达",从理念、定位、内容、文本等多维度展开创新,构建了一个权威、快速、开放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其实践经验为传统时政新闻创新转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是媒介融合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了这一发展趋势,传统的时政新闻传播方式已难以适应现阶段受众对时政新闻的获取需求,因此必须对时政新闻传播路径进行创新与完善,进而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文章主要针对媒体融合背景下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创新发展相关内容作出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媒介批评的文本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批评是用解释学的方法对媒介和新闻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剖视文本把媒体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或新闻的意义提示给受众。新闻文本是一个思想载体,对这个文本世界的充分体悟和分析,才能使人们达到对媒体和新闻的真正理解。克服文本与解读者之间的陌生和距离,和文本融合在一起,从而同化文本的意义,并创造另一个文本,把批评的见地和机智表现出来,是媒介批评的完整过程。媒介批评最终要对媒体和新闻作出解释,再现和重构记者的意指,揭示潜藏的文字背后的原意和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怡华 《传媒》2021,(3):68-70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加速,我国时政新闻的报道与传播也在变革.以《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三大官方媒体高度重视融媒体建设,全面更新表达方式、满足受众信息需求,以全新视角诠释了我国的国家政策和发展成就,夯实了主流媒体政治传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文章以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央视新闻《V观》栏目的传播特征,以期对媒介融合趋势下时政新闻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电视时政新闻是传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报道政治领域新闻事件的重要形式,在电视时政新闻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电视时政新闻传播有效性的提升,因此,本文在对电视时政新闻发展现状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电视时政新闻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融合新闻演变成文本、图片、视频、音频、三维动画及互动手段于一体的“跨媒介新闻”,其叙事模式、策略、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当然,这也是对媒介传播与媒体格局变化的“自适应”。  相似文献   

11.
媒体融合语境下,技术的不断创新变革,使得新闻的可视化报道逐渐成为常态,并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尤其是在全国“两会”等重大时政新闻报道中表现更为明显.时政新闻报道是我们日常报道中的热点和焦点,但往往也是难点.如何让时政报道在解读国家大政方针、重要议题时,通俗、易懂、接地气,这是长久以来主流新闻界期待突破的问题.而当可视化触碰时政报道,全国“两会”报道便别开生面.为此,文章选取了人民网等七家媒体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可视化报道产品作为研究样本,着重分析了其可视化产品的话题分布、话语特征、表现形态等特点,以探究当下时政新闻可视化报道的创新路径和提升空间,为时政新闻融合报道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实现路径的研究,首先,阐述媒介融合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将面临传播局限性挑战、受众逐渐流失挑战、内容滞后性挑战。最后,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为实现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给出孕育新媒体思维、加深对广播新闻内容的解读、构建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形式等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是对时事、政治领域题材的新闻报道.着重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国访问、国内视察、外交礼节上的迎来送往等活动及重大的政治活动,如党代会,人代会等.时政新闻中大部分是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4.
游琪 《新闻前哨》2022,(5):37-38
加拿大传播学者伊尼斯认为新媒介必然催生新生态.全媒体时代下,许多新兴媒介产品风起云涌,Vlog、H5等媒介产品的出现,丰富了时政新闻报道方式之余,更是衍生了新的传媒生态.传统电视台不再具有垄断信息的地位,时政新闻主持人需要全方位打造自己的媒介形象,从而反向赋能其所属的媒介组织.  相似文献   

15.
刘艳 《东南传播》2016,(4):89-91
媒介融合在当下可谓是传媒界研究的一大热点,并且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的成效可见一斑。微信平台成为媒体争夺话语权的舆论场,其中,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就是微信公众号。传统媒体的时政类公众号的崛起,是微信公众号领域的一个特征,那么时政类公众号中的时政新闻又该如何突破传统报道思维,走出适应新状态的思路呢?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始于技术领域,兴于实践领域,思于学术领域。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新闻学研究的中心议题被激活,由此丰富了传统议题,延伸了新的议题,主要包括:学术价值、朴素理论、新闻融合、新闻生产、新闻定义、人本主义、公共利益和新闻教育等。围绕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深入研究现实社会客观条件下媒介融合发生的必然性,以及媒介融合对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必将使新闻学研究实现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7.
时政新闻是新闻体裁中的重要一类,是实现党政机关与受众沟通交流的桥梁。全媒体时代,由于多种媒介的融合发展,因而使得新闻采编的表现更为多元化,如何结合时政新闻的发展特征,全面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已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面临的发展瓶颈作简要探析,同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相应的创新策略,为时政新闻写作创新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朱瑞娟 《青年记者》2017,(13):45-46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包括新闻机构在内的新闻内容生产者需要通过不同媒介平台向用户传递新闻文本.尽管不同的媒介可以讲述相同的“新闻故事”,但是媒介形式会影响故事的叙事方式.①与此同时,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乃至多向互动的新闻传播场景中,受众体验也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提出挑战.新媒介技术的变革改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也在重构新闻叙事.新闻叙述范式的创新更被列为全球新闻传播业三大发展趋势之一.②在未来的发展中,包括VR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必然对新闻业的发展带来更为纵深的影响,如何在新的技术平台讲好新闻故事,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关于新闻教育的研究中,具体涉及媒介融合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尚不多,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相关实践的缺乏,进而影响到相关理论的提炼.木文在宏观简要介绍了美国新闻传播院系媒介融合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动因后,依循案例研究的逻辑,深入"故事的背后",着重对在此领域较有典型性的南加州大学新闻系的媒介融合课程建设和改革以及其中的经验教训做了"深描"和解读,从而使读者能知著见微,"知其然和其所以然",以对我国蓬勃发展的媒介融合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切实可操作乃至可模仿的参考,最终有利于我国该领域的实践和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20.
时政新闻历来是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也是媒体之间展开新闻竞争的制高点.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走基层·我这十年”、“喜迎十八大走基层·行进中国”系列报道丰富了电视媒介对重大时政新闻预热报道的形态,在报道形式上以“走基层”报道为采访路径,开启了电视重大时政报道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