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播学自西方传入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已经30多年了,现在是到了对西方传播学的理论和知识谱系进行辨析的时候了。这样的辨析有助于在社会科学基本观念和方法论层面讨论传播研究的基础问题。更进一步,也有助于反思中国的传播研究自身的立足基点、特色定位、发展取向和社会效应问题。众所周知,功能主义从孔德创立社会学理论以来就是社会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摇滚乐历来都是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亚文化形态。在传播学视角下,摇滚乐的迅速传播不仅印证了传播学的某些理论范式,也拓展了传播学的理论外延。本文探讨了摇滚乐的传播模式和其与传播理论之间的联系以及摇滚乐的传播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传播学研究中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三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只能在认识活动中从"经验事实"出发去建构传播理论,独立于认识主体的纯粹的客观自然事实和客观社会事实都是没有意义的;不应该将"说明"和"理解"非此即彼地看待,用什么方法、如何用乃至各种方法如何互补地发挥作用应依赖于认识主体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客观规律和传播理论分属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范畴,前者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者是传播学者对客观规律的主观认识,传播理论不能代替传播的客观规律。在传播学研究中,某一不变原则是不存在的,任何方法论思想都不是永久和普遍适用的,对传播学方法论应坚持多元的、互补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余飞 《传媒》2017,(19)
音乐传播是人类音乐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重要社会活动之一.通过音乐传播,人与人之间形成交往和联系,进而形成统一的社会群体和文化.因此,音乐传播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音乐媒介和音乐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针对音乐传播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作为一个新兴学科,音乐传播是音乐学和传播学相结合的产物.音乐学和传播学的联系在于两者都关注"传播",但是两者也有明显区别,即研究对象、研究领域都有所不同,而这又造成了不同的文化属性.音乐传播学是在音乐学发展的过程中诞生的新学科.在当前国内针对音乐传播学研究中,中国传媒大学曾遂今教授所著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一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具有学科创建性,是国内唯一一部系统论述音乐传播学的著作.作者从音乐传播的基本问题、学科建设、社会规制、音乐文化产业和音乐媒介几个重要方面,对音乐传播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当前音乐传播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9,(1):71-78
传播的非物质性是传播学研究的主导性本体论基础,即认为传播是建立在人类认知、思想、语言和象征等基础上的文本性的、精神性的、非物质性的活动。近年来,随着数字时代技术、空间、身体等问题不断受到传播学界的重视,传播的物质性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其中,媒介理论以一种区别于主流传播学研究的视角审视和讨论传播的物质性问题,试图扭转传播学的文本中心主义倾向。在媒介理论的视野中,媒介并非只是指向内容、机构以及形塑这些的社会力量,而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和中介物,在技术条件上提供了跨越时空的联结性,开启了人类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意识,建构了人的主体性意识,并成为形塑日常生活场景与文化实践形式的物质性动力源。  相似文献   

6.
别君华 《现代传播》2019,(11):32-36
以智媒传播中的人机关系问题为起点,通过引入技术哲学的理论资源,以及梳理人机融合的现实语境,归纳了智能化实体人、智能化虚拟人和类人化机器三种人机融合形态。基于对主流传播学视阈中有关人机二元对立的理论预设的反思,进一步指出并辨析了智媒传播中的人机融合在主体观念、身体-技术关系和传播实践三个关键维度的变革意义。人机融合作为跨越传播学与技术哲学的重要问题,最终指向的是有关人类新的生存形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信息传播与人类的历史一样长久,但对传播现象的专门研究,即使算上近期理论的准备阶段,也不过百年。传播学形成的社会背景在于19世纪以来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现在则进入了信息社会,传播学成为显学。传播学的理论准备虽然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但较为直接的理论准备一般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的芝加哥学派,随后是40年代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三论")以及60年代的欧洲人文主义。实践准备则是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战。作者认为,传播学应该是最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学科,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共同构成了它的学科背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性别视角以及社会性别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性别与传播交叉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不过,基于不同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该研究领域已然分化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范式,分别是以社会性别理论为主体的"性别传播研究",和以传播学理论为主体的"性别与传播研究"。本文将阐释这两个基本范畴和研究范式之间的差别,并分析各自的特征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更需要拓展理论空间与学术想象力,找到契合媒介变革趋势、能解释不同时代信息传递与社会结构互动关系的研究径路。知识社会学作为一种探寻人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与传播学有着极深的渊源。近年来已有学者对此进行关注,但多是在传播研究与古典知识社会学的哲学基础上探究结合点,而对以伯格和卢克曼为代表的知识社会学“现实建构”范式及其内在逻辑机制关注不多。传播知识社会学探讨的是作为知识的传播,如何由社会建构成为一种现实,以及主观意义是如何转变为客观事实性的互构性机制问题。从欧洲传播学的最新讨论亦可看到,在深度媒介化的当下,现实建构范式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更切实的学术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
受众需要是社会成员与传播资源和传播服务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对这种利益关系的分析和把握,直接影响到受众需要研究的价值取向及理论深度;而要分析、权衡某种传播资源、传播服务能否满足受众的需要,符合受众的利益,首先就要明确受众需要的有关内容及其主、客观依据。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理论手段,是运用哲学化的人学思辨,从认识论、哲学社会学、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等涉及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和服务宗旨,对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公益性质扭曲的现象和原因,提出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应充分体现公益性。认为建立图书馆的公益保障,转变办馆理念是实现图书馆事业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陈皓  张建平 《新闻界》2008,(2):62-64
本文立足意境审美观来解读影片《悲情城市》,探询导演的创作观,分层次的关注影片的画面与镜语、剪辑与叙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导演怎样完成对意境最高层次——"无形大象"的把握,揭示影片的主旨及导演对历史、人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14.
15.
国家图书馆经历了从清末至今的几个发展阶段,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业务管理组织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组织规模与职能体量成正比,组织结构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建制依据以业务流程为主,且业务流程的灵活性持续提升,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同时,业务管理组织结构也受到非专业因素的干扰,出现了机构拆分与合并交替往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老当 《档案与史学》2013,(12):48-52
1937年竣工的中国银行大楼,足外滩宏伟的建筑群中最后落成的一座高楼大厦,也是唯一一幢由中国人投资兴建、并由中国建筑师参与设计的高层建筑。楼最高处17层,约70余米,比隔壁的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稍低,  相似文献   

17.
18.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gives a general survey of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he contents include the faculty and their teaching activities??their research achievements??and their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Thin article also mentions aif the programs,th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t,sets forth for the Bachelor's and Master's Degree.The curriculum and the plan for the future are also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国引文数据库和W 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h指数及类h指数,提出加权平均(h,g,R)指数,对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利用元h指数及类元h指数,提出元加权平均(h,g,R)指数,对图书馆作者群体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作者群体学术影响力与图书馆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群体的h指数分布,分析不同作者群体对图书馆学术研究的影响模式。认为加权平均(h,g,R)指数及元加权平均(h,g,R)指数对图书馆和作者群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更合理,作者群体学术影响力与图书馆学术影响力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遴选出十七个条目,对其中存在的讹误之处,逐一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