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媒体的传播活动从来不是单向的、直线式进行的,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媒体传播互动方式历经通信、热线电话、短信到新媒体网络平台以及"两微一端"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在我国大众传媒交互功能的进化史上,广播始终担当了实验室和先导者的职能,主导了大众传媒由单向到双向、由单一的电波传送到与多种媒介手段融合的互动过程,并率先实现了自身由大众传媒向交互型融合媒体——"新广播"的进化。  相似文献   

2.
申金霞 《今传媒》2012,(9):94-96
不同于大众传媒组织化、机构化的传播特征,自媒体强调传播者的主动性和传播内容的个性化与自主性。活跃于自媒体平台的网民,通过主动拉取和创造信息,使自己从被动的受众变为积极的"产消合一者",实现了对人的主体性的重构。其信息传播方式由大众传媒的"教堂传播"模式发展为"集市传播"模式,在信息传播控制方面,则体现出先"出版"后"过滤"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时代的互联网、电视、电台以及手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传播对纸质类媒体造成很大的挑战,本文从纸质类媒体的受众群体及传播运作的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模式中来解析财经类纸质媒体,特别是财经类报纸在大众传媒时代遭遇的困境及对其未来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探析。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时代的互联网、电视、电台以及手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传播对纸质类媒体造成很大的挑战,本文从纸质类媒体的受众群体及传播运作的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模式中来解析财经类纸质媒体,特别是财经类报纸在大众传媒时代遭遇的困境及对其未来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探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海南NGO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关系,从中分析媒体宣传存在的问题,了解媒体宣传产生的社会效果,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经过调查发现,NGO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NGO组织相关活动吸引媒体关注,另一方面,大众媒体报道NGO。通过两者之间的互动,产生社会效应,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NGO的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阐述现阶段大众传媒的发展方向,重点研究自媒体对于以纸媒为首的报纸的转型所带来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自媒体"今日头条"的版权之争,以期为纸媒与自媒体找到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海南NGO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关系,从中分析媒体宣传存在的问题,了解媒体宣传产生的社会效果,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经过调查发现,NGO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NGO组织相关活动吸引媒体关注,另一方面,大众媒体报道NGO。通过两者之间的互动,产生社会效应,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NGO的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8.
刘丽娟 《今传媒》2011,(7):71-72
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大众传媒深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经济全球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舞台的同时,媒体也渗入企业的发展脉搏之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一夜之间企业的生存命悬一线,可谓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媒体,代表社会"第四权利"集团,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何使企业和媒体互惠共赢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已经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中国民俗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大众传媒的角度关注中国民俗文化,围绕大众传媒对民俗文化建构的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在分析大众传媒对民俗文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提及到其存在的缺失与问题,从而提出民俗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策略与启示,发挥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采取合适的表现手法,强化媒体责任,提高专业素养,在批判继承中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小玲 《今传媒》2014,(8):35-36
科技发展推动着媒介传播方式的变革,大众媒介从传统的报刊、广电到互联网、大数据。如今基于Web2.0下的媒体传播发生了革命性改变,自媒体打破了过去大众传媒一对多,你说我听,公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技术赋权,使每个人都可以实现"传"和"受"的双向互动。网络媒体深刻的改变了中国大众媒介生态环境,也进而形成了舆论的新格局。舆论新格局对公众舆论产生的影响,即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李卓 《新闻传播》2012,(3):186+188
本文借用社会心理学的"角色冲突"理论分析当下中国大众传媒的社会性别意识,阐释媒体(特别是女性媒体)社会性别意识的内在矛盾和冲突,探索媒体推动和促进女性人才发展的做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地铁媒体效果评估现状及基本模式的认知,本文深入分析了与传统大众传媒相比地铁媒体效果评估中的难点,并以西安地铁为例从"居民出行""客流量""媒体特征""人群特征"等指标出发尝试建立适合于地铁的媒体效果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媒体信任度问题成为媒体竞争的一个关键性要素,也是研究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也是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本次调研以保定市为例,以点带面,通过对媒体信任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媒体信任度的维度、亚维度及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金迪 《新闻界》2008,(6):102-104
大众传媒和科技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但时效性和客观性的矛盾使得大众传媒在与科技的互动中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这些伦理问题有可能危害公众安全,造成错误的公共决策,不利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科学家和媒体应该各尽其责,互相沟通,避免、解决这些产生不利影响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手机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昌献 《今传媒》2011,19(3):104-106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第一时间、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传统的媒体往往会受到时间、现场的制约,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料。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却弥补了这些不足,它的随身性、便携性不断完善着大众传媒,成为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有力"武器"。手机媒体作为大众传媒过程中的又一重要环节,在其明显的优势之下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些问题避无可避。如何完善手机媒体的社会监督和个人监督值得广大研究者的深入探讨,以期在不久的未来建立起一个健康、完善的新媒体——"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末至今,由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众传媒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媒体开始转型,新兴媒体发展迅猛。面对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探讨传媒业的运作规律和未来,应以把握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为基础,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作为媒体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上世纪末至今,由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众传媒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媒体开始转型,新兴媒体发展迅猛。面对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要探讨传媒业的运作规律和未来,应以把握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为基础,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作为媒体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7.
李明文 《当代传播》2013,(4):105-107
随着我国女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和社会对她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进入大众传媒报道视域。由于她们兼具"女性"和"大学生"双重角色,也使女大学生们比一般的社会群体更具新闻价值而成为媒体热衷的报道对象。但是,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当前有些媒体特别是一部分网络媒体和都市报,对女大学生的报道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媒体对女大学生的偏差性报道,不仅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氛围不合拍,还可能营造出不利于她们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环境。大众传媒对女大学生群体应该给予全面、真实、客观地报道,建构健康、公正的女大学生形象。  相似文献   

18.
媒介素养:考察农民与媒体关系的一种视野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李苓  李红涛 《新闻界》2005,(3):121-122
在通过对当前国内的媒介素养研究的文献梳理基础上,笔者认为,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理应涵盖各种人群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受众。并提出以媒介素养作为考察农民与传媒关系的一种视野,考察农民与媒体之间的真正的关系状态,以使农村受众更好地使用大众传媒、参与传播活动,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文章还从“对大众传媒的认知”、“对媒体信息的接收、理解与评价”和“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与传播活动的参与”等三个方面讨论了用以考察农村受众媒介素养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媒体社会责任一直是传媒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除了向广大受众提供信息之外,媒体还身兼信息"把关人"的身份,这是基于大众传媒的社会角色定位、媒介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媒体的社会责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媒体除了具备传统的舆论引导作用以外,更多地关注起自身经济效益的建设。"品牌建设"便是媒介经营的一条必由之路。因此,基于社会责任的品牌建设是如何起到促进媒介发展作用的相关论述是本文的切入点。本文通过对湖南卫视个案的分析,得出湖南卫视是如何从自身品牌定位出发,结合品牌承担媒体的社会的责任的。希望借鉴湖南卫视的一些有益的方法,分析当今电视媒体如何结合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达到一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传媒中,广播是业内公认的弱势媒体;在我们生活的人群中,有一些人生活水平还很低,能力还很弱,他们因为先天的缺陷或是后天的不足,是社会公认的弱势群体.在商界,推崇强强联合,以求产生1+1>2的效果.那么,当弱势媒体遇上弱势群体,这样的"弱弱联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呢?事实证明,当弱势媒体遇上弱势群体,他们并没有同病相怜,扼腕叹息,相反,他们的相互扶持,壮大了各自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